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3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162篇
预防医学   3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5篇
  1篇
中国医学   384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霍湛锋 《国医论坛》2003,18(5):18-20
升降散出于清代中原名医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近代名医蒲辅周在《蒲辅周医疗经验》中介绍用升降散“治疗温疫疗效很好”,并附“杨氏治温十五方”。笔者据其方证特点和异病同治原理 ,临床用其治疗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疗效确凿。现举验案以佐证 ,并附己见以探讨。1 验案举例1 .1 痰火癫狂案 宫某 ,男 ,1 8岁 ,高中学生 ,1 998年 1 2月 2 7日初诊。精神失常 1个月。患者性格内向 ,平素少言 ,病因高考升学未遂愿 ,痛失女友 ,后发誓要考名牌大学 ,9月入母校复读 ,学习刻苦 ,不分昼夜 ,2个月后时而头晕痛 ,记忆力下降 ,失眠多梦 ,心烦 ,乏力 …  相似文献   
92.
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 ,其中脏腑虚证又是脏腑辨证教学的重点。脏腑的虚证主要有气血阴阳四大类。然而不同的脏腑各有其不同的虚证类型 ,而不是每一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证候全都存在。例如 ,肺有肺气虚证、肺阴虚证 ;脾有脾气虚证、脾阳虚证 ;肝有肝血虚证、肝阴虚证 ,等等。之所以存在这种不同 ,与脏腑、气血、阴阳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脏腑虚证不同证候类型产生的内在规律 ,以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脏腑辨证。1 脏腑气虚的证候气是人体不断运动的、具有极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  相似文献   
93.
升降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世界 《河北中医》2003,25(7):518-519
升降散见于清·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 ,由白僵蚕、全蝉蜕、广姜黄、生大黄、黄酒、蜂蜜组成。其方虽为温病所设 ,然笔者用其治疗外感及杂病诸多火郁之候 ,加减化裁 ,亦多效验 ,现介绍如下。1 感 冒尹某 ,女 ,5 0岁。外感风寒而发热流涕 ,经西医治疗数日未解而逐渐加重 ,体温 38.9℃。刻诊 :头昏 ,胸痞 ,乏力 ,舌红 ,苔黄燥 ,脉浮数 ,按之作者简介 :梁世界 ( 1977-) ,男 ,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 :胃病、肝病。有力。证属表邪未解 ,郁而化火。治宜疏风散邪 ,解郁化火。药用 :蝉蜕 3g ,姜黄 7g ,白僵蚕 9g。水煎服 ,日 1剂。 2剂痊愈。…  相似文献   
94.
从升降浮沉论脾胃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升降理论概述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节脏腑  相似文献   
95.
"藏象"之基础是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具不同生理功能特点.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生化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受盛和传化水谷.所以<素问@五脏别论>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段经文高度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脏与腑在功能特点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96.
论活血化瘀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又称脑卒中,现代医学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难、重证,病死率很高,在城市已跃居各死因之首,据有关报道已占到总死亡人数的22%~24%,成为当代三大致死病之一。从其病证属性来看,脑卒中应属于中医学“中风”、“仆击”、“大厥”、“偏枯”、“痱风”等范畴。早在我国古代,众多医家即已认识到“中风”一证  相似文献   
97.
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4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则杰 《新中医》1997,29(8):24-25
以或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34例,获显效10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73%。并对慢性肾衰治疗作探讨。  相似文献   
98.
肝肾与眼的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肾与眼的关系浅析张彬刘怀栋(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51)孙胜军(河北省行唐县医院050600)眼为五官之首,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眼位置高,系联周身,故此,了解肝肾与眼的关系十分必要。《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之所...  相似文献   
99.
浅论《中藏经》的学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藏经》原题汉·华佗撰。因历代对该书作者真伪存有争论,从而影响了对它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无论本书作者是谁,其学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不能低估的。尤其在系统整理脏腑学说的理论与临床辨证方面,功不可没,兹讨论如下。1《中藏经》作者及成书过程相传《中藏经》为华佗所撰。华佗,字元化,其医术高明,生前确实著有医书。但据陈寿《三国志。华佗传》载,此书未能流传下来。《传》曰:“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书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现在流传的《中藏经》,有人认为系后人托名之作,也有人…  相似文献   
100.
在整个《内经》中,对于许多事物的认识并不是将其中的某一现象孤立起来,而是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和互相制约的观点出发,将人体作为有机地联系着的统一整体来加以办识,充满了系统论和控制论思想。1人体脏腑组织机能的系统性《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三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宇宙自然是一个大系统,人在其中,是一个子系统,人体系统对宇宙系统是开放的,联系的,交换的,因此,人的生理、病理、治疗均与自然界有关,这种“天人相应”现正是系统论思想的体现。此外《内经》还认为人体组织和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