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91篇
  免费   1009篇
  国内免费   554篇
耳鼻咽喉   193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188篇
基础医学   439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3610篇
内科学   1074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6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567篇
综合类   10139篇
预防医学   2776篇
眼科学   11229篇
药学   3866篇
  60篇
中国医学   2760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631篇
  2022年   744篇
  2021年   836篇
  2020年   642篇
  2019年   716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792篇
  2016年   807篇
  2015年   869篇
  2014年   1682篇
  2013年   1613篇
  2012年   2139篇
  2011年   2110篇
  2010年   2122篇
  2009年   2082篇
  2008年   2095篇
  2007年   1860篇
  2006年   1797篇
  2005年   1844篇
  2004年   1647篇
  2003年   1621篇
  2002年   1468篇
  2001年   1458篇
  2000年   1086篇
  1999年   954篇
  1998年   733篇
  1997年   590篇
  1996年   569篇
  1995年   452篇
  1994年   407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CP)手术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80例(9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均实施CP手术,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不同时期视力和屈光情况,角膜内皮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所有患者的视力均<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视力均>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在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以及球镜和散光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均显著少于术前,但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在内皮细胞的密度及密度减少率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在术中有6只眼发生后囊破裂,发生率为6.52%,未发生玻璃体外溢;有2只眼的部分晶状体核发生脱落至玻璃体腔,发生率为2.17%;有5只眼的睫状沟需固定人工晶状体,发生率为5.43%。手术后1周有8只眼发生角膜水肿,发生率为8.70%。手术后1至3个月有1只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 CP术式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利于患者的视力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导航系统引导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在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上行对向透明角膜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队列研究.选择35例(40眼)术前角膜散光度均大于1.0 D白内障患者为实验组,在表面麻醉下于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上做2.8 mm对向透明角膜切口;另选27例(30眼)术前角膜散光度均大于1.0 D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在表面麻醉下于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上做2.8 mm单个透明角膜切口.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及平均角膜曲率的变化.根据Jaffe's矢量分析原理计算手术源性角膜散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84±0.40)D和(1.49±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P<0.05).实验组分别为(1.89±0.74)D和(0.71±0.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P<0.05).术后3个月2组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2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38±0.18)D和(1.55±0.84)D.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曲率分别为(44.18±1.31)D和(44.14±1.3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实验组分别为(44.33±1.51)D和(44.29±1.5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中行对向透明角膜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调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围手术期患者结膜囊内细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情况,从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率。方法将300例(300眼)白内障住院患者,分为术前1个月未用抗生素滴眼液组(未用药组)和术前1 d给予抗生素滴眼液组(用药组),各150例(150眼);对2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换药前的结膜囊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术前未用药组和用药组结膜囊细菌培养各150例,检出病原菌均以革兰阳性球菌(87.2%、78.3%)为主,其中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未用药组和用药组结膜囊细菌培养各150例,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87.5%、80.0%)为主,其中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细菌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敏感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白内障围手术期结膜囊内的主要菌株,通过常规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显示细菌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敏感性呈现逐渐下降,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所以合理、及时地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临床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本组60例82眼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0例82眼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得到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前房深度为2.0±0.3mm,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为4.4±1.0mm,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眼压在术后较长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房角宽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后出现5眼角膜轻度水肿,3眼瞳孔散大,1眼虹膜萎缩,无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995.
