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99篇
  免费   4748篇
  国内免费   3065篇
耳鼻咽喉   212篇
儿科学   864篇
妇产科学   971篇
基础医学   3051篇
口腔科学   618篇
临床医学   12417篇
内科学   15225篇
皮肤病学   328篇
神经病学   1043篇
特种医学   18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5篇
外科学   3316篇
综合类   26142篇
预防医学   10191篇
眼科学   333篇
药学   12660篇
  176篇
中国医学   7171篇
肿瘤学   974篇
  2024年   794篇
  2023年   2792篇
  2022年   2604篇
  2021年   2936篇
  2020年   2593篇
  2019年   2539篇
  2018年   1406篇
  2017年   2179篇
  2016年   2480篇
  2015年   2964篇
  2014年   4761篇
  2013年   4715篇
  2012年   6235篇
  2011年   6577篇
  2010年   6131篇
  2009年   5761篇
  2008年   6381篇
  2007年   5205篇
  2006年   4667篇
  2005年   4878篇
  2004年   3825篇
  2003年   3158篇
  2002年   2216篇
  2001年   1942篇
  2000年   1438篇
  1999年   1182篇
  1998年   955篇
  1997年   894篇
  1996年   725篇
  1995年   635篇
  1994年   503篇
  1993年   368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估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择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5~9月584例行择期CPB下非CABG心脏手术患者资料,其中男268例(45.9%)、女316例(54.1%),平均年龄(52.1±11.6)岁。平均CPB时间(124.8±50.1)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6.4±38.9)min。449例(76.9%)为单纯瓣膜手术。运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建立AKI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与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明确术前PNI、克利夫兰临床评分(Cleveland Clinic Score,CCS)及预测模型对AKI的预测价值。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与AUC变化量用于明确术前PNI对CCS或AKI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前PNI不能有效预测CPB下非CABG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AUC=0.553,95%CI 0.489~0.617,P=0.095),且不能改善其它AKI预测模型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KI或严重AKI(2~3级)的发生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741,95%CI 0.686~0.796,P<0.001),明显优于CCS(AUC=0.512,95%CI 0.449~0.576,P=0.703)。结论术前PNI不能有效预测择期CPB下非CABG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且对其它AKI预测模型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HRMR)血管壁成像(VWI)所测壁强化指数(WEI)评估颅内动脉瘤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以3D-DSA观察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基于HRMR血管壁成像主观评估是否有动脉瘤壁强化(AWE),并采用软件计算WEI。采用ELAPSS及PHASES评分评估动脉瘤生长风险及破裂风险。以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WEI与动脉瘤生长及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174例患者共248个无症状未破裂颅内囊状动脉瘤,HRMR VWI示AWE 78个、无AWE 170个。AWE与无AWE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ELAPSS评分、生长风险、PHASES评分、5年破裂风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WE动脉瘤WEI高于无AWE动脉瘤(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WEI与动脉瘤3年、5年生长风险(r_s=0.40、0.40,P均0.01)及5年破裂风险(r_s=0.24,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HRMR VWI所测WEI越高,提示动脉瘤不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年龄和性别标准化BMI-Z值(BMI-Z)轨迹与青春晚期(16~18岁)血压偏高的关系。方法 基于苏州市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监测项目(HPPCA)2012-2019年的数据,以2019年的监测数据为结局,将末次监测年龄为16~18岁且总监测次数≥4的11 812名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运用潜变量生长混合模型分析不同性别儿童成长过程中的BMI动态变化(BMI-Z变化轨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动态变化与青春晚期血压偏高的关系。结果 在男、女生中各确定了6条BMI-Z变化轨迹,分别为较瘦组、略瘦组、标准组、下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与标准组相比,男生肥胖组在青春晚期发生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94.0%(OR=1.94,95%CI:1.43~2.63),而女生肥胖组则增加107.0%(OR=2.07,95%CI:1.33~3.22)。男女生中下降组与青春晚期血压偏高发病均没有显著关联。结论 儿童持续性肥胖会增加青春晚期罹患血压偏高的风险;若对肥胖儿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使其在青春晚期恢复正常体重,或许能降低血压偏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TG、FPG及TG葡萄糖乘积指数(TyG)与高血压发病间的关系,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金昌队列中符合研究标准的235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TG、FPG及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间的关系,并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正常TG组相比,总人群中TG边缘升高组和升高组的HR值(95%CI)分别为1.16(1.01~1.34)和1.49(1.30~1.70),男性中分别为1.13(1.01~1.27)和1.17(1.06~1.30),女性中分别为1.05(0.88~1.26)和1.06(0.88~1.28);与正常FPG组相比,总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组的HR值(95%CI)为1.29(1.13~1.48),男性中为1.26(1.08~1.48),女性中为1.59(1.14~2.21);以最低四分位数组为参照,总人群中TyG的最高四分位数组的HR值(95%CI)为1.73(1.45~2.07),男性中为1.32(1.14~1.53),女性中为1.87(1.37~2.54)。TG、FP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间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线性相关。结论较高的TG、FPG、TyG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FPG及TyG较高的人群为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在高血压防治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测量小学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以及不同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课身体活动特征,为小学体育课身体活动促进提供参考。  方法  用ActiGraphGT3X对西安市某高校附属小学一、二、四年级的60名学生在3节体育课上的身体活动进行测量,依据最新体质测试成绩中的身高、体重计算BMI,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不同年级的标准划分体重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探索身体活动差异。  