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7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54篇
综合类   29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自 1999~ 2 0 0 2年 ,我们用SrS(RF 2新生代 )加Cage(椎体融合器 )治疗 Ⅱ 度以上腰椎滑脱患者 14例 ,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9例 ,女 5例。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6 8岁 ,平均 5 6 .2岁。其中椎弓峡部崩裂伴腰椎滑脱 11例 ,退行性腰椎滑脱 3例 ,合并骨质疏松 4例。滑脱部位L4节段 4例 ,L5节段 10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类法 ,Ⅱ 度 6例 ,Ⅲ 度 8例。14例常规腰椎动力性侧位X线片均表现腰椎失稳。2 手术方法采取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 ,行全椎板减压 ,病变部位椎间孔减压 ,神经根完全松解 ,切除滑脱…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方法,评价其在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3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在常规椎管减压、联合应用滑脱型RF系统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融合后随访10-20个月。结果:综合30例患者临床症状和X线征象,对治疗效果作出评定,有效率达96.67%,优良率达90%。结论:滑脱型RF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 (TFC)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 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 2组各 18例 ,治疗组采用TFC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治疗后进行融合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观测和主、客观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椎体融合率达 94 % ,术后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增加 ,远期随访无明显丢失 ,临床疗效主客观评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TFC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以有效地撑开或保持受累椎间隙 ,扩大椎间孔 ,有利于骨融合 ,可缓解疼痛 ,其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应用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融合或单侧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治疗有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本组随访21例,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滑脱椎体复位理想,8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3例Ⅱ度中有7例完全复位,6例仍有Ⅰ度滑脱。融合节段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疗效评价: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症起到协同作用,为神经减压后的脊柱提供理想的复位和固定的力量,利于植骨融合,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椎问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定的效果。方法 对45例退变性腰椎病患者,行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弓钉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术前、术后分数,同时观察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 45例平均随访10个月,优良率为92.7%,植骨融合率为100%,无断钉断棒现象,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无硬膜损伤厦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 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腰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发新型四角腕骨融合器。方法:根据所测国人头、月、三角和钩骨关节有关数据设计草图,选用钛合金制出粗样,然后置入新鲜尸体腕关节标本模拟四角腕骨融合术,修改后制作成品。结果:四角腕骨融合器的钢板部分由锥形板和相连的中心圆桶状结构组成。锥形板开有4个螺钉孔,各通过一根松质骨螺钉与4块腕骨固定,中心圆桶状结构中空可供植骨,外侧面制有螺纹与腕骨紧密咬合,同时制作了配套工具。结论:四角腕骨融合器可使4块腕骨间的固定强度大大提高,并可防止融合体向关节中心的旋转和塌陷,是局限性腕骨融合术中新型、可靠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棘突及椎板替代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8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用的椎间融合材料种类分为自体棘突及椎板融合组和椎间融合器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自体棘突及椎板融合组和椎间融合器组之间的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棘突、椎板可以替代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并具有经济,安全,融合率高、排异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8.
李光秀 《全科护理》2021,19(7):951-954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40例行PLIF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非感染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440例病人中16例(3.64%)发生切口感染,424例(96.36%)未发生切口感染。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 min、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 d、术前住院时间≥3 d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LIF术后切口感染与病人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存在密切关联。护理人员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新型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桥接融合器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以正常成年人4具尸体颈椎标本进行试验,制备后路椎管单开门模型,以右侧为轴,分别在左侧行新型桥接融合器(融合器组)、ARCH钛钢板(钛板组)和钛缆(钛缆组)固定,对三种固定以及原始标本进行6自由度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四组间后伸、左侧弯、左旋转活动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在前屈、右侧弯和右旋转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缆组的各方向活动度均大于融合器组、钛板组和原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器组各方向活动度均小于钛板组,在左侧弯及左旋状态下融合器组的活动范围与钛板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后伸、前屈及右侧弯状态下的活动范围融合器组与钛板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力学试验中6自由度活动度测试显示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新型桥接融合器内固定能维持较好的颈椎活动度,同时术后拥有良好的即刻稳定性,完全满足目前经后路椎管成形术的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中腰椎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基于正常人L3~4节段的CT扫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制作,设备为EOSINT M280(EOS GmbH公司,德国).建立完整的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实验模型进行不同入路的生物力学性能测定并进行对比研究.手术入路包括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直接外侧腰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D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L3椎体表面施加500 N的模拟重力和10 N·m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种生理活动,观察力学性能差异.结果 行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后,ALIF以及DLIF模型的预测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融合器应力显著低于PLIF和TLIF模型;ALIF、DLIF以及TLIF模型的终板应力较PLIF显著降低.结论 在4种不同入路的选择中,ALIF、DLIF术后模型的ROM、融合器应力、终板应力均有良好表现.结合临床ALIF的局限性在于前路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容错率较低,而DLIF入路效果与ALIF相似,且具有更好的综合性优势,同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更适合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