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62篇
  免费   3785篇
  国内免费   5585篇
耳鼻咽喉   188篇
儿科学   542篇
妇产科学   285篇
基础医学   5940篇
口腔科学   5836篇
临床医学   14229篇
内科学   3676篇
皮肤病学   350篇
神经病学   1951篇
特种医学   33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5661篇
综合类   23116篇
预防医学   4346篇
眼科学   408篇
药学   7847篇
  168篇
中国医学   8110篇
肿瘤学   1024篇
  2024年   704篇
  2023年   2207篇
  2022年   2179篇
  2021年   2534篇
  2020年   2505篇
  2019年   2425篇
  2018年   1220篇
  2017年   1943篇
  2016年   2345篇
  2015年   2947篇
  2014年   4665篇
  2013年   4838篇
  2012年   6123篇
  2011年   7157篇
  2010年   6065篇
  2009年   5735篇
  2008年   6414篇
  2007年   5501篇
  2006年   4904篇
  2005年   4991篇
  2004年   3607篇
  2003年   3009篇
  2002年   2334篇
  2001年   2026篇
  2000年   1648篇
  1999年   1317篇
  1998年   995篇
  1997年   875篇
  1996年   838篇
  1995年   687篇
  1994年   579篇
  1993年   360篇
  1992年   340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242篇
  1989年   241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61.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具有来源丰富、分离简单的优点。hAMSC在组织修复中具有支持造血、再生、免疫调节、抗纤维化等作用。本文对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各个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2.
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SRPK1)对肝癌细胞株HepG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通过Ualcan及TIMER 2.0数据库分析SRPK1 mRNA在肝细胞癌(LIHC)与正常样本、配对癌旁样本之间的表达差异,与生存时间、临床分期、病理分期、TP53变异、人种、性别、年龄、体重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用HPA数据库的免疫组化数据验证SRPK1蛋白在LIHC组织及正常对照间的表达差异。构建SRPK1过表达及抑表达的HepG2细胞,并根据SRPK1表达差异分为SRPK1组及对照的Vector组,shRNA组及对照的Scramble组。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株SRPK1的蛋白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EMT分子标记物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差异。核浆蛋白分离比较细胞β-catenin入核程度的变化。GEPIA2数据库分析在LIHC组织中SRPK1与Wnt/β-catenin通路下游基因Twist、MYC、MMP9的相关性,Real-time PCR验证SRPK1对Twist、MYC、MMP 9表达的影响。结果 SRPK1表达在LIH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配对癌旁样本(P<0.05),随疾病分期及病理分级增加而增加(P<0.05),高表达SRPK1组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组(P=0.035),LIHC患者TP53突变组SRPK1表达高于非突变组(P<0.05),在不同种族、性别、年龄、体重间无差别(P>0.05)。SRPK1过表达HepG2细胞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增加(P<0.05);抑表达细胞E-cadherin增加,Vimentin下降(P<0.05)。SRPK1在LIHC组织中分别与Twist、MYC、MMP9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SRPK1过表达细胞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增加(P<0.05),Twist、MYC、MMP9表达增加(P<0.05);反之,抑表达细胞β-catenin在细胞核中表达下降(P<0.05),Twist、MYC、MMP9表达减少(P<0.05)。结论 SRPK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HepG2细胞EMT活化  相似文献   
963.
余晓刚  朱晓丹  周法庭  孙志民  郭庆  张蓉 《西部医学》2023,35(7):970-975+981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基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分析血管内皮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机制。方法 设置对照组和共培养组,分别将正常培养基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采用MTT法和划痕试验检测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设置Control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以HUVE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6、12和24 h,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 MTT及划痕试验表明HUVEC条件培养基促进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和迁移。与Control组比较,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呈间充质状改变,丝状伪足样凸起数量显著增加。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和MMP-9逐渐增加,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ZO-1和Occludin的表达也逐渐下降,细胞膜分布减少。结论 间接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上调胃癌细胞MMP-9,破坏紧密连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64.
李亚玲  凡洋  雷蕾  白彝华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8):73-78, 12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N组(n=30)和正常对照组(n=6)。DN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DN模型,进一步将其分为DN组、DN+MSC组、DN+LXA4(脂氧素A4)组、DN+LXA4+WRW4(LXA4拮抗剂)组、DN+MSC+WRW4组,每组6只大鼠;正常对照组大鼠则给予等量枸橼酸钠溶液。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加入高糖培养72h后,对细胞进行分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SC组、高糖+LXA4组、高糖+LXA4+WRW4组、高糖+MSC+WRW4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 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和纤维化相关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结果 利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大鼠DN模型,本研究证实了MSC和LXA4均能够减低高糖组细胞中炎症和纤维化指标(TGF-β1、IL-6、IL-8、IFN-γ)的表达;经WRW4处理后,上述作用被抑制。同时本研究还证实了经MSC和LXA4处理后,高糖组细胞和DN组大鼠模型中p-Smad2、p-Smad3、CXCL1和CXCR2的表达减低;经WRW4抑制后,p-Smad2、p-Smad3、CXCL1、CXCR2表达均减少。结论 MSC干预可抑制DN中肾脏的纤维化和炎性因子表达,MSC对DN的这种肾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DN肾组织中LXA4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65.
