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186篇
药学   297篇
  1篇
中国医学   90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回溯历代中医典籍对“扶正解毒”与“解毒复正”理论内涵的分析,探讨“扶正解毒”与“解毒复正”辨治恶性肿瘤异同。“扶正解毒”和“解毒复正”皆以肿瘤生长转归的两大基础“正”与“毒”为依据。“扶正解毒”强调扶正以纠偏,偏去能匡正,正足则毒散,以“扶正”为第一要务,具体方法包括温阳养阴、理气开郁、补益脾肾等。“解毒复正”注重解毒以祛邪,邪去则正复,正足则复常,其关键在“解毒”,攻除实邪、寻因解毒、以毒攻毒等手段皆为此类。通过临床应用举例,体现两法的可行性与疗效肯定性,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经史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藿香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栽培、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含藿香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本草考证分析可知,历代本草多以“藿香”为正名,所用主流基原均为Pogostemon cablin,为区别于明代以来我国民间习用的同科另一种植物土藿香Agastache rugosa及推崇道地产区而有“广藿香”之名;广藿香原产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早期因作香料经广东等地传入我国,宋代以来便已在我国南方引种成功;药用部位多为其干燥地上部分,亦有将其叶、梗分开单独使用;历代推崇的道地产区为广东,现广东广州、肇庆、湛江和海南省多有栽培,以石牌所产最为知名;广藿香主要为扦插繁殖,二月生苗,六月采收;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闷晒法,放置阳光下反复闷晒至有芳香气味、颜色转黄;炮制方法多以净选后生品入药。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养胃汤中所用藿香以P. cablin为基原,取叶片生品入药,而藿朴夏苓汤则建议选择土藿香A. rugosa除去根及老茎的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片增强镇静催眠药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为临床增添了一个中西药结合的镇静催眠合剂提供药理依据.方法应用抖笼换能器法观察藿香正气片对小鼠的自发活动的影响.由此观察藿香正气片与镇静催眠药的协同作用.测定藿香正气片与镇静催眠药对小鼠的入睡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的作用.两个实验均分成四组,生理水组、藿香正气片组、安定组、安定+藿香正气片组.结果1.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1)藿香正气片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安定组与安定+藿香正气片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藿香正气片增强镇静催眠药对小鼠的睡眠作用.(1)藿香正气片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藿香正气片+安定组与安定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藿香正气片与安定合用对镇静及催眠确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4.
藿香正气水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其不良反应屡有报道。现将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1 不良反应1.1 过敏性皮疹 :郭平和 [1 ] 报道 :患者 ,女 ,2 3岁 ,因腹胀恶心而口服藿香正气水 (江西昌九工业走廊白塘开发区 ,批号 980 70 7) 10 m L,服药后 10 min,即感全身瘙痒、发热 ,射区、四肢出现红斑皮疹 ,停用此药 ,口服息斯敏片 ,并注射葡萄糖酸钙针剂 ,2 d痊愈。再服藿香正气水 10 m L(同批号 ) ,30 min后又出现类似症状 ,经抗过敏治疗而愈 ,证实为藿香正气水引起过敏的反应。此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也无食物过敏史。董燕钦 [2 ] 、苏…  相似文献   
25.
正气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腑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正气的功能体现。  相似文献   
26.
探讨邪正盛衰与疾病的关系,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与发病的关系、邪正盛衰与疾病的急缓变化、虚实变化和疾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7.
曹福凯  钱峻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2):760-760
目的: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味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7例,用自拟不换金正气散加味方治疗;对照组23例,用思密达粉剂活疗。均4周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3.0%,总有效率为81.5%,其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不换金正气散加味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具有研究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8.
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谢肄聪  唐方 《中草药》2003,34(3):252-254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软胶囊(HXZQ)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HXZQ各组分别于造模前ig给药,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流动性。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道屏障功能明显受到损伤和破坏。HXZQ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水平(P<0.01),显著降低血浆中DAO活性(P<0.01),显著提高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流动性。结论:HXZQ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魏刚  李薇  徐鸿华 《中成药》2003,25(2):91-95
目的: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MS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结论:GC-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方法准确可靠;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海南藿香的区别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0.
夏季低热的治疗少有报道。我院近3年共诊治夏季低热患者40例,所用药物有,复方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水、清开灵注射液等,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