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80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内经>中有关徐疾补泻经文原意,结合后世的有关解释和笔者的理解及临床经验,提出<内经>中的徐疾补泻不是单一操作术式,而是补泻手法纲领,包含有很多操作方法,并将其进行了列举,后世的针刺补泻术式均是从此发展而来.<针灸学>教材将此归属单式补泻,缩小了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教材中有关的描述仅是狭义的徐疾补泻,然其操作亦可分为带气运针式和三一进退式.  相似文献   
42.
通过分析《伤寒论》厥阴病篇的条文,得出厥阴病的病机是寒热夹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主方是乌梅丸;乌梅丸的组方配伍特点是:辛酸温为主,佐以苦甘,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刚柔共济,有收有发,攻补兼施,体用同调,和水火而顺阴阳。比较慢性肝病与厥阴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机,二者有相通之处,认为乌梅丸可以用于指导慢性肝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3.
本文对<内经>阴阳补泻针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出五种阴阳补泻针法:阴阳深浅补泻针法、阴阳互引补泻针法、阴阳互治补泻针法、阴阳左右补泻针法、阴阳荥合补泻针法.对五种阴阳补泻针法的技术操作、要领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此种<内经>阴阳补泻方法,后世医家又加以润色、发挥,形成了多种补泻方法.该补泻方法是其他复式补泻手法的重要基础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44.
通过分析《卫生宝鉴》《济生拔粹》及《针灸四书&#183;针经指南》书中与“真言补泻手法”和“气血问答”两篇有关的内容,探讨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之源流,认为窦氏针灸学术思想受《素问》《难经》影响较多,但似未受到《灵枢》影响。  相似文献   
45.
影响微创埋线疗效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云志  孙文善 《中国针灸》2007,27(4):291-293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埋线疗法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长期对微创埋线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对传统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挖掘和再认识,结合临床实际,获得了初步认识。结论:经络理论、埋线的补泻手法、埋植线体深浅、线体的选用、治疗周期、饮食调摄以及适应证的选择等都是影响微创埋线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6.
针刺要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要有“辨证辨病—选穴配穴—手法补泻—调和阴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辨证辨病和选穴配穴有一定规范性,但其中补泻手法从古代开始就分流分派,甚至基于对古书的误解也发展成为一种补泻手法,所以现在的补泻手法五花八门,而众多医家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实  相似文献   
47.
钱乙善将前人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尤其注重调理脾胃,认为脾胃失调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调治脾胃是治疗的关键。根据小儿脾胃特点,采用固护脾胃、消补兼施、固护阴液等法,遣方用药,力戒呆补峻攻。  相似文献   
48.
<难经>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它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对汉以后的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难经>以阐明<内经>要旨为主,其中对于针刺得气、气至、补泻手法等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对于后世针刺手法的理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原则是,泻五脏方逆时针按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及五脏五味之间的关系用药,补五脏方顺时针用药.  相似文献   
50.
攻补兼施法治疗腹水型结核性腹膜炎27例段成林(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10032)结核性腹膜炎起病多缓慢,个别可急骤,早期出现低热,午后为甚,全身不适,食欲不振,腹部胀闷,钝痛,触之有揉面感,严重时腹部膨隆而有腹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