黄艳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2):273-275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远期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13-01/2014-01先天性白内障患儿70例110眼,按患者年龄分为A组(<2岁)、B组(2~6岁)、C组(7~12岁),均进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比较三组术后角膜曲率、眼轴、屈光状态情况,分析其眼轴变化影响因素。结果:A组、B组、C组术后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与术后3mo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术后与术后3mo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mo角膜曲率差异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术后3mo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与术后3mo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术后与术后3mo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mo眼轴长度差异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术后3mo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屈光状态呈现近视移动变化趋势,A组术后屈光变化率及屈光度变化显著高于B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呈现近视化趋势,2岁以下患儿表现显著。近视化影响因素主要为眼轴增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眼内散射光的检查,探讨人工晶状体屈光指数对白内障术后眩光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08/2014-03期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0.5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7例7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所有的人工晶状体均为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随机分为3组;选用Tecnis ZCB00(屈光指数1.47)组22例22眼;选用Hoya PY60AD(屈光指数1.52)组24例24眼;选用Alcon SN60WF(屈光指数1.55)组31例31眼;测量患者术后的BCVA、瞳孔直径、散光度数等数据,C-QUANT测量散射光值。结果:各组的年龄、眼轴、BCVA、瞳孔大小、散光度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cnis组散射光值1.04±0.15;Hoya组散射光值1.19±0.14;IQ组散射光值1.14±0.18;眼内散射光值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2,P=0.007<0.05),BCVA与散射光值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133,P=0.124>0.05)。结论:选用高屈光指数人工晶状体的患者术后散射光值会更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中前房内注射曲安奈德( T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连续收集我院300例300眼择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术中及术后抗炎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1 mo;B组:术中前房注射1 mg TA,术后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mo;C组:术中前房注射
  2 mg TA,术后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 mo。术后不同时点观察和比较三组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炎症反应和黄斑中央厚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 B,C 组患者术后1d;1wk;1mo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A组(P<0.05),术后1d;1wk的前房炎症反应较A组患者轻(P<0.05);C组术后1d眼压平均值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术后各时点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炎症反应和平均眼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 B和C组术前术后黄斑中央厚度无显著变化,A组术后3wk;1mo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显著( P<0.05)。三组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注射TA可有效控制炎症并减轻黄斑水肿,加速视力恢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推荐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内注射TA的剂量为1 mg。  相似文献   
998.
sirtuins家族(芋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作为表观遗传学的分支之一,近年来备受瞩目。 SIRT1作为sirtuins家族中最知名的的成员已被验证参与了多种年龄相关性疾病。而SIRT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将SIRT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
  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青光眼术后白内障36例36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 mo。
  结果:术前裸眼视力或最佳矫正视力均≤0.3,术后1wk最佳矫正视力≥0.3者23眼(63.89%),术后3mo随访视力≥0.3者34眼(94.44%),视力<0.3者2眼(5.56%),其中1眼为青光眼术后视神经萎缩,1眼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压控制正常,滤过泡完整,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小瞳孔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复杂,手术技巧合理应用仍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原先存在的视网膜视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小鼠发育过程中视网膜Acin1基因( apoptotic chromatin condensation inducer 1,凋亡染色体凝聚诱导1)表达的变化及差异,探讨先天性白内障小鼠与正常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差异及晶状体与视网膜发育的联系。
  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小鼠和正常C57 BL/6小鼠各15只,其中雌性各10只,雄性各5只,两种小鼠各随机按1雄2雌合笼正常饲养,雌鼠受孕后单独饲养,待其分娩后将对应幼鼠分为先天性白内障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于1,5,9,14,17,21,26,60d 分别处理5只幼鼠,取左眼球4%中性甲醛固定行免疫组化检测ACIN1蛋白( ACINUS )表达,右眼取视网膜行PCR检测Acin1 mRNA表达。
  结果:Acin1在两组幼鼠视网膜各日龄均有持续表达;随着视网膜各层细胞的分化,ACIN1蛋白从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至外核层逐渐表达,以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为主,神经母细胞层未见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P1~P14 d ACIN1阳性细胞逐渐增多, P17 d开始减少, P21 d之后各层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先天性白内障组整体变化趋势同正常对照组类似, P1~P14 d 阳性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P17~P21 d阳性细胞数持平且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日龄两组比较,除P17, P26, P60 d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先天性白内障组内不同日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先白=295.07,P<0.01),两两比较除P1与P5d, P17与P21 d外其余各日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组内不同日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正常=214.21,P<0.01),除P1与P5d外其余各日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白内障组P17d表达量低于正常组 P1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Acin1 mRNA变化趋势与蛋白相似,两组同日龄比较,除P17,P21,P60d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日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先白=522.29,P<0.01;F正常=472.05,P<0.01);两两比较先天性白内障组除P21与P26 d外其余各日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各日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存在Acin1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性表达,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发育障碍可能会影响视网膜细胞Acin1的表达及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及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