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186篇
药学   297篇
  1篇
中国医学   90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刘华岳 《海峡药学》2012,24(5):59-6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藿香清胃片中甘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276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μL。结果甘草苷在0.02~0.40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464212X+74.666,γ=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5%,RSD为2.2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指纹图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确定藿香正气水(Huoxiang Zhengqi Shui,HZS)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 对27批HZS样品建立UPLC-Q-TOF-MS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出HZS的差异性成分;以瑞德西韦为阳性对照,将HZS的差异性成分与SARS-CoV-2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Mpro)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确定HZS的潜在Q-Marker。结果 通过建立27批HZS样品的UPLC-Q-TOF-MS指纹图谱,标定了27种共有化合物;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确定了其中14种共有化合物在27批HZS样品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并鉴定出了橙皮苷、氧化前胡素、新比克白芷内脂、甜橙素、甘草酸、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桔皮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9种差异性化合物;9种差异性化合物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橙皮苷、氧化前胡素、新比克白芷内脂、甘草酸、欧前胡素、珊瑚菜素6种化合物能与SARS-CoV-2 Mpro的活性氨基酸结合,具有抑制SARS-CoV-2 Mpro的潜能,可作为HZS的潜在Q-Marker。结论 将UPLC-Q-TOF-MS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交叉使用,确定了HZS的潜在Q-Marker,该方法为药物成分鉴定、同一类药物成分差异性分析,及其功效研究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讨论五加减正气散化裁对溃疡结肠炎(UC)大鼠血中的干扰素-γ(INF-γ)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采用乙酸诱导法造模,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变化,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中INF-γ的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血中INF-γ和结肠黏膜无变化,模型组的大鼠血中INF-γ和结肠黏膜变化明显,西药组与中药组大鼠血中INF-γ和结肠黏膜无明显变化。西药组、中药组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清中INF-γ显著升高,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并有溃疡形成,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西药组、中药组间大鼠血清中INF-γ显著升高,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并有溃疡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加减正气散化裁能干预实验性UC大鼠血中的INF-γ的活性,对UC大鼠结肠溃疡面有修复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张仲景书中的"客气"一词,一般被误解作"邪气"。笔者通过比较多条经文发现,"客气"并非张仲景理解的"邪气",而是指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是由于胃虚而浊气上逆所生的阳热之邪。由于这种情况并非"外来邪气",又非生理的"正气",因而张仲景创造"客气"一词,以解释这种特殊的病因。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以及藿香正气散的干预对葡萄糖代谢糖异生途径的影响,揭示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葡萄糖代谢糖异生途径的影响的相关机制,从代谢组学层面揭示脾胃参与调控能量代谢以及藿香正气散燥湿和胃的科学内涵。方法:参照前期较成熟的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自然造模与综合造模相结合,模拟湿病产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检测湿阻中焦证模型及藿香正气散干预后的大鼠肝脏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湿阻中焦证模型丙酮酸含量降低,丙酮酸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肝脏葡萄糖含量均增加;藿香正气散能增强葡萄糖代谢糖异生作用。结论:造模前后,肝脏葡萄糖含量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湿阻中焦证会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而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不足。同时这可能是湿阻中焦证身倦乏力、食少纳差的病理基础之一;藿香正气散对湿阻中焦证模型的糖异生有增强作用,且对葡萄糖的分解、转化有一定的作用,这可能是藿香正气散治疗湿病,缓解其身倦乏力、食少纳差等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老年病体质特点包括脏腑失养、精血亏虚;心肝血虚、神气不足;肺脾气弱、正气内虚等。"天人相应,整体相关;因人施治,因地制宜;内外相顾,动静结合;重视情志,强调气机"中医疗法与现代医学对老年病的多学科治疗。  相似文献   
67.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58-259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查阅发现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及研究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其方多用于消化系统、儿科、神经内科、呼吸系统、皮肤科等,妇科方面的应用及研究少见,文章总结藿香正气散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68.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501-1504
目的:研究川藿香非挥发性成分不同提取物对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川藿香粗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川藿香挥发油及川藿香非挥发性成分,将川藿香非挥发性成分依次用等体积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蒸馏水萃取,分别得到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蒸馏水提取物;建立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并选择川藿香、川藿香挥发油、川藿香非挥发性成分不同溶剂提取物作为反证治疗药物。观测各组大鼠胆囊收缩素(CCK)、大鼠胃泌素(GAS)、大鼠胃动素(MTL)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大鼠CCK均降低(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川藿香组及乙醚提取物高剂量组CCK均升高(P0.01,其中川藿香组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均GAS、MTL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川藿香组、川藿香非挥发性成分组GAS升高(P0.01),川藿香组、水提物(高、低剂量)组MTL升高(P0.01)。结论:川藿香非挥发性成分不同提取物可调节大鼠胃肠激素分泌,且其效果可能优于川藿香。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病毒性肠炎小儿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6,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试验组(n=46,采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以及止泻之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试验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70.
天气寒冷,是许多疾病的高发期。安然过冬是很多人的愿望。中医认为,人体有五大养生部位似补药.冬季常按摩,可扶助正气,防病祛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