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8篇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目的近一步研究不同剂量下氯乙烯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作用及生殖毒性.方法通过小鼠静式吸入染毒法进行精子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的方法,观察氯乙烯的致微核率和精子畸变率.结果试验动物经氯乙烯染毒后,精子畸变试验中高、中、低染毒组畸变率分别为4.12%、2.88%、2.32%,与阴性对照组畸变率1.46%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微核试验高、中、低剂量组微核率分别为13.1‰、9.5‰、8.4‰,与阴性对照组微核率3.3‰相比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氯乙烯可能具有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72.
采用以种子培养基为选育培养基的单菌落抑菌圈法对乳链菌肽生产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sp.1actis W28(2583 IU/ml)进行自然选育,做出了效价同抑菌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的关系图(图略)。由图可知当直径比大于5.3时,该菌的效价大于2800 IU/ml。直接挑取直径比大于5.3的单菌落5株,得到4号菌(2903 IU/ml)。用传统的选育法与之对比:随机挑出20株菌只有两株效价在2600 IU/ml以上。可见单菌落抑菌圈法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然后用加有5%乳链菌肽(nisin)产品的梯度平板对4号菌进行抗性筛选,得到对乳链菌肽抗性更强、效价更高的4H1号菌(3016 IU/ml),最后对4H1进行紫外诱变,并利用单菌落抑菌圈法直接挑取3株菌,得到菌株4H1Y2(3499 IU/ml),经稳定性考察后其效价较为稳定(3482 IU/ml)。由此可见单菌落抑菌圈法及抗性筛选法是筛选乳链菌肽高产菌株的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和方法:本曾报道,低浓度0.2μmol/L烷化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可以诱导哺乳灰细胞遗传不稳定状态。为明确其发生机制,本文利用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该低浓芳,HeLa细胞pol βmRNA水平在6-24h内升高约1倍;而vero细胞pl βmRNA水平在12-30h内亦升高1倍左右。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 观察5'非编码区(5'UTR)嘧啶富集区变异对B组柯萨奇病毒1型(CVB1)毒力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 定点诱变将CVB1基因组5'UTR第563~573碱基嘧啶富集区5个嘧啶置换为嘌呤,获得突变株CVB1/m563-573.空斑纯化病毒后,利用细胞病变效应(CPE)试验、空斑形成试验、一步生长曲线和半数致死量(LD50)等方法比较CVB1/m563-573与其原型株CVB1/wt的毒力.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CVB1/m563-573的5'UTR嘧啶富集区发生C565A、U567C、U568A、U570A、U572G突变,与预期一致.CPE试验表明,CVB1/m563-573的感染性较CVB1/wt稍弱(A 490分别为0.710±0.074、0.812±0.0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04,P>0.05).空斑形成试验显示,46、58 h时间点CVB1/m563-573形成空斑的数量为(6.40±1.52)×103、(11.60±2.19)×103 pfu(空斑形成单位)/L,直径为(2.00±0.35)、(2.47±0.41)mm,CVB1/wt的空斑数量为(8.40±2.51)×103、(11.80±1.92)×103 pfu/L,直径为(1.80±0.27)、(2.85±0.44)m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000、0.985、10.000、9.000,P均>0.05).一步生长曲线法显示,经过3、5、7 h的扩增,CVB1/m563-573所得的活病毒颗粒数(×103 pfu/L)的常用对数(lg)分别为2.10±0.09、4.28±0.03、7.44±0;CVB1/wt的活病毒颗粒数(×103 pfu/L)的lg值分别为2.80±0.02、4.77±0.02、8.55±0.01.CVB1/m563-573株在3个时间点均较CVB1/wt复制显著慢(t值分别为-13.151、-24.319、-47.714,P均<0.01).CVB1/m563-573和CVB1/wt的LD50分别为3.10×109、1.26×107 pfu/L,CVB1/m563-573致病力较CVB1/wt明显减弱.结论 减少5'UTR嘧啶富集区的嘧啶碱基数量可致CVB1的感染和毒力减弱,该位点突变可能是研发CVB减毒活疫苗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拟通过紫外线诱变结合耐高浓度磷酸盐筛选广谱抗真菌抗生素CA-SD07的高产菌株.方法 采用两种育种方式:紫外线诱变(UV),紫外线诱变后进行高浓度磷酸盐抗性筛选(UV+Pi).筛选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摇瓶发酵和小型发酵罐发酵.结果 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从UV组和UV+Pi组共筛选到6株抗生素相对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100%以上的高产菌.通过发酵罐发酵试验,选出1株抗生素相对产量稳定提高100%以上,且发酵周期缩短约24h的突变菌株.结论 UV+Pi与UV组育种效果接近,抗磷酸盐筛选并没有明显提高抗生素产量的作用,提示利用抗磷酸盐筛选高产菌株,需要在现行方法上进行改进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77.
以角毛壳菌(Chaetomium cupreum)CH21的萌发孢子作为诱变材料,采用微波辐照和紫外线照射进行诱变处理,用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作为测试菌株,结合PDA双层平板法初筛和管碟法复筛,选育高产抗生素的突变株.结果表明:最佳微波诱变条件为500W、2450MHz、15s,紫外诱变条件为15W、30cm、300s.对出发菌株CH21进行一轮微波诱变和一轮紫外诱变,筛选得到5株高产菌株,其中CH21-2-20抑菌圈直径最大,为20.20mm,较抑菌圈直径为12.50mm的出发菌株增大了62%.连续传代5次,CH21-2-20抑菌圈直径稳定在19.40~20.38mm.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藤梨根提取物对小鼠染色体DNA抗诱变效应,为藤梨根在化疗期间减毒作用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用环磷酰胺(CP)诱变DNA,低、高剂量藤梨根提取物灌胃4 d,通过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MN)的发生情况,研究藤梨根的抗诱变作用.结果 低剂量的藤梨根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MN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藤梨根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诱变导致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各种诱变方法,获得一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方法:以S.albulus KCTC 9669为出发菌株,经紫外(UV)、硫酸二甲酯(DMS)、硫酸二乙酯(DES)、亚硝基胍(NTG)的逐级诱变选育,最终获得一株稳定的高产突变株。结果:获得一株稳定高产的突变株N31-69,其摇瓶发酵产量为1.314g/L,比S.albulus KCTC 9669自然分离获得的诱变出发菌株SIPI-1产量提高11.8倍。结论:通过多种物理化学诱变,最终获得一株稳定的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N31-69,为今后ε-聚赖氨酸产业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将质粒pYG836转化到柔红霉素产生菌SIPI-DM中,采用同源重组双交换法,用aveBIV基因置换基因组上的dnmV基因,得到稳定遗传的表柔红霉素工程菌DM3.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菌的发酵单位,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连续4次的紫外诱变育种,最终得到一株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T93.7%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