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55篇
  免费   2390篇
  国内免费   3190篇
耳鼻咽喉   236篇
儿科学   388篇
妇产科学   339篇
基础医学   3823篇
口腔科学   1543篇
临床医学   5748篇
内科学   3367篇
皮肤病学   215篇
神经病学   1102篇
特种医学   9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3239篇
综合类   10928篇
预防医学   1513篇
眼科学   425篇
药学   3584篇
  53篇
中国医学   1964篇
肿瘤学   2637篇
  2024年   324篇
  2023年   1173篇
  2022年   1122篇
  2021年   1244篇
  2020年   919篇
  2019年   983篇
  2018年   574篇
  2017年   944篇
  2016年   1237篇
  2015年   1355篇
  2014年   2011篇
  2013年   2048篇
  2012年   2519篇
  2011年   3053篇
  2010年   2722篇
  2009年   2600篇
  2008年   2963篇
  2007年   2339篇
  2006年   2000篇
  2005年   2315篇
  2004年   1838篇
  2003年   1312篇
  2002年   961篇
  2001年   694篇
  2000年   516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近几年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131I治疗理念、治疗手段、随访监测及评估体系不断更新,针对我国DTC的发病及诊治现状,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版)》进行了修订,制定了《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21版)》,以期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我国131I治疗DTC的临床诊治行为。本指南的推荐级别见表1,证据强度分级见表2.  相似文献   
972.
 目的:研究p53诱导基因 7(PIG7)对人白血病细胞SKNO-1的作用及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丙戊酸(VPA)的协同效应。方法:SKNO-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VPA(1~10 mmol/L)分别作用后,用MTT法检测VPA对SKNO-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病毒包装及感染系统分别将带有PIG7开放读码框和反义寡核苷酸片段的慢病毒载体导入SKNO-1细胞,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SKNO-1细胞中PIG7 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于病毒感染后SKNO-1细胞的凋亡率和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 DNA ladder实验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VPA可明显抑制SKNO-1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过表达PIG7促进SKNO-1细胞的凋亡和分化, 联合VPA作用后细胞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5),并出现典型的DNA梯状条带。结论:VPA具有抑制SKNO-1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及凋亡的作用。过表达PIG7可促进SKNO-1细胞的凋亡和分化,并增加SKNO-1细胞对VPA的敏感性。过表达PIG7联合VPA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73.
骨缺损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目前主要是行自体骨或人工骨移植治疗。但自体骨取骨的损伤和人工骨资源有限且价格昂贵使得骨移植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的研究愈加重视,对其分离提取和定向分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分化且不存在排斥反应及伦理问题,其结合3D生物打印技术修复骨缺损具有精准化和可控性的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技术。文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成骨诱导及结合载体支架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行阐述,为今后在骨缺损的临床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探讨CG、TBA联合AFP和PIVKA-Ⅱ检测在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模型,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患者60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肝硬化代偿组36例)、(肝硬化失代偿组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进行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Ⅱ诱导蛋白(PIVKA-Ⅱ)等肝病生物学指标水平测定,比较各指标水平在肝脏疾病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比较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效能.结果 肝癌组的AFP、PIVKA-II、CG和TBA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代偿组的AFP、PIVKA-II、CG和TBA水平均低于肝硬化失代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G诊断早期肝硬化的AUC最大;AFP鉴别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硬化非代偿期及肝炎的AUC最大;PIVKA-II鉴别肝硬化失代偿期和肝癌的AUC最大.四项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的AUC最高为0.974,灵敏度(98.3%)和特异性(91.7%)高于其他单一指标;四项指标联合鉴别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硬化非代偿期的特异性最高为88.9%;AFP+PIVKA-II联合鉴别肝硬化失代偿期和肝癌的灵敏度最高为100%;AFP+CG联合检测鉴别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炎的特异性最高为95.0%.结论 CG、TBA、AFP和PIVKA-Ⅱ检测在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对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筛选出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后差异表达的microRNAs,为采用microRNAs调节hiPSCs诱导分化为NSCs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添加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单层贴壁培养法,将hiPSCs向NSCs进行为期7 d的诱导分化,收集并提取未分化的hiPSCs及诱导第7天的hiPSCs源性NSCs的总RNA,进行microRNAs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法筛选出hiPSCs分化为hNSCs后差异表达的mi-croRNAs,qPCR验证microRNAs的差异表达结果.结果 经过为期7 d的神经方向诱导,hiPSCs能高比例的转化为巢蛋白Nestin阳性、底板细胞Foxa2阳性及PAX6阳性的神经干细胞,经microRNAs高通量测序差异表达分析发现:hiPSCs分化为NSCs后具有统计学差异表达的microRNAs有429个(P<0.05),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microRNAs有343个,其中表达上调的microRNAs有186个,下调的157个.与调节hiPSCs向NSCs分化的关键信号通路TGF-β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iR-1247-3P、miR-34b-5p及miR-210-5p等20余个差异表达的microRNAs.结论 抑制TGF-β信号通路可以促进hiPSCs向Nestin阳性的NSCs的诱导分化,分化后的NSCs的microRNAs表达谱较hiPSCs有明显差异,提示有望通过调节与TGF-β信号通路相关的microRNAs的表达促进hiPSCs向NSCs的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尺径的硅基生物活性颗粒(SBPs),检测其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SBPs,通过扫描电镜和ZATA电位分析仪检测颗粒的物理特征。在培养基中添加SBPs配置成系列浓度的条件培养基,检测不同浓度的SBPs对小鼠MSCs增殖、成骨分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SBPs的平均直径为134.3 nm,并且呈均匀分散球形颗粒。不同浓度的SBPs对MSCs增殖无影响;但4 µg/mL的SBPs对细胞成骨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浓度(>16 µg/mL)的SBPs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4 µg/mL的SBPs对MSCs有明显的促进迁移的作用。结论 在适宜浓度范围内(1 ~ 4 μg/mL),SBPs具有促成骨作用和诱导MSCs迁移,未来可能被用来与其他生物材料复合制备新型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977.
鼻咽癌(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青少年人群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青少年鼻咽癌的治疗通常参照成人治疗指南,但是青少年鼻咽癌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对于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患者来说,治疗的晚期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寻找适合青少年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青少年鼻咽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和有前景的降低治疗强度的策略作一论述,旨在为今后的治疗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78.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与手术、系统治疗联合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部分长期存活患者被诊断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膀胱癌、肉瘤等。本文主要对放疗诱发第二原发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潜伏期、影响因素、诊断、治疗、预后等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79.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的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的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能性。结果 TGF-β1、HIF-1α、VEGF在15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2.7%、59.3%和63.3%;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0.7%、22%和13.3%,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GF-β1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TGF-β1阳性的患者比其阴性的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HIF-1α、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GF-β1、HIF-1α、VEGF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检测TGF-β1、HIF-1α、VEGF对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80.
C/EBPα是转录因子C/EBP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组织细胞增殖的功能。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一些类型的肿瘤中C/EBPα作为抑癌基因而导致细胞分化紊乱和细胞周期停滞。该文对C/EBPα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