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刺络拔罐疗法与西药治疗特发性离心性环状红斑疗效差异,为离心性环形红斑提供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离心性环状红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取沿较大皮疹边缘刺络放血拔罐,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拔罐法,每次放出血量每罐约3 mL,至血出自停,背部留罐时间约6~10min,根据罐印可稍作调整;对照组运用口服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片(仙特明)、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片),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乳膏。观察两组治疗后离心性环形红斑消退时间、有效率及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红斑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10±1.5)d]明显短于对照组[(18±1.8)d];观察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P0.01)。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1),观察组复发患者再次用刺络放血治疗仍有效。结论刺络放血配合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拔罐治疗离心性环形红斑显效快,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复发后再次治疗仍有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热毒宁静滴及柴胡退热颗粒冲服,连续治疗3天;治疗组在使用相同药物的同时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入院当天走罐一次,隔天再走罐一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78.57%,治疗组96.55%,P=0.04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P=0.002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能有效治疗外感高热,并能有效缓解周身不适等症状。  相似文献   
83.
李佩文 《健康博览》2007,(10):37-37
猕猴桃性寒,味甘、酸,入脾、肾、膀胱经,有清热生津、利水通淋的功效,常用于躁热、烦渴、黄疸、热淋、痔疮等症。  相似文献   
84.
火针法:郑学良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105例。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常用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腰以上配支沟,以下配阳陵泉,采用自控弹簧火针,调节针刺深度1~3mm,将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灼至针尖红而发亮时取针刺人穴位,快刺疾出,3日1次,1~3次后105例痊愈。许昌松用此法治疗30例,用新洁尔灭局部消毒后,26号1.5寸毫针或特别火针烧红后,  相似文献   
85.
胡津丽 《四川中医》2009,27(6):118-119
目的:观察刮痧治疗手足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背俞穴刮痧的方法。结果:治疗手足湿疹36例,总有效率88.9%。结论:刮痧治疗手足湿疹安全、有效、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86.
申时(15—17点),足太阳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这时间要多喝水,是一天最重要的喝水时间,肾脏和膀胱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段时间多喝水(500毫升),有利于泄掉小肠注下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相似文献   
87.
《家庭医学》2009,(3):13-13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本经脉-分支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相似文献   
88.
张正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将易罐与经筋理论相结合,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1例。根据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通过对足太阳经筋给予易罐悬吊运动法及膀胱经局部压痛点筋针,疏通、调畅足太阳经筋,可达到明显改善脊柱侧弯症状。  相似文献   
89.
胡献国 《家庭医学》2013,(12):53-53
冬瓜实即冬瓜的果实。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淡凉,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有利湿消肿,清热解毒,下气消痰之功。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烦渴,消渴等。  相似文献   
90.
汤立新 《长寿》2015,(2):64
人体的背部是保健的重要部位。背部中线沿脊椎有督脉通过,督脉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上有许多与脏腑相关的腧穴,对人体脏腑的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经常艾灸背部的保健穴,可以促进背部及脏腑气血流畅,不但能消除腰背疼痛,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外感疾病。大椎穴是人体诸阳之汇,是人体所有阳经在这里交汇的一大要穴。大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