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80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迎随补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笑菲 《河南中医》2004,24(11):11-12
迎随补泻之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逆而夺之 ,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 ,恶得无实 ,迎之随之 ,以意和之 ,针道毕矣。”此外 ,《灵枢·小针解》 :“迎而夺之者 ,泻也 ;追而济之者 ,补也。”更进一步指出了“迎泻”、“随补”之意。但由于《内经》成书年代久远 ,而且文字简练 ,至于具体操作时如何“迎” ,如何“泻”却无从得知。后世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 ,结合各自亲身实践体验 ,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认识 ,但究其所言“迎随补泻”之意 ,似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 候时补泻 视“迎随补泻”为一种候经脉气血盛衰…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通补兼施法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补兼施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_1-MG)、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LB、α_1-MG、β_2-MG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补兼施法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优于单纯缬沙坦治疗,可减少尿液中的蛋白含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手法频率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家兔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抽取8只家兔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家兔予以接受灌胃造脾虚模型,然后,将造模好的家兔随机分为手法干预A组、B组、C组、D组和模型对照P组,每组8只。手法干预A组、B组、C组、D组分别在中脘、天枢(双)给予50~100次/min,101~150次/min、151~200次/min和201~250次/min频率段的摩法,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不接受手法干预。手法干预后处死家兔,取家兔小肠空肠段,脱水干燥后用导电胶固定,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空肠黏膜的形态学改变,通过对比空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差异以分析手法治疗效应。结果:手法干预后B组101~150次/min频率组空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未见坏死脱落,绒毛结构完整清晰,黏膜下层结构疏松有些水肿。结论:频率101~150次/min摩法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为干预脾虚型家兔的最佳频率段。  相似文献   
34.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圆(丸)”。在古医籍中有地黄丸方近20首,而流传最为广:之且沿用不衰的是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一首。其方由六味药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9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空腹淡盐汤或温水送服,也可作汤剂煎服。  相似文献   
35.
正疳证是由喂养方法失宜、疾病影响、先天不足等导致的一种小儿脾胃疾病,病机一般认为是脾胃受损,气血津液耗伤,导致机体失于濡养。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稀不调,脘腹膨胀,兼有精神萎靡不振,或  相似文献   
36.
灸法的作用因素包括以艾叶或艾叶为主的复方组成的灸材姜、蒜、附子等隔衬物的药力作用;灸材燃烧的热力,灸法操作的补泻作用;所选腧穴治疗部位的特殊治疗作用;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影响因素;灸法感传发生与热力是否持久、均衡有关,这也是影响灸法效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7.
灵辉 《家庭药师》2014,(11):26-27
马大哥是个网络作家,时常教邻里街坊的孩子写作。由于长了个红鼻子,小朋友总是开地玩笑,而且常年顶着个红鼻子实在不利于交女朋友,于是他决定去医院皮肤科,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摘掉“情圣”的帽子.  相似文献   
3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玉宁教授出生中医世家,其父刘庆国为豫南名医,刘师幼承家技,后师从我国肾病名医杜雨茂、叶传蕙、陈以平教授,长期以肾脏疾病之医、教、研为事,在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肯定。笔者幸从师学,谨总结其经验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9.
黄鑫  宋宁  熊瑜  张宁 《广西中医药》2011,34(3):44-45
<正>补泻配伍是指扶正与祛邪配伍运用的方法。补,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泻,就是祛除病邪,包括发汗、攻下、消导、理气、行血、利水、清热、祛寒等。金元四大家为金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医家,论补、论泻各有侧重,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40.
夫妻正常同居2年不能受孕,称为不孕症,即inferdity,临床中婚后6个月即受孕约60%,9个月受孕约80%,一般1年内受孕可达90%,2年才受孕也可见,约4%。这证明人类受孕能力是稳定的,但是由于人类在生活中出现异常,或是疾病影响也常见本来可以生育的女性,不能受孕。这种情况是继发不孕。这是相对不孕,所以可以治疗。鉴于当前继发不孕临床较多见,应该引起重视。为探求临床方法我们提出不成熟的临床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