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80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41.
治疗外感咳嗽,采用宣肺止嗽法,证属风寒者,用自拟宣肺散寒止嗽汤;证属风热者,用自拟清热宣肺止嗽汤;证属燥热者,用自拟清燥润肺止嗽汤。治疗内伤咳嗽,采用宣补兼施法,自拟固本止嗽散和宣肺固本止嗽丸治之。  相似文献   
142.
迎随补泻法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论于《灵枢》的迎随补泻刺法经过后世淀绎,已经成为多种纷繁的针刺手法。回顾、归纳历代关于迎随补泻法源流的文献,可条列出13种“迎随补泻”法,即总则迎随、调气迎随、子母迎随、候时迎随、纳支迎随、针向迎随、生成迎随、子午迎随、提插迎随、呼吸迎随、徐疾迎随、穴序迎随、轻重迎随。  相似文献   
143.
144.
为验证金补银泻观,对20例高血压实证患者,取足三里穴为主,作捻转泻法,以血压为指标,观察镀金地与镀银针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镀金针与镀银针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两者比较,镀银针的即时降压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5.
试论艾灸补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补泻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实施虚补实泻的操作手法。自《灵枢经》提出后,后世医家结合临床经验和体会而各有阐发。但现今对艾灸补泻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6.
147.
血压异常的临床意义,是指血压于正常范围 Bp12.0~22.6/8.0~10.6kpa之外,或有或无临床症状,均视为血压异常,即高血压和低血压。通常按摩、推拿等疗法均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不稳固。加上依赖药物或复诊率高,成为医生的一块心病。笔者用臂穴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低血压, 揉以自拟常规按摩之法,取得好效果,继而摸索揉拿  相似文献   
148.
补泻手法对类脾虚模型兔血浆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才补泻手法源于《金针赋》,他将穴位依浅至深的不同分成“天部”,“人部”、“地部”来施以不同的针法。目前,临床上已不再严格区分,只是将较深的穴位分成浅、中、深三层来操作。本实验采用三才补泻手法针刺健康家兔及类脾虚模型兔的足三里穴,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其针刺前后血浆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9.
窦汉卿以善用针法而蜚声针坛,其针刺手法独具特色。他强调双手进针,倡用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摄、按、爪、切、扪手指补泻十四法,重视针下体察,善用综合补泻法,并创用寒热补泻针法。后世的针法大都从窦氏针法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50.
浅谈阳中隐阴、阴中隐阳法斋藤宗则导师郭宗仁(天津中医学院300193)图书分类号R224.51关键词针灸补泻文献《针灸大成》阳中隐阴、阴中隐阳法首见于《金针赋》,在《医学入门》、《针灸问对》等书中也有记载,作为治疗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的手法,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