结果  小学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比例为21.9%(8.8 min)。男、女生体育课MVPA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正常体重学生体育课MVPA比例和步数分别为25.4%和(1 247.0±326.3)步,高于偏轻体重学生,但与超重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年级男、女生体育课MVPA比例分别为27.0%和26.4%,均高于一年级,但与四年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小学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比例较低。建议在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重视提高教师的身体活动促进意识,切实提高小学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比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与血糖水平及膳食营养摄入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划分为正常体质量组66例、低体质量组19例、肥胖组15例及超重组20例,采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及食物频度法,对GDM患者孕中期营养素摄入情况及活动与增重情况、孕前BMI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等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4组孕前BM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活动时间均比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及超重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孕期增重重量比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更低,肥胖组孕期增重重量比低质量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空腹血糖(FPG)比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及超重组更低,肥胖组FPG比正常体质量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BMI与FPG、1 h PG及2 h PG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孕前肥胖、超重、孕期不合理饮食以及增重过多均与GDM发生率存在密切纤细,孕期需保持营养均衡及饮食合理原则,加强孕妇饮食健康指导及围术期保健,保持保体质量科学合理增长,减少GDM发生情况,从而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基于Mapcheck2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与靶区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形指数(CI)及等中心点剂量梯度(DGre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于医院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4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apcheck2进行剂量验证,以剂量误差3%、吻合距离3 mm下的γ通过率≥90%且中心点累积剂量偏差绝对值(Dacc)≤3%为限定条件,在合格的462例计划中随机选取18例设为对照组,将不合格的35例分为A组(Dacc≤3%但γ通过率<90%,11例)、B组(γ通过率<90%且Dacc>3%,9例)、C组(γ通过率≥90%但Dacc>3%,15例),计算并比较4组的HI、CI及DGref值。结果 A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C组HI、C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C组DGr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5例不合格计划进行优化设计后,经验证均合格,且优化后计划的HI、CI及DGref值与优化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前,应选取合理的射野数目、方向,优化参数、算法,并尽量将射野等中心点置于靶区内剂量梯度较小的位置,以减少影响剂量验证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体质指数(BMI)正常人群多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以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MS诊断标准,符合纳入标准的正常BMI对象共5 781名(男3 069名,女2 712名)。根据BMI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成Q1~Q4组计算性别、年龄别MS的患病率。结果 5 781名对象的MS患病率为12.71%(男性9.22%,女性16.67%,χ2 = 71.92,P<0.001)。专业技术人员的MS患病率较其它职业人群显著增高(χ2 = 19.76,P = 0.001),低学历人群的MS患病率较高学历人群显著增高(χ2 = 10.79,P = 0.005)。男性随BMI升高(Q1~Q4)MS患病率由3.21%增至17.54%(χ2 = 87.11,P<0.001);女性(Q1~Q4)MS患病率由7.32%增至29.78%(χ2 = 147.66,P<0.001)。男性各个BMI组MS患病率均低于女性(Q1:3.21% vs 7.32%,χ2 = 10.31,P<0.001;Q2:6.35% vs 10.26%,χ2 = 8.64, P<0.001;Q3:9.72% vs 19.27%,χ2 = 27.39, P<0.001;Q4:17.54% vs 29.79%,χ2 = 28.11,P<0.001)。男性随年龄升高(≤40岁~≥60岁)MS患病率由3.43%增至13.15%(χ2 = 67.09,P<0.001)、女性(≤40岁~≥60岁)MS患病率由10.72%增至24.25%(χ2 = 54.43,P<0.001);随BMI升高(Q1~Q4),伴有MS组分异常的患病率由28.51%增至40.56%(χ2 = 77.39,P<0.001)。结论 BMI正常人群仍有一定多代谢异常和MS患病率,要注意BMI正常人群的代谢性健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 binding protein 4,RBP4)和内脂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2011年于某医院进行体格检查的955名年龄>25岁成年人中身高等一般指标和谷氨酰基转移酶(γ - glutamyl transferase,GGT)等生化指标完整的78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组RBP4和内脂素的血压、肝功能等指标趋势,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RBP4和内脂素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RBP4(t = 5.892,P<0.001)、内脂素水平(t = 6.788,P<0.001)均高于正常组,随着RBP4的增加,内脂素水平呈现上升趋势(P趋势<0.001),随着内脂素的增加,RBP4水平呈现上升趋势(P趋势<0.001),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内脂素及肝功等各生化因素后,RBP4水平对NAFLD患病没有影响(OR = 1.518,95%CI:0.795~2.899)。调整年龄、性别、BMI、RBP4及肝功能等各生化因素后,内脂素仍是NAFLD的危险因子(OR = 2.268,95%CI:1.117~4.606)。结论 RBP4与NAFLD密切相关,但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内脂素是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对膳食炎症指数(DII)与慢性肾脏病发病之间的研究进行综述,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膳食炎症指数”、“促炎饮食”和“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为检索词,在PubMed, Web of Science和EMBAS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查询并严格筛选合格文献,进一步综述膳食炎症指数与慢性肾病的流行病学关系,并从炎症因子方面解释阐述了膳食炎症指数与慢性肾病之间可能的相关机制。结果 促炎饮食会造成慢性肾脏病的发病风险升高,相反,抗炎饮食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风险,特定的炎症因子标志物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有特定作用。结论 膳食炎症指数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未来可能作为慢性肾病发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之一,并可能给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