都君彦  杨超  麻莉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7):191-193,170
女性生殖系统器官及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正常对于女性健康至关重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生殖器官结构受损、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生殖能力减弱甚至丧失。近年来,干细胞与生物材料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通过多种机制修复受损生殖器官,改善生殖功能,恢复生育能力。水凝胶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可模拟组织修复和再生所需的环境,作为细胞移植载体能够负载间充质干细胞将其递送到受损组织,增强其生物学活性,修复受损组织,在生殖系统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水凝胶负载间充质干细胞在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应用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探讨MBT系统在膝关节翻修及复杂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采用MBT系统行翻修或复杂初次置换并获得12-54个月随访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47-78岁,平均(66.5±8.6)岁。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8例。运用MBT原因:翻修4例,创伤性关节炎并骨缺损4例,严重骨质疏松3例,严重畸形并骨缺损4例,骨缺损并韧带松弛2例。7例配合运用延长杆,10例仅用袖套未加延长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以及以后每年定期随访,根据HSS膝关节评分和X线检查评估临床疗效,包括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透亮线、骨长入、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12-54个月,平均(30.4±10.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7.6±12.8)分增加至(86.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P=0.00)。17例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66.7±13.5)°增加至(103.5±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P=0.00)。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假体相关感染、松...  相似文献   
967.
赵倩 《黑龙江医学》2023,47(6):745-747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期间采取基于量化评估策略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3、0.022、0.087、0.062,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3.902、3.824、3.706,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1,P>0.05);干预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968.
<正>糖尿病之中2型糖尿病占比超过九成[1],当糖尿病患者持续处于高血糖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2-4]。通过饮食干预来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5-9]。可将天然安全的低糖物质进行合理复配,并制成营养粉、馒头、蛋糕等形式进行食品干预[10-12]。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探讨肛瘘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海口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72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140例、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良好组手术后创面愈合更早(P <0.05),疼痛持续时间更短(P <0.05),总体平均住院总时间短于不良组(P <0.05)。良好组与不良组术后1、2、3个月的Wexner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Wexner量表评分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Wexner量表评分有差别(P <0.05),良好组Wexner量表评分较不良组低,肛门功能恢复较好。③两组的Wexner量表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良好组患者的病程、瘘管长度、Parks分型、术后切口感染率、二次手术率(再次实施清创手术)、治疗依从性(术后用药是否遵从医嘱)、术后机械性刺激率(术后各种外因刺激肛门)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肛瘘患者病程[O^R =1.842(95% CI:1.105,3.073)]、瘘管长度[O^R =1.788(95% CI:1.137,2.812)]、术后切口感染[O^R =1.694(95% CI:1.081,2.653)]、再次手术[O^R =1.347(95% CI:1.018,1.783)]、治疗依从性[O^R =1.493(95% CI:1.058,2.108)]是肛瘘患者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后肛门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肛瘘患者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后肛门功能大部分恢复良好,但是肛瘘患者病程较长、瘘管长度较长、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依从性差可能会增大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70.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的有效性,以及对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60例切开组,60例关节镜组。切开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关节镜组行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同时间段两组疼痛评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①关节镜组膝关节恢复总优良率91.67%高于切开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684,P<0.001)。②手术结束当天,关节镜组疼痛评分为:(8.95±0.76),切开组(8.86±0.68),经过对比组间无差异(T=0.6835,P=0.4956);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手术后第四周、十二周的关节镜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42±0.55)、(1.09±0.27),低于切开组的(6.03±0.58)、(2.40±0.55),组间存有差异(X2=15.0621,P<0.001;X2=16.5615,P<0.001)。③ 关节镜组骨折愈合时间(3.20±0.30)月,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65±1.47)d,手术中出血量(79.06±6.65)ml,切口长度(7.20±2.98)cm均优于切开组(5.60±0.77)月,(7.20±2.29)d、(99.67±7.42)ml、(15.44±4.71)cm,组间具有差异(T=22.4961;P<0.001;T=10.1051;P<0.001;T=16.0223;P<0.001;T=11.4517;P<0.001)。④ 关节镜组出现的不良反应3.33%低于切开组25.00%,组间具有差异(X2=11.5820,P<0.001)。结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