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789篇
  免费   11806篇
  国内免费   10497篇
耳鼻咽喉   500篇
儿科学   1378篇
妇产科学   1132篇
基础医学   4923篇
口腔科学   834篇
临床医学   70324篇
内科学   9451篇
皮肤病学   640篇
神经病学   1242篇
特种医学   2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9021篇
综合类   55062篇
预防医学   13229篇
眼科学   3631篇
药学   17003篇
  149篇
中国医学   67147篇
肿瘤学   12004篇
  2024年   1682篇
  2023年   5716篇
  2022年   4957篇
  2021年   5942篇
  2020年   5320篇
  2019年   5437篇
  2018年   3039篇
  2017年   5555篇
  2016年   6196篇
  2015年   6226篇
  2014年   8313篇
  2013年   9039篇
  2012年   15456篇
  2011年   19366篇
  2010年   19597篇
  2009年   18788篇
  2008年   21048篇
  2007年   17591篇
  2006年   16437篇
  2005年   12382篇
  2004年   11804篇
  2003年   6131篇
  2002年   7994篇
  2001年   5724篇
  2000年   5111篇
  1999年   4122篇
  1998年   2625篇
  1997年   2006篇
  1996年   2088篇
  1995年   1685篇
  1994年   1769篇
  1993年   2014篇
  1992年   2042篇
  1991年   1993篇
  1990年   1587篇
  1989年   1485篇
  1988年   979篇
  1987年   500篇
  1986年   229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严夏用升清降浊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洁真  严夏  李俊 《中医研究》2006,19(1):60-61
严夏副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与气机升降失常,清浊逆乱密切相关,临床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则,以调节气机升降为法,予升补中气、宗气、元气,配合利水通腑降浊,以期恢复机体清升浊降,气机条达通畅的生理,并有效地缓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992.
复方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大鼠肝脏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大鼠肝脏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的成年Wistar大鼠32只,体重230~26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CI组、阳性治疗组、复方丹参组,然后制作模型。检测肝功能(ALT、AST、LDH)及血钙、血清TNF-α、血清丙二醛(MDA)。结果:复方丹参组对急性脑缺血血清钙、MDA、TNF-α、肝功能(ALT、AST、LDH)的影响同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脑缺血肝脏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王华  侯菊荣 《新疆医学》2006,36(5):46-47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及美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本文对开腹及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共同免疫沉淀的方法测定GIT1和ERK1/2相互结合,并且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确定这两种蛋白相互结合的位置;用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磷酸化ERK1/2(p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划痕愈合法检测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在成骨细胞内,PDGF刺激导致了GIT1和ERK1/2的相互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发生在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明显抑制了pERK1/2招募至成骨细胞局部粘附内以及PDGF所刺激的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在PDGF刺激下,GIT1招募pERK1/2至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995.
杨桃木叶治疗婴儿尿布疹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布疹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尿布疹患儿每次便后用杨桃木叶捣汁清洗会阴及臀部和皮肤破损处(观察组),与43例采用炉甘石洗剂(对照组)作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6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46.51%(20/43),χ2=29.97,P<0.01。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副作用小,能迅速改善红、肿、热、痛症状。  相似文献   
996.
我们从2000年2月至2005年10月,应用单臂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折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7.
杨军  王毅  李英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7):811-813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Ⅹ、D-二聚体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和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后并发DVT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下肢骨折的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给于LMWH治疗,40m g肌内注射,1次/d,共14d。非治疗组除不用LMWH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待。观察两组DVT的发生率及FX a含量及活性、D-二聚体含量、APTT、PT、TT的变化。FX a含量及活性测定采用酶免法,D-二聚体含量测定采用金标法,APTT、PT、TT测定采用凝固法。结果:治疗组、非治疗组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33%、56.67%,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FX a含量及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与治疗前和非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APTT、PT、TT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X a、D-二聚体可以作为LMWH预防DVT和治疗效果的临床监测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但当抗-X a浓度大于0.5U/m l以上时,还应注意联合监测APTT,防止治疗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998.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定位与软组织平衡的辅助检测作用,与传统手术进行疗效差异的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优势与不足。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行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8例22膝(导航组),男7例8膝,女11例14膝;年龄35~74岁,平均67岁。导航组采用计算机辅助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用传统手术的52例中随机抽取17例22膝(非导航组),男5例6膝,女12例16膝;年龄56~78岁,平均65岁。非导航组采用髓内定位杆(股骨)、髓外定位杆(胫骨)定位,常规手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全部44膝均为初次置换,两组患者的原始疾病、年龄、HSS评分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力线、软组织平衡、并发症、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导航组力线误差大多在2°~3°,非导航组3°~6°。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导航组大多在2°以内,非导航组2°~4°;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导航组大多在2~4mm,非导航组5~7mm。导航组出血量大多在550~700ml,非导航组700~900ml;导航组手术时间大多在75~100min,非导航组45~60min。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在术后力线、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和分离变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使假体的植入位置更为准确,术后下肢力线和软组织平衡更佳,并能减少出血量,早期疗效满意,但延长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海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和经验。方法 根据全省各市(县)上报的结核病报表和有关总结材料,分析结核病现状、防治对策及效果。结果 海南省应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以来,1992~2000年共检查可疑肺结核病患者192077例,查痰48670例,查痰率25.3%。发现并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1822例,其中涂阳病人22946例,涂阳新登记率从1992年12.8/10万上升到2000年48.4/10万。至2001年12月止,共治愈了21625例涂阳病人,总治愈率达94.2%。结论 海南省结核病疫情严重,近10年来经过应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取得显著成效,证明该策略是控制结核病流行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单层高浓度培养时细胞表型表达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从 2周龄新西兰白兔的颞颌关节及四肢关节髁突面削取软骨片,采用机械-酶消化法分离软骨细胞,经台盼蓝拒染计数,将细胞按 1× 106个 /孔接种于 6孔培养板,传代培养,描绘生长曲线.利用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每克软骨能获取 1 5× 106个软骨细胞,活性率为 95%.培养 2~ 3 d,细胞贴壁、变形,呈多角形; 8 d左右,细胞融合成层.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细胞核圆形,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分泌的基质成分.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传至 5代后,出现"成纤维细胞样".[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初代、第 2代细胞生长良好,适合于实验研究;软骨细胞 5代培养后,细胞表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