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8篇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71.
何首乌抗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何首乌的抗诱变作用及剂量效应.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实验和染色体畸变(CA)实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微核(MN)实验、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染色体畸变(CA)实验等5种测试系统,研究何首乌的抗诱变作用.每个实验中,分别设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何首乌高剂量组、何首乌中剂量组和何首乌低剂量组.制备出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标本后,在光镜下观察、计数.结果:与阳性(CPP)组比较,小鼠骨髓细胞MN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骨髓细胞CA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阳性(MMC)组比较,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对MMC诱发的SCE增高有明显地抑制作用(P<0.05或P<0.0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MN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对MMC诱导的MN率增高有明显地抑制作用(P<0.01);CHO细胞CA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由MMC诱发的CHO染色体畸变率(P<0.01).结论:何首乌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实验均表现出抗诱变活性.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研究马兜铃酸的遗传毒性.方法 应用小鼠淋巴瘤细胞致突变试验检测马兜铃酸的遗传毒性.分别以15、30、60和120 μg/ml的马兜铃酸染毒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观察细胞的突变频率.结果 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马兜铃酸染毒剂量≥30 μg/ml时,突变频率与对照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马兜铃酸对哺乳动物小鼠淋巴瘤细胞有一定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973.
目的建立信号标签诱变突变体穿梭质粒,为构建信号标签诱变突变体文库及病原微生物毒力基因筛选打下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信号标签(signature tags,STs)片段,导入载体pC6,构建重组质粒pC6RS,转化到大肠杆菌CC118中,提取重组质粒后转化到大肠杆菌S17-1中。结果经过PCR、核苷酸序列测定鉴定,成功地构建了pC6RS质粒。  相似文献   
974.
作者以β-萘黄酮诱导FL细胞表达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系,利用穿梭质粒pWB1研究了黄曲霉B  相似文献   
975.
多黏菌素B(1)是由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产生的一类碱性多肽类抗菌药,主要成分包括B1、B2、B3和B1-I,对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为了提高1产量,该研究以多黏芽孢杆菌SIPIPB-1[发酵单位(837±50) mg/L]为出发菌株,采用传统诱变法选育,获得了突变菌株SIPIPB-N14[发酵单位(1297±60) mg/L]。随后优化了SIPIPB-N14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工艺。在优化发酵条件下,1在5L发酵罐中的发酵产量可达(1681±25) mg/L,其中B1、B2、B3、B1-I的比例分别为(74.5±1.1)%、(20.4±0.8)%、(1.3±0.3)%、(3.0±0.1)%,符合原料药组分的要求,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