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1篇
临床医学   481篇
内科学   3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23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955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62篇
  5篇
中国医学   16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研究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进行治疗时,尼莫地平的使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等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的神经营养以及止血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微量泵入尼莫地平,剂量1 mg/h,连续使用14 d后更换为以3次/d为频率的30 mg尼莫地平片剂。治疗后首日、第3日、第7日及第14日,采用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等情况,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进行预后评分以统计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随访所得之预后结果均好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应用尼莫地平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10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5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总有效率、GO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27%)与对照组(72.55%)比较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OS评分为5分的患者所占比例(5.88%)、死亡率(7.84%)、并发症总发生率(17.65%)与对照组(31.37%、23.53%、56.86%)比较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延缓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03.
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凋亡机制,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C反应蛋白在SAH及并发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9例急性SAH患者分为CVS组(9例)和非CVS(10)组,测量两组患者第3、7、14天的CRP。结果CVS组和非CVS组在发病后第3、7和14天的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CVS组在第7天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第3天,而非CVS组中CRP水平在第7天和第14天明显低于第3天(P<0.01);CVS组在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CRP水平也明显高于非CVS组同期水平(分别为P<0.05、P<0.01、P<0.01)。结论CRP对于病情的监测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9岁。以心前区闷痛 40min为主诉于 2 0 0 1年 4月 1 9日下午 5 :3 0入院。入院前 40min无诱因突然发生心前区剧烈闷痛伴大汗、气短、恶心、头晕 ,症状进行性加重而急诊 ,急诊室作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给予消心痛1 0mg舌下含化 ,疼痛无减轻 ,硝酸甘油 40 μg/min持续静脉点滴无效 ,以“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收住病房。原发性高血压史 1 0年 ,无糖尿病史。入院体检 :体温 3 5 .8℃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血压 1 3 0 /80mmHg(1mmHg =0 .1 3 3kPa) ,发育正常 ,营养良好 ,…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发生血管痉挛的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80例发生血管痉挛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经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超声多普勒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来反映血管痉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6 d,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两组病例均出现有严重血管痉挛患者死亡,对照组4例,高压氧组3例;治疗后,高压氧组血管痉挛较对照组低,差异呈显著性(P0.05),MMS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早期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管痉挛导致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动脉推注(IAF)与静脉给药对脑动脉瘤栓塞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对比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后出现脑血管痉挛39名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改用静脉法舒地尔治疗,30 mg,3次/d;B组立即行动脉内注射盐酸法舒地尔(60 mg+生理盐水100 ml,60 min缓慢推注治疗),连续3 d,3 d后予常规静脉法舒地尔治疗。结果 B组IAF治疗后血管痉挛程度明显改善,第3 d、7 d、14 d的GCS评分均高于A组,3月后GOS评分明显高于A组。结论 IAF能安全有效地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口服缓释胶囊组、静脉给药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变化,观察各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2组治疗前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口服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疗效与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相当。  相似文献   
109.
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bilirubin oxidation products,BOXes)在CVS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制主要为,改变细胞内环境;影响血管平滑肌活性;抑制离子通道来使血管发生变性,导致痉挛。本文就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Hutt和Hess分级Ⅲ~Ⅳ级脑动脉瘤患者的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案。方法56例脑动脉瘤患者根据Hutt和Hess状况分为Ⅲ级组(28例)和Ⅳ级组(28例),统计2组患者术后情况,记录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Ⅲ级组病死率(7·14%)显著低于Ⅳ级组(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57·15%)显著高于Ⅳ级组(16·8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utt和 Hess分级Ⅲ~Ⅳ级脑动脉瘤患者的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复杂,Ⅳ级患者较Ⅲ级患者治疗结果较差,需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