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71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768篇
预防医学   39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59篇
  4篇
中国医学   117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将痰热证候要素评分作为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风险的中医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为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痰热病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首先按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将所有入组的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7例)和一般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53例),比较2组的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差异。同时所有入组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血管二级预防治疗,并随访6个月,依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8例)和未复发组(62例),比较2组的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差异。结果: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的火热证、痰证及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均明显高于一般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P<0.01);复发组患者的火热证、痰证及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与痰热证候要素评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痰热证的严重程度会影响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展与复发风险,因此将“痰热证候要素评分”作为...  相似文献   
32.
对66例老年前、老年期弦细脉患者行甲襞微循环观察,以探讨脉学原理与微循环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弦细脉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异常发生率与平脉者(53例)有显著差异,且脉象的不同,微循环亦呈伴行性变化。提示:微循环可侧面反映脉象的微观变化,对鉴别脉象有一定意义,与中医宏观认识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3.
要学好中医就必须学好经典,在这一点上是有很多共识的,但是,怎样才能学好经典呢?这个问题却不容易谈清.这里仅将我学习经典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古书,尤其是读经典,首先就是要破题,而我们读<伤寒论>的"太阳篇",首先要破的就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这个题,题目一搞清楚,其它的问题就容易带出来.另外,读经典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解义,义包括三个方面,即字义、句义、总义,三义弄通了,经典没有读不懂的.  相似文献   
34.
胎产脉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脉诊是中医具有特色的诊察方法,在辨证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相兼脉是临床常见的脉象。但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中医内科学》中出现了3种不存在的相兼脉。①呕吐·脾胃虚弱证中的代表脉象为“濡弱”(182页)。浮而细软为濡脉.沉而细软为弱脉,二脉位相反,不能相兼并见。②颤震·气血亏虚证之脉象为“沉濡无力”(371页)、痰热动风证之脉象为“沉濡”(372页)。  相似文献   
36.
中医脉诊起源久远,脉理精微,但长期以来缺乏客观化指标,造成历代医家“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也造成中医诊病一医一脉的混乱局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西医学、数学、生物力学、工程学等学科在中医领域里的渗透,脉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脉图的研究不仅使抽象的脉象直观起来,而且建立了量化的标准,为中医脉象客观化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脉诊客观化的标尺。现就以下几方面将其十年间的研究成果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7.
哈萨克族人民历史悠久,文化医药也源远流长。哈医祖先在同疾病作斗争的反复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了“以常衡变”、“以变识病”的一种独特诊病的方法——切诊。切诊即切脉,是哈萨克族诊断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患者极易接受的诊断方法。哈医理论中切诊的部位、手法以及脉象反映等均不同于中医理论,而独具特色。现将哈医切脉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8.
切脉趣谈     
诊察疾病的“拿手好戏” 切脉,也称脉诊、把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更是中医通过扪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拿手好戏”。在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里,就连深闺小姐未婚先孕,也躲不过喜来乐及其徒弟“按三指”之发现。祖国医学认为,人的脉象因随心脏搏动而产生,与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与否和气血的  相似文献   
39.
浅论产后病机四要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一旦妊娠 ,体内气血阴阳即发生了特殊的生理变化。首先月事停闭 ,阴血下聚以养胎儿 ,上行以促进乳房发育 ,为哺育婴儿作准备。当怀胎十月分娩 (不管顺产与否 )时 ,冲任阴阳气血又上注为乳汁的分泌 ,下行促进产后胞宫的复原及恶露的排泄。因此 ,妇女由生理性分娩常可导致产后的特殊病理变化。1 产后病的病机特点由于分娩之时耗伤气血 ,故产后以气血俱虚为多见。古人谓“产后百节空虚” ,由于正气不足 ,邪气易侵 ,稍有不慎 ,则易致病。而且产后病变化多端 ,正如《妇人良方》所说 :“犯时稍微秋毫 ,成病重如山岳。”产后病及内则脏腑经脉 …  相似文献   
40.
柏红阳 《四川中医》1997,15(1):10-10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精华之一,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内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一般而言,脉与证应当合参,各种疾病常有其主要脉象,如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太阳伤寒病的脉浮紧、少阴病的脉微细、百合病的脉微数、疟疾脉弦等。仲景脉法,有其独到之处,仲景往往用几种复杂的脉象结合起来以阐释病机,有时以脉象代替证候,有时还依据脉象来指导治疗,根据脉象推断病情、判断预后、制定禁忌等。现将仲景脉法浅析如下;1.以脉象阐释病机《金医·腹满寒庙宿食病》曰;“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