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797篇 |
免费 | 4186篇 |
国内免费 | 162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64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937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5690篇 |
内科学 | 4383篇 |
皮肤病学 | 52篇 |
神经病学 | 4463篇 |
特种医学 | 90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2篇 |
外科学 | 768篇 |
综合类 | 16689篇 |
预防医学 | 4699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7641篇 |
309篇 | |
中国医学 | 8775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524篇 |
2023年 | 2716篇 |
2022年 | 3069篇 |
2021年 | 4640篇 |
2020年 | 3174篇 |
2019年 | 2572篇 |
2018年 | 1053篇 |
2017年 | 2039篇 |
2016年 | 2077篇 |
2015年 | 2217篇 |
2014年 | 3768篇 |
2013年 | 3388篇 |
2012年 | 4025篇 |
2011年 | 3883篇 |
2010年 | 3388篇 |
2009年 | 2988篇 |
2008年 | 3011篇 |
2007年 | 2624篇 |
2006年 | 2299篇 |
2005年 | 2300篇 |
2004年 | 2030篇 |
2003年 | 1782篇 |
2002年 | 1477篇 |
2001年 | 1211篇 |
2000年 | 696篇 |
1999年 | 421篇 |
1998年 | 336篇 |
1997年 | 225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不同吞咽困难期中的效果。方法根据吞咽困难的不同分期,在此基础上给病人进行不同摄食训练中,选择适合的食物形态,采取恰当的体位,避免因食物形态选择不当而引起误咽或吸入性肺炎。结果分类护理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针对脑卒中不同吞咽困难期的摄食训练能明显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1例有一定行走能力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配合治疗,观察组并增加踏车运动,每天1次,30min。结果:经过8周的训练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ADL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踏车运动对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ADL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3.
采用FIM量表对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活动能力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在病后3月时的功能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01),在恢复独立功能活动者中,康复组16例(47.06%),对照组4例(11.76%)。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独立功能活动能力的恢复;患者在病后1月内,FIM评定为72.25±20.96分考,经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功能活动独立。 相似文献
34.
脑卒中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定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脑卒中病人进行社会能力测定,是为了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程度、治疗效果、生存状态、生存质量和社会生活能力几方面的客观情况和变化因素,其原则是对人体社会功能的强调而不是生理功能的评定。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是检验脑卒中病人社会功能的首要方面,并直接与其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或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选择由CT确诊的120例脑卒中病例,运用DND、SDS和SAS进行测查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抑郁、焦虑是最常见的症状。脑卒中后出现情绪障碍的比例及类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卒中部位相关。结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重者出现情绪障碍的比例高于缺损轻者。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入院距发病时间小于24h的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住院患者,进行基本资料收集,监测入院后7d内血压变化,对病程中伴发疾病进行评分,对入院后血压管理的方式及干预时间进行登记。分别在入院时、14d、6月对入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Index,BI),在1月和6月行死亡登记。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入院时血压及入院后7d内平均血压与1月死亡率和6月死亡或残疾率呈U型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差。入院时收缩压在120~180mmHg和舒张压在70~100mmHg预后较好,取中间值即血压在150/85mmHg时预后最佳。(2)大动脉硬化型梗死及心源性梗死均在入院时血压(120~180/70~100)mmHg时预后相对较好,在入院2d内平均血压、入院7d内平均血压不同血压段的梗死近期死亡率、远期死亡和残疾率无显著性差异,TOAST其它亚型脑梗死因样本量小无法进行统计分析。(3)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在120~180mmHg,6月时死亡或残疾率较低,预后较好。入院7d内平均收缩... 相似文献
37.
38.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昏迷患者常见问题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凤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
循证护理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它的实践程序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4个阶段[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作者针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常见问题,进行循证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周维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0):584-585
吞咽障碍是指人体将食物或水从口腔运送到胃的正常功能发生障碍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 ,脑卒中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约占全部吞咽障碍的 2 5 %。据文献报道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 4 1% ,慢性期为 16 % ,脑干卒中的吞咽障碍发生率高达 5 1%。此外 ,脑外伤 ,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均可导致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危害性在于易导致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病症 ,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国外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近 2 0多年来发展较快 ,但在国内开展只有近 10年的时间 ,且介绍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方法的专著甚少。近几年来 ,我们… 相似文献
40.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青年脑卒中是脑卒中较为特殊的类型,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报道25例中青年脑卒中患心理障碍的康复治疗情况,对患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程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