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57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悸”是一种跳动不能自主的自觉症状。《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心悸”、“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脐下悸”等多种描述。考其病机 ,《伤寒明理论》云 :“不外二种 ,一者气虚也 ,二者停饮也。”因此其治法有二 ,一者扶正 ,如桂枝甘草汤 ;一者祛饮 ,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等。其病机虽由“一虚一饮”统摄 ,但变化复杂 ,涉及五脏六腑 ,关乎阴阳气血寒热 ,因此张仲景多以相反相成之法配伍治疗心悸。相反相成两种方法结合应用 ,有利于治疗错综复杂的证候 ,包括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寒热、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等多种…  相似文献   
63.
采用中药结合针刺,治疗青少年闭经患者36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表明中药、针刺具有活血化瘀,调补肾阳,健脾养血,调和冲任的作用,是治疗青少年闭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伤寒论》共载方112首,其中应用大枣者40首,占总数的35.8%,其使用频率仅在甘草、桂枝之后位居第三,可见先师仲景十分重视大枣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曰:大枣为上品,有“五主腹邪,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之功。纵观《伤寒论》方中大枣的治疗作用,可概括为调和营卫、滋阴养血、  相似文献   
65.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日:“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原文系指伤寒多日,表证未尽,邪人少阳而见表里同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现在临床上常用以治疗颈椎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疏风,只要病机贴切,灵活加减运用,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66.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肝肾调和气血法辅助治疗甲亢的疗效。方法:将5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配合补肝肾调和气血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FT3、FT4下降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补肝肾调和气血法辅助治疗甲亢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7.
在中医妇科临床上,七情所伤,肝气抑郁及经、胎、产耗气失血,致淤之病证屡见不鲜。乃因生理上“女子以血为本”,“人之一身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循环不息。”若“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滞则血滞”,“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淤”,“血虚...  相似文献   
68.
笔者临证时将胃院痛分为气滞、血瘀和虚证(包括气虚和血虚)三种类型,辨证施治,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互调气以和血本法主要用于气滞胃痛证,气滞胃痛的关键虽然在气,必然会导致血的功能紊乱。所以治疗气滞胃痛,常采取调气以和血的方法,通过调气(包括理气、行气)达到和血之目的。调气的方药多用香苏饮,药少量轻,不寒不热,不躁不腻。既能理气导滞,又能疏肝解郁。以此方为基础,适当加入通降之品,如积亮、大腹皮、佛手等,组成加味香苏饮,作为治疗气滞型胃痛的主方,本方有行气、和胃、通降、舒肝、止痛的作用。[例一)朱某某,男…  相似文献   
69.
胃痞病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从肝论治胃痞病时,主要从生理、病理、病机与治法上进行探讨,生理上肝、脾、胃脏腑相关,气血相连,功能相互为用;病理上肝疏泄功能异常引起气机失调或血行瘀滞,均会导致胃痞病发生。该文从调和肝胃、调和气血两方面论述从肝治疗胃痞病的治法,以疏肝和胃、清肝降胃、泻肝补脾、疏肝活血、柔肝养阴之法治疗,为胃痞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饮食调护对骨折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采用中医护理"三因制宜""五味调味"等整体观念,对骨折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结果:注重饮食调护,避免饮食禁忌,对骨折患者加快骨痂愈合,提早康复起了确切作用。结论:中医饮食调护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