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藤茶素分散片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藤茶素分散片,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藤茶素分散片的处方,利用RP-HPLC测定该片中双氢杨梅树皮素的含量.结果:该片的优化处方为:藤茶素、交联聚维酮(内加:外加=3:2)、微晶纤维素(内加:外加=2:3)和预胶化淀粉(内加:外加=3:2)分别是处方量的48%,10%,15%和20%,片重为0.25 g.该片中双氢杨梅树皮素在0.400~2.00μg范围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2%,RSD为0.85%.结论:该片溶出度高、分散均匀性好,制备工艺简便.RP-HPLC测定含量简便可靠,可作为藤茶素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2.
藤茶中双氢杨梅黄素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藤茶中双氢杨梅黄素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纯水重结晶方法提取分离;采用Dikma ODS C18柱,以甲醇-体积分数为2.5%的冰醋酸溶液(体积比为33∶6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91 nm。结果双氢杨梅黄素在0.16~1.6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1.4%。结论提取分离方法适合用于工业化大生产;含量测定方法可为藤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3.
目的 观察藤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STZ,30 mg/kg)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T2DM大鼠系统抽样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IA)、二甲双胍干预组(MET,125 mg/kg)、二氢杨梅素干预组(DHM,100 mg/kg)、藤茶提取物低剂量干预组(R50,50 mg/kg)、中剂量干预组(R100,100 mg/kg)及高剂量干预组(R200,200 mg/kg)6组.每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干预4周后,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胰岛素、胰岛素C肽;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Akt、FGF21、p-AMPK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FGF2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DIA组相比,二甲双胍、DHM和藤茶提取物干预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胰岛素C肽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肝脏组织中p-Akt、FGF21、p-AMPK蛋白及FGF21 mRNA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藤茶提取物可通过上调p-Akt、FGF21、p-AMPK的表达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讨发酵藤茶的黄酮类化学组成及其水提液对糖尿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液质联用分析黄酮类化学组成,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以发酵藤茶的水提物灌胃,同时与二氢杨梅素灌胃组对照,比较分析发酵藤茶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结果发酵藤茶的黄酮类主要成分为二氢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异构体,其中以二氢杨梅素为主,占95%以上;发酵藤茶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有显著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二氢杨梅素(P<0.05)。结论藤茶经过自然发酵工艺后组成成分并没有显著改变,黄酮类化学组成的主要组分仍旧为二氢杨梅素;发酵藤茶水提物的各成分存在显著地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5.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藤茶药材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依姗  万青  汪秋兰  王文清  方建国 《中草药》2022,53(17):5504-5512
目的 通过对藤茶药材的外观质量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探索藤茶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构建藤茶药材的等级评价标准,为藤茶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藤茶药材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指标成分进行熵权TOPSIS法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全国8个省份19个主产区收集到的61批藤茶藤茶的10项评测指标进行排序,依据结果合理划分藤茶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 藤茶质量与二氢杨梅素、酸不溶性灰分、叶占比、杨梅苷、总灰分、浸出物、花旗松素、破碎率、杨梅素、水分指标密切度依次降低。以产地、外观性状、灰分、浸出物及二氢杨梅素、杨梅苷含量为依据将藤茶分为优级、一级、二级和统货4个等级。结论 建立的等级评价标准综合运用了外观、内在等多项指标,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全面性等特点,可用于藤茶药材的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196.
目的:建立藤茶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结果: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为3 8.1 7%~3 8.54% ,回收率为98.5% ,RSD为1 .6%。结论:该法快速、简单、稳定,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7.
广西藤茶双氢杨梅树皮素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藤茶双氢杨梅树皮素(Vine tea dihydromyricetin,VTD)对撤除苯巴比妥钠(sodium Phenobarbital,SP)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其抗肝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撤除SP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小鼠模型,予以高、低剂量VTD(200,50 mg·kg-1)ig,并设置正常对照、SP不撤对照及SP撤除模型组。以HE染色镜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以流式细胞术、细胞原位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评估VTD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E染色镜检可见正常对照组与SP不撤对照组肝组织形态大致正常,SP撤除模型组与VTD高、低剂量组均见不同程度肝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原位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VTD低剂量组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7%,2.9%,均显著低于SP撤除模型组(分别为27.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TD高剂量组肝细胞凋亡率与SP撤除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0mg·kg-1·d-1的VTD ig可显著抑制SP撤除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提示抑制肝细胞凋亡可能为VTD肝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