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72篇
  免费   5037篇
  国内免费   3512篇
耳鼻咽喉   161篇
儿科学   605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2248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13003篇
内科学   10437篇
皮肤病学   272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34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0篇
外科学   11232篇
综合类   31676篇
预防医学   4916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11516篇
  162篇
中国医学   22284篇
肿瘤学   6562篇
  2024年   662篇
  2023年   2320篇
  2022年   2678篇
  2021年   3393篇
  2020年   2457篇
  2019年   2389篇
  2018年   1128篇
  2017年   2083篇
  2016年   2342篇
  2015年   2782篇
  2014年   5010篇
  2013年   4882篇
  2012年   6046篇
  2011年   6345篇
  2010年   6180篇
  2009年   6022篇
  2008年   6494篇
  2007年   5808篇
  2006年   5558篇
  2005年   5336篇
  2004年   4564篇
  2003年   4254篇
  2002年   3922篇
  2001年   3754篇
  2000年   3309篇
  1999年   2749篇
  1998年   2851篇
  1997年   2562篇
  1996年   2285篇
  1995年   2068篇
  1994年   1687篇
  1993年   1280篇
  1992年   1009篇
  1991年   917篇
  1990年   702篇
  1989年   624篇
  1988年   186篇
  1987年   133篇
  1986年   139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鼠胃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韩铭达  王云祥 《解剖学报》1992,23(2):129-133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在查阅了资料后就胃后动脉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1.胃后动脉的起源、出现率、类型;起源于脾动脉者最多,占78%;出现率为62%~88%;绝大部分为一支类型,占75.44~92%。2.外径、长度、毗邻;外径在1.53~3mm之间;长度为2.2~8.1cm;90%的与胃后静脉伴行。3.行径、供血区:在脾动脉上缘发出后,在网膜囊后壁腹膜外向上方走行,经胃膈韧带内最后进入贲门侧的胃底部,并供应该区的血液。  相似文献   
993.
Li N  Xu C  Liu W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5):362-365
了解TIMP-2基因转地胃癌细胞侵袭行为的影响,进行阻断肿瘤细胞侵转移的筛选尝试。  相似文献   
994.
30例胃癌p53,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中突变型基因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p53总阳性率为27.6%,ER、PR总阳性率为36.0%;p53、ER、PR在低分化癌中表达率高;p53与ER,PR阳性一致率达60%。提示p53、ER、PR阳性者胃癌细胞脑分化、预后差。  相似文献   
995.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胃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通道蛋白 1(Aquaporin 1,AQP1)首次被克隆[1 ] 并证实其对水分子具有高度选择性和通透性 ,这为解析水分子快速透过以脂质双层分子为骨架基础 ,并具有亲脂性的细胞膜提供了结构基础。胃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对水分的吸收和分泌 ,该过程涉及大量水分子跨膜运动 ,目前对胃粘膜上AQP功能及分布研究不多 ,已有的报道多与AQP1相关 ,而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 ,AQP4 )的生物学特点与AQP1有所不同 ,即对汞不敏感。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大鼠胃粘膜内AQP4分布情况 ,以推测其在胃内的生理功能。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与标本准备 :…  相似文献   
996.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研究胃粘膜相关淋巴细胞(MALT)型淋巴瘤及共与胃粘膜套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MALT型淋巴瘤,内镜作幽门螺杆菌培养基尿素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31例胃MALT型淋巴瘤中低度恶性27例,高度恶性4例。细胞类型以CCL型最常见。免疫表型以IgM为主,缺乏IgD,31例中28例有HP感染(占90.52%),结论:(1)低恶MALT型淋巴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程中脾脏树突状细胞(DC)变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小鼠MODS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DC免疫表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脾脏中促炎因子IL-1β与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计量观察DC与炎症因子在病程中的变化并做相关分析。结果伤后6h组,脾脏中CD11c^+/MHC-Ⅱ’DC数目与IL-18’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至24h组达峰值。自48h组,CD11c^+/MHC-Ⅱ’DC与IL-1β’细胞含量开始下降,在6天组和10~12天组降至正常组或低于正常组含量;而同时CD11c^+/MHC-Ⅱ^-DC和IL-10阳性细胞含量则相对增多,至10~12天组阳性细胞含量显著升高达到峰值。结论DC的活性在MODS病程早期与IL-1β表达呈正相关性,在病程晚期与IL-10表达呈负相关,提示脾脏DC活性变化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济生肾气丸加减联合改良督灸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会审批后,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济生肾气丸加减联合改良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尿浊、五更泄泻等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生肾气丸加减联...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湿热困脾型T2DM患者,是否存在NAFLD分为合并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外周血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r-谷氨移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空腹胰岛素(serum 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in...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索疏肝和胃方水提醇沉法的安全性并验证其疗效,为疏肝和胃方新药的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将昆明小鼠分为药物高、中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灌胃剂量根据昆明小鼠10倍生药量计算,并按85%等比递减,按照4 ml/10 g体质量,1 d内灌胃2次,连续14 d。观察14 d内实验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内脏湿重与内脏病理改变。2)药效学研究。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模型组、中药组(中药混悬液1.5 ml)、西药组(奥美拉唑水溶液1.5 ml),每组各10只。对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余组大鼠制备酸反流模型后给药,每天2次,连续14 d。观察各给药组大鼠食管病理改变及食管下段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情况。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内脏湿重无明显改变、内脏无明显病理改变。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食管下段组织黏膜上皮基底层更为平坦,棘细胞减少,无黏膜糜烂与溃疡。各给药组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