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0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447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496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2651篇
内科学   132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47篇
特种医学   5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47篇
综合类   3461篇
预防医学   1168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1462篇
  16篇
中国医学   1193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538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809篇
  2011年   854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785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652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和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参数在蒽环类药物心肌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采用表柔比星治疗的4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并将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和VVI参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各时间段常规超声心动图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表柔比星累积剂量达到225 mg/m2(3个疗程后)时,左心室速度向量图出现明显异常,可出现心肌运动不协调,速度向量长短不一,收缩期和舒张期各节段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化疗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化疗1个疗程后和2个疗程后收缩期和舒张期各节段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心肌病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正>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存在于人脑中一个约600 km长,具备协同作用且相互连接的血管网内。在此血管网系统中,脑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为大脑提供O_2、能量和营养,而脑静脉将CO_2和代谢废物从大脑中排出。脑几乎没有能量储备,必须通过血流持续供应O_2和能量。脑血管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有助于保证  相似文献   
3.
4.
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 g,ASL)技术是一种无需外源性对比剂就可在脑组织水平进行观察和定量脑血流的MR灌注成像方法。该技术提出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期间经过与包括15O-PET在内的其它灌注技术的比较、重复性和一致性验证等大量的临床检验,现已作为精准、无创的MR灌注成像方法广泛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吴小义 《新中医》2020,52(13):169-171
目的:观察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对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弹力袜、抬高下肢、按摩、饮食护理、药物等综合防治措施,观察组加予艾灸涌泉和足三里。2组均观察14 d。每天检查肢体的疼痛、肿胀、麻木症状,下肢皮肤色泽和温度有无变化,计算2组的DVT发生率,治疗前后测量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径,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肿痛、麻木和血流变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和皮色改变的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减慢(P0.05),下肢周径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2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涌泉和足三里,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发生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肢体缺血预处理与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处理对DPN的保护机制。方法根据DPN诊断标准,选取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均给予降糖药物、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基础上,每天对试验组患者行缺血预处理:标准血压计袖带放置于患者上肢上臂充气阻断血流5 min,而后放气再灌注5 min,如此循环5次;对照组加用甲钴胺静推;10 d为一疗程。测定各组实验前及一个疗程结束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评估症状缓解程度。结果试验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2.4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明显缓解,VEGF水平试验后较试验前升高(P0.05);对照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1.3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改善不明显,VEGF水平实验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DPN患者的效果优于甲钴胺,其保护机制可能是促进VEGF因子的释放,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恢复,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抗氧化应激,减少自由基损害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输液速度输注甘露醇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照甘露醇的输注速度(125 mL,每6 h 1次)随机分为4组:实验1组输注时间为10 min;实验2组输注时间为15 min;实验3组输入时间为25 min;实验4组以60滴/min约为4 mL/min的速度输注甘露醇10 min,剩余85 mL以160滴/min即10 mL/min输注完毕,总共时间为18 min。连续观察患者颅内压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颅内压增高患者在颅内压为12,18,25 mmHg时,均为甘露醇输注速度为10 min内滴完颅内压下降最快,不论初始颅内压高低,当甘露醇在10 min内滴完时,颅内压在30 min左右降至最低,甘露醇输注6 h后作用基本消失。结论10 min内输注完甘露醇125 mL可快速降低颅内压,但有一过性升高颅内压作用,而先慢后快输入可避免其一过性的升颅压作用。颅内高压明显时,尤其重度颅内高压时应先慢后快输入。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74-3076
目的:研究远程缺血预适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时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进行分别检测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时观察组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较好,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黄芩素对糖尿病神经合并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为探索黄芩素对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影响,本实验采用链脲霉素给药的方法,造成大鼠的高血糖状态.测定黄芩素对链脲霉素糖尿病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和坐骨神经山梨醇含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