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857篇 |
免费 | 4128篇 |
国内免费 | 16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64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939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5697篇 |
内科学 | 4384篇 |
皮肤病学 | 52篇 |
神经病学 | 4463篇 |
特种医学 | 90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2篇 |
外科学 | 769篇 |
综合类 | 16693篇 |
预防医学 | 4700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7641篇 |
309篇 | |
中国医学 | 8775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540篇 |
2023年 | 2716篇 |
2022年 | 3069篇 |
2021年 | 4640篇 |
2020年 | 3174篇 |
2019年 | 2572篇 |
2018年 | 1053篇 |
2017年 | 2039篇 |
2016年 | 2077篇 |
2015年 | 2217篇 |
2014年 | 3768篇 |
2013年 | 3388篇 |
2012年 | 4025篇 |
2011年 | 3883篇 |
2010年 | 3388篇 |
2009年 | 2988篇 |
2008年 | 3011篇 |
2007年 | 2624篇 |
2006年 | 2299篇 |
2005年 | 2300篇 |
2004年 | 2030篇 |
2003年 | 1782篇 |
2002年 | 1477篇 |
2001年 | 1211篇 |
2000年 | 696篇 |
1999年 | 421篇 |
1998年 | 336篇 |
1997年 | 225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规范化、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自2008年-2011年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86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治疗程序,并严格执行.在治疗前、治疗1M和2M后,从肢体运动功能、抑郁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对两组患者分别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比较,治疗前三项无差异,治疗1M后运动功能有差异、余无差异,治疗2M后三者均有差异.结论: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损伤采用规范化、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入院即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一周及1个月后采用Fegl-Mevyer积分评定法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关节挛缩、肢体水肿,有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mm±0.25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mm±0.29mm)明显增厚(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临床评价,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族别和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紊乱。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性别、族别无关(P〉0.05);与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紊乱有关(P〈0.05),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706,P〈0.01)。结论卒中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紊乱者更易发生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昏迷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卒中后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升高(P〈0.01),且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3%(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昏迷优于常规治疗,是治疗脑卒中后昏迷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96.
雷春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0):126-126
舒适护理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常存在多种躯体和心理不适,因此,舒适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可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8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2011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时患者已处于康复期,排除存在意识障碍、中度以上智能障碍以及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1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RR(99%CI)为1.22(1.14,1.3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的WMD(99%CI)为-4.59(-6.84,-2.35),需治疗的病例数(99%CI)为5.88(4.55,9.09)。结论统计结果提示丹红注射液有益于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安全性较好。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潜在的临床异质性、统计结果稳定性较弱、待评价研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述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和比较综合针刺方法与普通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在3级以上的73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剌综合治疗)与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其有效性.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血塞通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闭目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闭目训练组(32例),均采用以Bobath和Brunnstrom为主的现代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按脑卒中功能障碍的特点循序渐进1次/d,每次60min.闭目训练组在上述的基础.上增加闭目下双腿站立、闭目下健/患侧下肢站立、闭目下健/患侧腿交替抬阶梯、闭目下交替迈步、闭目步行和闭目上下楼梯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用Fugl-Meyer评定法(下肢)、Barthe指数评分法、10m步行时间、Holder步行功能分级、步行能力的评价(根据康复结束出院时患者的步行自立度:独立步行、监视步行、辅助步行、乘坐轮椅和卧床5个等级来评估)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ugl-Meyer评定法(下肢)、Barthe指数评分法、步行速度、Holder步行功能分级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速度和步行功能分级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闭目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