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8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目的:探讨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与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文献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毫针补泻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效应特异性规律。结果:1从研究的病种看出,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的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外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儿科;相对于其他疾病,腰腿痛出现频次较高。2烧山火手法的临床应用病种最多、频次最高,其次是透天凉、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3在临床各科疗效中儿科痊愈率最高,其次是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4烧山火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三阴交;透天凉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曲池;龙虎交战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环跳。结论: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中的应用频次较高,腰腿痛是应用最多的病种,对于儿科疾病的治愈率最高。各种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中,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多用于足三里穴,龙虎交战手法多用于环跳穴。  相似文献   
123.
补泻首先是一种治法.是针对虚证和实证分别采用增益(补)和减损(泻)的方法. 早在〈内经〉就有"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的记载.可以悟出传统的"虚"指人体基本物质精、气、血、阴、阳等不足;"实"则指体内停留和积蓄着不该停留和积蓄的物质;不该停留和积蓄而停留和积蓄了才叫邪盛,如六淫侵袭及痰、饮、宿食、毒素、瘀血、癌肿、浊气等.据此〈内经〉制定了"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灵枢·根结〉)、"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以平为期"(〈素问·三部九候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4.
孙桂芝教授治疗肿瘤攻补兼施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桂芝教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40余年,诊治肿瘤患者50余万人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认为正虚邪实是肿瘤的主要病机,肿瘤患者常表现为全身虚,局部实,故在治疗上以攻补兼施为总则,具体笔者总结为24个字:"中西结合,病证结合,分期治疗,经方为主,随症加味,善用药对"。  相似文献   
125.
12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桂枝、茯苓、龙骨、牡蛎、大黄及铅丹组成,具有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并行、和解肝胆、镇惊安神之功。原方用于主治三阳并病、阴阳错杂之胸胁满闷、烦躁谵语、惊惕不安、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能转侧等病症。近代医家用本方治疗神经精神疾患每获良效。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消化系疾病,收效亦著,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27.
捏拿补泻四穴推拿法配合用药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临床观察,小儿推拿手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小儿腹泻病,收效显著,为此,特选近两年来150名患者为例,并以单纯药物治疗作对比观察,以兹验证。  相似文献   
128.
气至而有效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研究》2002,18(4):1-2
  相似文献   
129.
130.
袁军  刘巧敏 《河北中医》1998,20(2):120-120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输穴,是临床治疗心、胸、神志疾患的常用穴,具有宁心安神,除烦泻热等作用.我们采用多种补泻手法用之治疗心经的虚实病证,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例1孙某,男,38岁.1996-10-04就诊.舌尖赤痛,口舌反复生疮2月余.伴烦躁,口干渴,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质红以舌尖为甚,苔黄,脉弦数.依其脉症中医诊为舌疮,证属心火炽盛.治宜清心泻火.取神门为主穴,配以中极.神门逆经而刺,做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再行针做泻法1次,以加强针感.每日1次,共4次诸症消失.例2林某,女,45岁.干部.1996—11—02就诊.患者半年来因思虑过度少寐多梦,心悸惊恐,面色萎黄,气短头晕,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缓.曾做多种检查无异常,口服“安神冲剂”等多种中西药物效不佳.依其脉症中医诊为不寐,乃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治疗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为大法,取神门为主穴,配以三阴交、大都、足三里、脾俞等.配穴均施调法,主穴神门顺经而刺,做提插、捻转等综合补法,并使针感顺经传导,留针15分钟,每日1次,共治疗5次即愈.随访1年余未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