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495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932篇
药学   178篇
  5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现代医学在迅猛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难题。人们在不断反思后发现,长期对医学的片面认识是现代医学面临一系列困境和难题的根源之一;探寻走出现代医学困境的根本出路之一,就是消除公众对医学和健康的片面认识,其关键就是重塑医学人才多维视野能力和素质。这既是走出现代医学困境、促进医学模式转变、满足人们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也是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2.
征订启事     
全面解析监管法规深入探索监管规律广泛交流监管经验及时聚焦社会热点密切关注业界动态准确普及科学知识《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机关刊物,本刊秉承全心全意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和医药产业发展服务的宗旨,及时解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政策法规,全面报道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新思路、新经验、新典型;深度解析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走向、新趋势。设有权威声音、本刊特稿、监管论坛、基层建设、环球视野、  相似文献   
83.
<正>青光眼是一类以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发病率为1%,45岁以后发病率为2%。青光眼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的发生和发展,与眼压升高的程度及视神经对眼压损害的耐受性密切相关。眼压是指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房水是眼球内容物的主要  相似文献   
84.
《中国药房》2020,(5):539-544
目的:为我国公共决策视野下评估及应用药品临床综合价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结合相关文件和文献、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临床综合价值指标,确定我国药品临床综合价值评价的核心指标,对各指标概念及评价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笔者建议我国药品临床综合价值评价的核心指标为安全性与有效性、经济性与可支付性、可及性与公平性、依从性、适宜性。其中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可支付性和依从性的概念界定清晰,评价方法系统,数据来源充分,研究设计国际间存在共识。可及性尚未有统一定义,包含可获得性、可供应性、可利用性、可负担性和用药及时性。公平性概念界定清晰,评价方法系统,但数据来源不够充分。适宜性通过药品适宜性指数进行评价但缺乏清晰的概念界定。以有效性为例,有效性包括中间指标、结果指标和生命质量指标,常采用流行病学研究、系统评价与专家共识确认。笔者建议在选取或制订药品临床综合价值指标时尽可能采用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借助多准则决策分析,由专业评估机构提供技术支持,配合专家和研究人员对上述指标赋权,形成不同公共决策部门对于一项药品的临床综合价值判断,从而决定是否采购、临床使用和纳入医保。  相似文献   
85.
<正>颅内肿瘤未累及视路或累及初期视功能损害常不明显;亦或同时伴有眼部疾病,导致视力障碍、视野损害的不典型,造成眼科医师不易察觉而漏诊。颅脑肿瘤患者眼部表现常早于全身症状,患者常先就诊于眼科。本文回顾分析32例首诊于眼科而最终被诊断为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6—2012-04在郑州大学第四附  相似文献   
86.
青光眼是世界第一大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由于青光眼性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精准评估青光眼患者的病情,对于青光眼患者病情的长期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表明,基于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层析成像术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已接近或优于眼科医师;同时,算法也能基于基线检查结果对未来的病情变化如视野缺损程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做出预测。以高质量的多模态影像数据为基础,配合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有望实现对于青光眼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将是实现治疗方案个体化的重要环节。人工智能与影像的结合将为青光眼的临床诊疗带来突破性的革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87-190)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视野半侧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旁和黄斑区血管密度的改变及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野指标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应用Humphery视野计30-2程序检测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POAG组)28例(28只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1名(31只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及视野检查等,并收集了一般信息。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测视盘旁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PC)和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管密度。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OAG组内视野缺损半侧与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POAG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7±12)岁;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分布、年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和眼内灌注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组上、下半侧视野缺损者分别有19、9例。POAG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5.86%(34.92%~52.78%)、39.31%(32.55%~46.79%),均低于健康对照组[56.90%(51.69%~60.84%)、47.48%(37.95%~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6,-5.86;均P<0.01)。POAG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84.4(62.1~97.1)、76.4(60.3~92.5)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110.6(95.7~131.6)、98.1(84.0~109.2)μm;Z=-6.57,-6.36;均P<0.01]。POAG组中视野缺损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4.12%(34.73%~53.20%)和36.81%(29.73%~47.82%),明显低于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血管密度[51.85%(38.64%~61.02%)、41.78%(33.93%~49.22%);Z=-4.62,-4.12;均P<0.01]。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Z=-5.08,-4.95;均P<0.01);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93.0(61.9~116.5)μm和86.3(67.2~98.2)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Z=-5.15,-5.35;均P<0.01);但二者间视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其中视野正常半侧对应区域的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也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提示POAG视网膜血管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在视功能改变前。(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01-206)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结果,以期为DR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收集2018-06/2020-06唐山市眼科医院诊治的120例DR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以眼底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在DR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眼底病变特征的异同以及对DR分期评估价值。

结果: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DR视网膜可视区面积、视网膜NP区面积、视网膜NV区面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区面积、黄斑区拱环结构改变较标准7视野的明显高(P<0.05),取图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标准7视野检查(P<0.05)。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DR病情程度正确检出率为94.8%(165/174),明显高于标准7视野的87.4%(152/174)(P<0.05)。

结论: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在DR诊断中,在检查时间和检查空间方面较标准7视野检查更具优势,且前者更利于DR患者黄斑区、视盘区病变的检出,此外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更利于DR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可为DR的早期诊治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89.
90.
基于PC平台的扩展视野超声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展视野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利用常规超声成像系统获得观察视野更大的图像,使得医生能够全面了解被成像部位的解剖结构,从而得出更客观和准确的诊断结果.本文给出一种基于PC平台的扩展视野超声成像系统及图像配准和拼接的快速算法.实验证明此算法不仅有较好的成像精度,并且有望实现实时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