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83篇
  免费   2247篇
  国内免费   1483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987篇
妇产科学   307篇
基础医学   1624篇
口腔科学   396篇
临床医学   9662篇
内科学   5439篇
皮肤病学   225篇
神经病学   776篇
特种医学   9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1569篇
综合类   14137篇
预防医学   2489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6572篇
  77篇
中国医学   3889篇
肿瘤学   709篇
  2024年   295篇
  2023年   1300篇
  2022年   1133篇
  2021年   1383篇
  2020年   1190篇
  2019年   1273篇
  2018年   565篇
  2017年   1075篇
  2016年   1125篇
  2015年   1194篇
  2014年   1887篇
  2013年   1946篇
  2012年   2715篇
  2011年   2861篇
  2010年   2540篇
  2009年   2607篇
  2008年   2521篇
  2007年   2448篇
  2006年   2478篇
  2005年   2439篇
  2004年   2007篇
  2003年   1837篇
  2002年   1602篇
  2001年   1440篇
  2000年   1145篇
  1999年   1051篇
  1998年   961篇
  1997年   820篇
  1996年   813篇
  1995年   708篇
  1994年   571篇
  1993年   431篇
  1992年   370篇
  1991年   373篇
  1990年   280篇
  1989年   319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霉酚酸酯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在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中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霉酚酸酯治疗组.手术后第9天处死各组大鼠,分别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部位、表达水平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 模型组PDGF-B,α-SMA,PCN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霉酚酸酯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PDGF-B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r=0.870,P<0.01),α-SMA(r=0.956,P<0.01),PCNA(r=0.881,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DGF-B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霉酚酸酯则可能通过下调PDGF-B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92.
①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含量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将入院的HIE患儿分为轻、中、重度3级各20例及我院产科新出生的正常新生儿20例共4组作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极期(3天内)及恢复期(10天)采血测定DD含量及血小板(PLT)计数,观察其与凝血功能紊乱特别是D-二聚体间的关系。③结果HIE急性期患儿DD增高,且明显高于恢复期,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和对照组,轻度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PLT于急性期降低,恢复期回升,且以中、重度组明显低于轻度和对照组。④结论HIE患儿存在凝血机制的活化,危重HIE患儿凝血功能紊乱尤其明显。而DD在HIE的病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快速诊断、判断预后、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并为危重HIE患儿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为发热、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为狼疮危象,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逐渐变为重型狼疮;也有一些患者一起病就累及多个系统,甚至表现为狼疮危象.SL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以前病死率较高,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预后已大为改观,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以下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病例来谈轻型SLE的诊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联合组静滴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天,同时静滴地塞米松1.0mg/kg.d,连用5天,第6天起口服强的松2mg/kg.d。地塞米松组静滴地塞米松1.0mg/kg.d,连用5天,第6天起口服强的松2mg/kg.d。结果:联合组、地塞米松组使PLT≥50×109/L时间分别为2.0±1.3天,4.5±1.1天;PLT≥100×109/L时间分别为4.0±1.2天,7.4±1.8天;达峰值天数分别为6.5±1.3天,13.2±1.8天;PLT峰值(×109/L)分别为340±112,190±67,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比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更迅速、明显。  相似文献   
99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常常因为凝血机能障碍易引起大出血倾向以及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其他各种并发症,我院2005年实施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中药水蛭具有破血逐瘀功效。近年,我们以水蛭微粉配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并以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为切入点,探讨了水蛭微粉对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诊断符合《内科学》,2004,第6版标准,按就诊顺序1∶1方式分组。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63.50±7.00)岁,病程(10.23±3.50)年。水蛭治疗组21例,男11例,女10例,(64.00±7.05)岁,病程(11.50±5.90)年。另取同期健康查体者21例为健康对照组,男9例,女12例,(64.50±8.15)岁。各组…  相似文献   
997.
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可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其作用机理是使血栓素(该物质生成增多会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生成减少,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因而,阿司匹林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作用。大量临床观察证明,部分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它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降低致命和非致命性冠心病的发生,也能降低中风和其它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但是,由于很多人对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不甚了解,常发生一些用药不当的问题,所以,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应避免以下误…  相似文献   
998.
患儿,女,2个月,因右下颌肿块进行性增大1月余于2005年5月31日入院.患儿于出生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颌肿块,并呈进行性增大,无发热,无疼痛,无张口困难或吞咽困难,无鼻衄或牙龈出血,曾在外院就诊拟"淋巴结炎"给予抗感染及局部理疗,效果欠佳,门诊拟"肿物待查:1、神经母细胞瘤?2、恶性淋巴瘤?"收住院.患儿起病后精神尚可,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无外伤史.查体:T 36.6℃,R 34次/分,P 134次/分,W 5 kg,神志清,反应好,有喉喘鸣,面色略苍白,右下颌可触及1个大小为12 cm×7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触诊时哭闹,不能移动,表面皮肤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舌下软组织肿胀,舌、舌下软组织及下牙龈呈紫红色,心音正常,肺部闻及喉喘鸣音,腹平软,肝右肋下1 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未及肿物,四肢无异常.  相似文献   
999.
邹玲梅  罗红  金强 《安徽医学》2006,27(3):227-2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大血小板比例、体积、分布宽度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3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大血小板比例、体积、分布宽度,并与34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脑梗塞患者对照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大血小板比例、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小板数量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消耗增加,新生的血小板体积大,有较强的粘附功能,容易聚集成堆,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是脑梗塞发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2年至2002年间11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经验。结果:112例孕妇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7例,占24.1%;子痫前期44例,占39.3%;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40例,占34.8%;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占0.89%。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85例。产后出血13例,产褥感染1例。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如无产科指征,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50×109/L时,在血源充足时行剖宫产。不主张采用侵入性检查方法确定胎儿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