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475篇 |
免费 | 10442篇 |
国内免费 | 95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14篇 |
儿科学 | 1335篇 |
妇产科学 | 1696篇 |
基础医学 | 10439篇 |
口腔科学 | 1651篇 |
临床医学 | 27343篇 |
内科学 | 25798篇 |
皮肤病学 | 1261篇 |
神经病学 | 5679篇 |
特种医学 | 1156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14篇 |
外科学 | 16741篇 |
综合类 | 54875篇 |
预防医学 | 8324篇 |
眼科学 | 5239篇 |
药学 | 20437篇 |
389篇 | |
中国医学 | 11444篇 |
肿瘤学 | 78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852篇 |
2023年 | 4367篇 |
2022年 | 5215篇 |
2021年 | 6961篇 |
2020年 | 5573篇 |
2019年 | 4345篇 |
2018年 | 2422篇 |
2017年 | 3783篇 |
2016年 | 4437篇 |
2015年 | 5256篇 |
2014年 | 8075篇 |
2013年 | 8332篇 |
2012年 | 11551篇 |
2011年 | 12761篇 |
2010年 | 11941篇 |
2009年 | 12600篇 |
2008年 | 13599篇 |
2007年 | 12205篇 |
2006年 | 12106篇 |
2005年 | 12036篇 |
2004年 | 9502篇 |
2003年 | 8414篇 |
2002年 | 6847篇 |
2001年 | 5835篇 |
2000年 | 4266篇 |
1999年 | 3467篇 |
1998年 | 2890篇 |
1997年 | 2473篇 |
1996年 | 2253篇 |
1995年 | 1923篇 |
1994年 | 1590篇 |
1993年 | 1124篇 |
1992年 | 858篇 |
1991年 | 741篇 |
1990年 | 573篇 |
1989年 | 622篇 |
1988年 | 183篇 |
1987年 | 170篇 |
1986年 | 112篇 |
1985年 | 89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2020年3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短期内先后发生双侧基底节区出血的TDAVF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并对文献报道的TDAVF所致脑出血的病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男性, 33岁,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幕孔区存在动静脉瘘, 由右侧脑膜垂体干、双侧脑膜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 经瘘口形成由脑膜静脉-上矢状窦或乙状窦两条途径引流。对患者行栓塞手术治疗, 术后DSA见瘘口消失。随访1年, 患者临床好转且未再出现脑出血。总结2021年3月30日前国内外报道的有临床和影像详细资料且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的TDAVF患者共41例, 平均发病年龄为57.2岁, 男女比例约3∶1。脑出血发生于幕上的患者17例(41%), 幕下24例(59%)。幕上脑出血部位多集中在枕叶和丘脑。DSA检查显示该组患者中有36例(88%)动静脉瘘属于Borden Ⅲ型或Cognard Ⅳ型。29例(71%)患者通过单一治疗方式达到瘘口闭合, 另外12例(29%)患者采取多次介入或多种外科干预治疗。37例(90%)患者经DSA... 相似文献
992.
993.
应用二维超声方法评价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高血压1~2级无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作一评估,并探讨高血压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研究对象30例,高血压病人和正常人各15例。应用高分辨二维超声方法检测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直径,比较两组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测定百分数(FMD)功能以及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两组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①高血压病人FMD(10.79%)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FMD%分别与收缩压(r=-0.446,P<0.01)、舒张压(r=-0.645,P<0.01)呈负相关。③高血压病人血清ox-LDL、ET-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NO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早期虽无明显动脉硬化,但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IVUS-VH)学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方法:对44例ACS患者及22例SA患者行IVUS-VH分析,并对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计算LDL-C/HDL-C比值,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所占的比例与LP(a)、LDL-C/HDL-C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斑块中NC和钙化组织比例明显高于SA组(t=4.669、9.894,P<0.001),而纤维组织及纤维脂肪组织则明显低于SA组(t=7.184、5.290,P<0.001)。ACS组患者血清LDL-C/HDL-C、LP(a)水平高于SA组患者(t=3.512、19.139,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C比例与血清LP(a)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r=0.549,P<0.001)。结论:LP(a)可能代替IVUS-VH帮助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溶栓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尿激酶150万U,静滴)、并配合氯吡格雷、阿斯匹林(商品名:巴米尔)等药物治疗,其中40例在溶栓成功后3~14d内行PCI(治疗组),另29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结果:治疗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溶栓成功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头皮血管畸形较颅内血管畸形发病率低。病人往往由于头皮肿物及颅内杂音就诊。基层医院往往忽视此病的诊断、治疗 ,以至于多次手术解决不了问题 ,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笔者医院 1 985年至 1 993年收治头皮血管畸形 1 5例 ,均经手术切除。现结合有关文献一并介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年龄 6~ 59岁 ,平均 2 8岁 ,以中青年多见。男女比例为 1∶1 2。自幼出现后逐渐长大者 7例 ,外伤后出现者 4例 ,无明显原因者 4例。1 2 症状及体征 病人多有低头时肿物变大 ,枕部头皮血管畸形仰卧变大的病史。 1 5例病人中自觉有颅内杂音者 …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CTA与DS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部再狭窄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5例(116枚支架)疑似支架内部再狭窄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32例。65例患者均行CTA检查,之后行DSA检查。DSA检查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DSA与CTA对65例患者内部再狭窄的阳性诊断率,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分量(SD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DSA对65例患者内部再狭窄的阳性诊断率70.77%高于CTA的52.31%(P <0.01),对于轻度狭窄的诊断率高于CTA(P <0.05),无狭窄的诊断率低于CTA(P <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分值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8.13%(P <0.05)。结论 DSA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内部再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而辅以综合围术期护理措施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缺氧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双侧颈动脉体(CB)形态学参数与非慢性缺氧人群双侧CB的参数,探讨COPD患者与双侧CB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86例行颈部CTA增强扫描,并且在标准CTA完成后60s对颈部进行靶扫描且CB图像质量满足测量要求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56例,进入后重建分别测量双侧CB的前后径、横径、高、最大横截面积、体积及颈动脉分叉角,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左侧CB的前后径、横径、高、最大横截面积、体积大于对照组左侧CB的相应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CB的横径、高、最大横截面积、体积大于对照组右侧CB的相应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体肥大与COPD密切相关,本文为慢性缺氧COPD患者颈动脉体增大提供了影像学依据,并且经过改进的颈动脉体显示方案可以更准确评估颈动脉体大小。 相似文献
999.
1000.
颊粘膜癌变期肿瘤血流总量和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诱导地鼠颊囊癌全过程中,采用墨汁灌注血管铸型技术、微循环形态和机能显微摄象测定技术,结合组织学检查,动态研究了颊囊癌变及肿瘤生长中的血管构筑过程和肿瘤区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血管生成现象不仅出现在肿瘤期,早在癌变前期就有明显表现,并随肿瘤生长而更加突出。肿瘤组织内的血流灌注量也随病变组织的癌变和肿瘤生长而增加,以满足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所需的营养供给。但血流总量的增长幅度与血管生成并不一直成比例,到肿瘤生长中晚期,血流总量的涨幅低于血管密度涨幅,其原因认为同肿瘤所致的高粘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