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3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474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49篇
  1篇
中国医学   15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采用维生素C处理体外培养的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以期进一步提高DFAT细胞的心肌分化效率。方法:用天花板贴壁培养法使大鼠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为DFAT细胞,并体外培养增殖至第3代,然后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或(和)乳鼠心脏细胞裂解液诱导DFAT细胞心肌分化。3周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FAT细胞的形态变化,用real-time 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DFAT细胞的心肌特异性标志物c Tn T、GATA-4及NKx2.5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脂肪细胞经天花板贴壁培养后形态转变为成纤维细胞样的DFAT细胞。DFAT细胞在普通培养条件下可自发表达少量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经乳鼠心脏细胞裂解液诱导后,DFAT细胞体积增大、变长,可见肌管样结构,c Tn T、GATA-4及NKx2.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普通培养的DFAT细胞显著升高。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DFAT细胞c Tn T、GATA-4及NKx2.5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未观察到自发性搏动细胞。结论:维生素C可促进DFAT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鹿茸提取物复方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大鼠脂类代谢指标影响及机制。方法将7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鹿茸组及骨疏康组,采用后肢肌注地塞米松(2.5 mg/kg,每周2次)造模,造模同时,鹿茸组(0.439 g/kg)及骨疏康组(2.1 g/kg)灌胃处理,连续9周,采用骨密度仪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骨组织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鹿茸组及骨疏康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分别为(0.116±0.009)、(0.108±0.006)、(0.115±0.009)、(0.111±0.006)g/cm2,血清HDL-C含量分别为(0.503±0.013)、(0.352±0.017)、(0.496±0.023)、(0.383±0.015)mmol/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股骨A-FABP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鹿茸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1),股骨A-FAB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鹿茸提取物复方对大鼠GIO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中HDL-C含量、升高骨组织A-FAB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分化过程3T3-L1细胞脂质含量、线粒体含量及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进行动态观察,为选择适宜分化时点的脂肪细胞进行肥胖研究提供有力证据。方法经典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分别于分化的第0、2、4、6、8、10、12日,对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脂质含量;Mito-Tracker Green探针法检测分化过程中线粒体含量变化;2-N[7-硝基苯-2-乙二酸,34羟氨基]-2-脱氧葡萄糖(2-NBDG)染色法直接观察细胞对葡萄糖摄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培养基葡萄糖含量间接评价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结果 3T3-L1前脂肪细胞在分化第10日,镜下观察即有90%以上的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呈"戒环样"分布。分化过程中3T3-L1细胞内脂质含量逐渐升高,线粒体含量逐渐增加,葡萄糖摄取逐步增强,至第10日趋于稳定。结论对于从成熟脂肪细胞的角度进行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选择分化第10日的3T3-L1脂肪细胞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对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神经递质及棕色脂肪(BAT)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在颈背部以1 mg·kg^(-1)·d^(-1)的剂量注射1 mg·mL^(-1)鱼藤酮注射液,连续注射4周;对照组则在相对应部位注入等量的0.9%NaCl。用免疫荧光法、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PVN与BAT中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T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解耦连蛋白-1(UCP-1)、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PVN中TH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7±3)和(4±2)个,PVN中TH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4±0.02和0.09±0.01,BAT中TH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2±0.04和0.57±0.02,BAT中β3-AR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16±0.05和0.97±0.04,BAT中UC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5±0.06和0.77±0.03,BAT中PRDM1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8±0.04和0.38±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验组大鼠PVN中TH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改变,棕色脂肪细胞分化能力及产热功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5.
《健康博览》2015,(3):10
胖嘟嘟的孩子固然可爱,但超重或肥胖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值得警惕。德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胖孩子6岁时脂肪组织就已出现病理变化。科研人员发现,6岁超重儿童的脂肪组织已出现明显变化。与身材苗条的小伙伴相比,超重儿童的脂肪细胞明显增大,且数量几乎是前者的两倍。此外,研究还发现,进入脂肪组织的巨噬细胞也逐渐增多。巨噬细胞可识别并吞噬组织内生病或死亡的细  相似文献   
36.
脂肪细胞的分化是在多种转录因子的精细调控下完成的。脂肪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会导致能量代谢失衡,并引起肥胖、脂肪营养不良及糖尿病等临床表现。而伴中心性肥胖的2型糖尿病很可能是由于脂肪组织分化障碍,导致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成熟脂肪细胞来容纳过多的能量,从而引起生脂压力转移至肝、肌肉等其他器官,造成脂肪的异位沉积,进而诱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37.
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瘦素和抵抗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和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近年来.脂肪组织在2型糖屎病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脂肪细胞分秘的多种激素在机体的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瘦素(1eplin)和抵抗素(resistuin)的作用备受关注。本实验采用的313-L1细胞株是一种来自小鼠的前  相似文献   
38.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ADSCs),探讨细胞增殖及多向分化,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特性。方法取人吸脂术的脂肪组织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抗原的表达,用茜素红、甲苯胺蓝和油红O染色鉴定向骨、软骨及脂肪诱导分化。结果人ADSCs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传至第15代的ADSCs仍具较强的增殖能力,ADSCs具有干细胞特性,高表达标记CD90和CD44的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内皮细胞标记CD31,而CD49d低表达,CD106阴性。成骨诱导后可见钙结节形成并被茜素红染成紫红色,软骨诱导后分泌大量蛋白多糖,被甲苯胺蓝染成蓝色,成脂诱导后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被油红O染色红色。结论人脂肪干细胞可分化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稳定增殖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的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B1、ABCC1和ABCG2表达的影响。方法: MTS法研究川芎嗪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的IC50值和逆转耐药系数;流式细胞实验研究川芎嗪对脂肪细胞介导的耐药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水平的影响;划痕实验研究川芎嗪对脂肪细胞介导的耐药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研究川芎嗪对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G1、ABCC1和ABCG2表达水平。结果: 川芎嗪能够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其逆转耐药系数为2.8;川芎嗪能够增加脂肪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下肿瘤细胞的凋亡;川芎嗪能够抑制脂肪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下肿瘤细胞的迁移;川芎嗪能够减少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B1、ABCC1和ABCG2的表达。结论: 川芎嗪能够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的作用且其机制与减少耐药相关蛋白ABCB1、ABCC1和ABCG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0.
<正>真核细胞通过严格调控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与融合,将细胞内变形、衰老或损伤的蛋白质和细胞器靶向运输到溶酶体中消化降解,这一过程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保持细胞代谢功能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3]。研究发现,细胞自噬活性还与机体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自噬水平的变化可引起脂肪细胞分化的改变[4]。运动已被证实在调控机体脂质代谢以及白色脂肪棕色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