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8篇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 通过对埃莎霉素Ⅰ产生菌WSJ-IA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以期获得埃莎霉素Ⅰ高产菌株。方法 使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 MPMS)对出发菌株的孢子进行等离子体和紫外复合诱变,设定不同的诱变时间处理孢子悬液,通过致死率确定合适的诱变条件,利用突变株摇瓶发酵效价筛选出正突变菌株。结果 在MPMS射频功率为100W,处理距离5mm,气体流量12.5SLM,等离子体-紫外辐射时间为50s时,菌株致死率为96.08%。在此诱变条件下,以突变株的初筛效价为指标的突变率、正突变率分别达到63.96%和22.52%,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5株,占复筛菌株的9%。最终筛选出一株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221%、埃莎霉素Ⅰ组分含量提高192%的正突变株IA-425。42L自动发酵罐发酵结果表明,该菌株埃莎霉素Ⅰ产量达到(2000±200)μg/mL左右。结论 新型等离子体复合紫外诱变方式,可有效提高菌株的埃莎霉素Ⅰ发酵产量和组分含量。这为埃莎霉素Ⅰ的大规模发酵和临床前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筛选获得阿维拉霉素A含量高的菌株,进一步提高绿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发酵阿维拉霉素的水平。方法 对绿色产色链霉菌AVL4(S. viridochromogene AVL4)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ARTP诱变系统对其原生质体进行了诱变研究。结果 S. viridochromogene AVL4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为:以活化斜面转接至种子摇瓶培养24h的菌丝体为出发菌丝体,以SMM溶液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采用12mg/mL的溶壁酶,30℃酶解反应60min。以原生质体为诱变对象,ARTP处理40s后的菌株经菌落形态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一株编号S251的菌株,其摇瓶发酵阿维拉霉素的生物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9.3%,其中,阿维拉霉素A占组分含量81%,较原始出发菌株AVL4含量提高6.4%,而且斜面连续转接五代遗传相对稳定。另外,成功实现变株S251的50L罐发酵验证,其产素水平最高达到4500U/mL,较对照菌株AVL4提高27.4%。结论 ARTP处理AVL4菌株原生质体,能够有效提高绿色产色链霉菌产阿维拉霉素的能力,获得的变株S251具有非常好的生产阿维拉霉素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3.
张莉  贾啸静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1):14-15,I0002
用紫外线对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NP03进行诱变,再采用庆大霉索抗性筛选法进行处理,剂量分别为0、0.01、0.03、0.05和0.08μg/ml,共获得113株抗性突变株,其中西罗莫司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51株,突变株NP03-74#的生产能力达到出发菌株的134%,且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34.
目的:构建重组人源化hING4基因并探究其对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方法:以pcDNA3.0-mING4重组质粒为模板.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Ad-hING4基因.用荧光显微镜和RT-PCR法检测hING4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Westem印迹法检测hING4对肺癌细胞中Bax、Bcl-2表达的影响;集落形成试验和FCM法检测hING4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结果:基因测序和PCR结果提示成功构建人源化Ad-hING4基因;并能在肺癌细胞中表达,对肺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Westem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基因在上调Bax表达同时下调Bel-2的表达;集落形成试验、FCM检测结果提示hING4基因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Ad-hING4基因,并能在体外抑制肺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35.
庆大霉素优良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优良的庆大霉素(GM)高产菌,以Micronozpora Echinozpora 07-1为出发菌,经硫酸二乙酯(DES)和微波诱变处理,以自身代谢终产物为筛子,采取抗性平板以及摇瓶动态选育两种方式,结合薄板层析(TLC)检测进行优良突变菌株的筛选.筛选得到的产C1组分比例较高的优良突变菌株突变菌株D15,其发酵液中C1含量达到GM中的45.94%,生物效价为1 400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6.8%,并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诱变选育L-鸟氨酸高产菌株.方法 以谷氨酸棒杆菌S9114为出发菌株,经60Co γ射线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L-鸟氨酸的高产菌株,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 选育出一株L-鸟氨酸的高产菌株HG106-25,遗传标记为精氨酸营养缺陷型 磺胺胍抗性(Arg- SGr).结论 突变株HG106-25在优化发酵条件后,摇瓶发酵4-5 d,L-鸟氨酸平均产量为14.7 g·L-1,达较高水平,可进行放大试验.  相似文献   
37.
本实验以头孢菌素C高产菌L32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得到变株L32-104,初复筛证明其发酵单位提高20%,且遗传性状非常稳定。该菌株在中试以及大生产中均获成功。实验表明微波诱变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8.
产腺苷蛋氨酸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产腺苷蛋氨酸(SAM)的酵母菌并进行诱变育种。方法以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酵母菌株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SAM。利用紫外线和γ-射线处理对菌株进行诱变。结果从34份土样中筛选到1株产SAM的酵母菌Q95菌株,经过5轮紫外线诱变和1轮γ-射线诱变,筛选到1株SAM产量显著提高的正突变株Q6-13。摇瓶发酵27 h后,其SAM产量达到1860μg/mL,与Q95相比提高了86.9%。在15 L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补料发酵22 h后,Q6-13的SAM产量达到2540μg/mL。结论通过筛选和诱变,得到了1株高产SAM的酵母菌突变株,为SAM的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我国药用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贾彩凤  李艾莲 《中草药》2007,38(4):633-634
辐射诱变技术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宽、后代性状稳定快、育种周期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60Co-γ射线、离子束和空间环境等不同辐射源的辐射特性及其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辐射诱变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将为提高体细胞突变率、加快植物遗传改良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0.
航天诱变育种第4代知母的XRF、PXR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航天诱变选育优良的知母突变体,定向培育成药用部分品质提升的优良种质资源。方法:利用我国发射的神舟三号宇宙飞船搭载知母种子,回收后在地面上筛选繁育,并对枝叶和产量等方面占优势的第4代太空组及地面组知母药用部分中多种元素含量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法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太空知母元素种类无改变,但Zn、Sr元素含量比地面组知母分别提高到2.7和1.7倍,Al元素含量降低66.7%;并首次用PXRD技术在知母中鉴别出一水草酸钙晶体,太空知母中该晶体含量和晶粒尺寸比地面组明显减小。结论:航天诱变第4代知母中一水草酸钙晶体的含量明显减少,微量元素指标明显优化。通过航天诱变育种可以筛选出品质优化的知母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