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87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37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64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276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260篇
内科学   1309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8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4402篇
综合类   6443篇
预防医学   115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388篇
  27篇
中国医学   1101篇
肿瘤学   22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902篇
  2012年   1098篇
  2011年   1267篇
  2010年   1202篇
  2009年   1143篇
  2008年   1262篇
  2007年   1291篇
  2006年   1141篇
  2005年   1092篇
  2004年   984篇
  2003年   916篇
  2002年   814篇
  2001年   776篇
  2000年   599篇
  1999年   502篇
  1998年   500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59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1991年1月-2004年12月间1569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1023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经术中胆囊管造影51例,阳性49例,经探查证实有结石,546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经胆囊管造影158例阳性,151例探查证实。结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22.
本文试用一段约10cm长带系膜的游离空肠,在腹壁与胆道之间建立一条潜在的永久性通道,为术后胆石病复发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本组81例病人中11例(13.58%)因术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再住院,全部经此通道做经皮穿刺胆道引流。避免了急诊手术。17例(20.99%)术后残余(或复发)结石中的16例,经游离空肠通道(以下简称通道)取石治愈,治愈率94.12%,避免了经腹胆道再手术。1例经通道取石失败,改做经腹胆道再手术取石,占本组需再手术取石的5.88%,为全组病人的1.23%(1/81)。本术式在肝门胆管狭窄切开成形后亦可完成空肠内引流而与各种形式胆肠内引流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改变胆道解剖与生理,因此,成功地避免了逆行性胆道感染、消化性溃疡和盲端综台征等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安蛔通腑汤治疗胆道蛔虫症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1岁;有排蛔虫史者54例,吐蛔虫史者24例。血栓:白血球10.0x109/L万以下55例,10.0x109/L万以上23例,中性0.70以下59例,0.71~0.80者13例,0.80以上6例,酸性增高78例。粪检有蛔虫卵62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乌梅10g、川椒10g、使君子10g、积壳109、黄连Zg、生大黄10~15g,随证加减:发热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寒甚者加干姜以温脏祛寒;气血亏虚者…  相似文献   
24.
大柴胡汤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1987-1993年应用大柴胡汤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结果治愈29例,有效1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90.63%,总有效率为93.75%,治愈者平均服药15天。观察到大柴胡汤具有消炎止痛、利胆排蛔的作用。认为胆道蛔虫病的治疗,不能满足于症状的消失,而应注重虫体的排出,以减少或杜绝形成胆道结石等并发症而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5.
许迎来  胡健 《中原医刊》1991,18(2):29-30
胆道蛔虫,类似中医所称的蛔厥。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运用安蛔止痛汤治疗胆道蛔虫118例,均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18例,男60例,女58例。年龄最大46岁,年龄最小6岁。病程1~3天。118例中有排蛔病史者103例;有吐蛔史者78例。其中有吐蛔、排蛔史者66例。118例患者均经内服或肌注解痉止痛类药物,疼痛不见缓解而来就诊。二、诊断依据 1.本组病例均为突然右上腹或胃脘部呈阵发性“钻”、“顶”样绞痛,疼如刀割,坐卧不安,甚则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26.
重组可溶性PD-1免疫抑制性受体增强抗小鼠H22肝癌的免疫效应;人肝癌原发性耐药细胞亚系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及肝癌细胞生长的研究;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Smad4、Smad7、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erbB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板蓝根组酸对耐药人肝癌原位移植瘤的耐药逆转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34例肝门部胆管癌中,11例行扩大根治性手术切除,17例手术探查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6例非手术引流。结果:11例高位胆管癌扩大根治术治疗患者7例存活15个月以上,4例生存时间>18个月,其中2例已超过3年。17例外科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生存时间均<13个月,6例非手术外引流生存时间均<7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经行扩大根治术疗效明显优于外科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而外科非切除性内外引流优于非手术性引流。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系列治疗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①系列治疗前各项影像学检查、胆道镜检查,了解肝胆管结石的数量、分布,有无肝胆管狭窄存在及程度、肝萎缩范围。②术前系列治疗:驱蛔治疗、消炎利胆药物使用、经T管胆道冲洗、经T管瘘道胆道镜治疗。③手术与术中系列治疗:以手术为主体,同时采用术中胆道镜、术中胆道造影等措施发现并去除结石、病灶。④术后系列治疗:术后胆道镜,术后经胆道外引流管射流震荡冲洗,持续灌注冲洗,溶石液溶石治疗。结果:术中胆道镜等系治疗应用后使手术残石率由79%(314/398)降低为24%(96/398),经术后胆道镜等系列治疗后,最终残石率降低为2%(19/786)。结论:①只有采取系列性治疗措施,考验从根本上改善肝胆管结石的疗效。②胆道镜外科技术在系列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③必要的术前检查使术在术前对手术的难度即有充分的估计,必要的术前治疗可使手术的难度降低,应尽量避免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29.
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技巧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260例应用网套法、冲洗法、推石法、咬石法和电击碎石法等多种取石技巧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临床资料。结果:257例(98.8%)患者取净结石,3例患者经胆道镜检发现肝内胆管狭窄并巨大结石嵌顿而再次手术,平均取石2.7次。结论:网套法、冲洗法、推石法、咬石法和电击碎石法等多种取石技巧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胆道残余结石的取净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方法:应用介入方法经T管窦道网蓝取石,结果:治疗3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成功率达92.3%,结论:经T管窦道网蓝取石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