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186篇
药学   297篇
  1篇
中国医学   90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1.
按:香附味苦微温无毒,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为笠及雨表,疏而不沾,垂矮,如孝子衰衣之状,入肺肝二经。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上古谓之雀头香。其草又名莎革,可故字从苹从沙。亦作蓑字,因其为衣故又从衰也。时珍曰:香附之气平而  相似文献   
92.
《大家健康》2011,(8):73-73
“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进行治疗或预防。是中医治疗特色之一。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一些冬季的常见病、慢性病通过夏季赔补阳气、扶助正气的调理,可以使机体正气旺盛,阳气充实,体质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符合中医“发病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进入夏季,时常能见到在一张处方上开了好几种解暑药的情况,也时常能听到有些医生或病人说:“没有藿香正气水就用十滴水代替吧。”但是,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虽然都是常用解暑药,但却不能相互替代。因为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无论在药物组成还是功效主治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4.
李艳鸣 《健康》2011,(6):52-53
进入夏天,各类防暑祛暑药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市场上"主流"的防暑药主要有人丹、藿香正气系列(水、液、丸、胶囊)、十滴水、风油精等。尽管防暑药的种类不算太多,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得准,用得对。防暑药只有用得对症才能发挥好疗效,而且有些药对婴幼儿、孕妇是有禁忌的,要小心使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夏季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观察患儿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类型情况;120例患儿分成普通对症治疗组及在此基础上加用藿香正气散煎汤灌肠组,评估两组的疗效对比。结果:患儿因不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腹泻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3天痊愈的病例数为27例,占构成比的45.00%,7天痊愈的病例数为57例,占构成比的95.00%;对照组在3天痊愈的病例数为16例,占构成比的26.67%,7天痊愈的病例数为49例,占构成比的81.67%;3天痊愈的χ~2=3.91,7天痊愈的χ~2=7.24,治疗组的3天痊愈率及7天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藿香正气散煎汤灌肠有一定临床疗效。结论:藿香正气散煎汤灌肠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6.
痧症是以壮医为主的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一种病症名称。该病以全身胀累、头晕脑胀、胸腹闷胀、肢倦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刮痧和内服解痧毒药为主。笔者从2008-2010年,采用刮痧为主,兼服山芝麻合剂治疗痧症伴有肠胃道症状(称之为“胃肠型痧症”)的患者156例,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另随机观察同样数量病例,以藿香正气水为主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苏春红  赵晶 《华夏医药》2007,2(6):494-495
藿香正气是临床常用中成药,最早的剂型是散剂,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来为了适应临床的不同需要,经过对藿香正气剂型的研究与开发,先後出现了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多种不同剂型。  相似文献   
98.
《家庭医药》2007,(1):I0015-I0023
消化不良方 名方 1.不换金正气散 (出自明代名医万全《保命歌括》) 方药:藿香,半夏、苍术、陈皮各10克,厚朴5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相似文献   
99.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口僻”、“口”,属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邪侵阳明、少阳,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笔者采用针刺、穴位注射、TDP综合疗法治疗面瘫1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6例患者,其中男91例,女7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83岁;右侧发病94例,左侧发病72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诊断标准: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蹙额皱眉,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病侧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病侧口角漏气,漱口时病…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对福氏痢疾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BSD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Balb/c雄性小鼠50只,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藿香正气高剂量组(藿高组)、藿香正气低剂量组(藿低组)5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给药组给予藿香正气药液5.21 g·kg-1,藿高组5.21 g·kg-1,藿低组0.52 g·kg-1,各组于造模后当天给药,每日1次,连续3 d。流式法检测外周血和肠道peyer patches(PP结)淋巴细胞亚群;放免法检测外周血清和肠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BSD小鼠腹泻明显,外周血和PP结CD4+,CD8+T淋巴细胞紊乱,外周血和肠组织TNF-α升高。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减少BSD小鼠腹泻次数,缩短病程,调节CD4+,CD8+T淋巴细胞平衡,降低TNF-α。结论:BSD小鼠表现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异常,而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改善腹泻症状及其伴随的免疫异常,这可能是藿香正气双向胶囊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