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5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111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06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33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431篇
内科学   254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6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801篇
综合类   5292篇
预防医学   170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338篇
  42篇
中国医学   2097篇
肿瘤学   596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877篇
  2012年   1132篇
  2011年   1351篇
  2010年   1242篇
  2009年   1188篇
  2008年   1314篇
  2007年   1192篇
  2006年   1232篇
  2005年   1187篇
  2004年   886篇
  2003年   825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684篇
  2000年   558篇
  1999年   456篇
  1998年   504篇
  1997年   379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和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为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手术证实的86例(39例CD、24例ITB和23例PSIL)患者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86例中有完整内镜检查资料者分别为CD 23例、ITB 20例和PSIL20例.鉴别资料使用多样本率的x2检验和多均数的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CD腹泻、肛周疾病、肠梗阻等明显高于ITB和PSIL(x2=10.134,6.769,8.000,P<0.05);ITB发热、盗汗多于CD和PSIL(x2=25.696,19.194,P<0.05),伴有肺结核、腹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D和PSIL(x2=35.133,11.701,P<0.05);PSIL的腹部包块、便血、肠穿孔发生率均多于CD和ITB(x2=19.562,17.708,12.647,P<0.05).CD患者内镜下纵行溃疡、鹅卵石征均多见于ITB和PSIL(x2=11.592,6.283,P<0.05);ITB的环行溃疡、鼠咬状溃疡均多见于CD和PSIL(x2=15.633,19.686,P<0.05);PSIL的肿块状突起、肠出血均多见于CD和ITB(x2=26.120,16.735,P<0.05).CD肠壁分层状增厚、肠壁积气、脂肪征、水肿带、肠腔狭窄、腹腔脓肿均多见于ITB和PSIL(x2=17.472,10.346,7.773,6.867,16.325,10.994,P<0.05);CD和ITB的多节段病变多见于PSIL(x2=28.460,P<0.05),而PSIL单节段病变、肠壁单层偏心状增厚、肠套叠均多见于CD和ITB(x2=28.460,17.997,24.161,P<0.05).ITB“中空淋巴结”多见于CD和PSIL(x2=12.475,P<0.05).ITB和PSIL肠壁增厚及淋巴结肿大的程度高于CD(F=8.661,7.166,P<0.05),而PSIL的强化程度低于CD和ITB(F=10.179,P<0.05).结论 综合分析CD、ITB与PSIL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对CD、ITB与PSIL的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48例伊马替尼耐药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舒尼替尼用药方案:18例患者采用50mg/d服药4周,停药2周(50mg/d4/2组);30例患者采用37.5mg/d连续口服(37.5mg/dCDD组)。结果48例患者舒尼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56周.按Choi标准于治疗后24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估.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14例,客观有效率为27.1%(13/48),疾病控制率为70.8%(34/48)。4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9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LUS)为48周,中位总体生存期(OS)为92周。分组分析显示:既往伊马替尼剂量为400mg/d者,其PFS和Os均优于既往伊马替尼剂量大于400mg/d者(中位PFS:53比35周,P=0.018;中位OS:157比71周,P=0.003);外显子11突变者0s劣于外显子9突变者(中位0s:71比157周,P=O.008)。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25例,52.1%)、恶心(24例,50.0%)、疲乏(23例,47.9%)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1例,43.7%)。按舒尼替尼给药方案分组分析,50mg/d4/2组腹泻及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较37.5mg/dCDD组更为严重(P=0.027,P=0.048)。结论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疗效较好。在伊马替尼400mg/d耐药后应直接换用舒尼替尼而不要加大伊马替尼用药剂量。外显子9突变者舒尼替尼的治疗效果优于外显子11突变者。舒尼替尼37.5mg/d连续口服的用药方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Jiang ZW  Wang ZM  Li JS  Li N  Wu SM  Ding K  Liu BZ  Huang Q  Li Q  Jia YH  Zho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18-2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的技术操作及适应证。方法2 0 0 1年 5月— 2 0 0 4年 4月间 ,共行 12 0例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 ,其中 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G) ,4 2例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PEJ) ,2例经皮内镜下十二指肠造口 (PED) ,1例直接法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DPEJ)。操作均采用经典经腹壁拉出法技术。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共行长期肠内营养 88例 ;胃肠减压 2 5例 ;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 5例 ;围手术期应用PEG 2例 ,术前行胃肠减压 ,术后行长期肠内营养。PEG操作时间平均 (9± 4 )min ,PEJ平均 (17± 6 )min ,DPEJ为 2 0min ,2例PED分别为 10和 12min。技术成功率 98 4 % (12 0 / 12 2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0 8% (1/ 12 0 ) ,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 7 5 %(9/ 12 0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操作简便、有效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精氨酸对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时的肝保护作用 。方法:13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2组,A(TPN)组7只,B(TPN+精氨酸)组6只。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大鼠实验前后体重、肝重/体重比值的变化,大鼠氮平衡情况,肝功能、肝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含量、门静脉血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 。结果:除TPN组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实验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与A组比较,B组血清TBIL、ALT、ALB、A/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性(P>0.05),AST明显降低(P<0.01),肝TG含量明显降低(P<0.01),肝CHO含量明显降低(P<0.05),门静脉血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浓度明显升高(P<0.01)。肝脂肪变性程度,A组为Ⅳ级,B组Ⅱ级。电镜观察,A组肝细胞质内有多量的脂肪滴,但B组减少,两组肝细胞质内线粒体均轻度肿胀 。结论:精氨酸可以预防和治疗硬化肝TPN时进一步的肝损害,同时也需白蛋白强化。  相似文献   
995.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歼-7飞行员,飞行时间430 h。来我院健康疗养,参加统一组织下海游泳训练。游泳预先准备阶段,无不适反应。下海游泳约15 min时感到腹部不适,没有在意。5 min 后自觉上腹部闷痛,于是上岸休息。此时岸上观察人员及保健医师发现他脸色苍白、表情淡漠,送门诊。查体:体温36.3℃,脉搏88次/min,血压14.6/8.0 kPa。自述8个月前开始有上腹部隐痛及返酸史,未介意。观察半小时后,呕吐少量咖啡色内容物。并有乏力,口渴。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自制不透X线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确定正常人胃排空及胃肠道通过时间的正常值。方法:采用X线法对60例健康志愿者餐后1 h、2 h3、h的胃排空及24 h4、8 h肠道标志物排出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正常人标准餐后3 h胃排空率为41.1±30.0%,24 h和48 h肠道标志物排出率分别为73.5±29.8%、99.0±20.9%。结论:自制的标志物具有良好的屏蔽功能;X线法胃排空及胃肠通过时间测定方法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术后免疫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探讨以谷氨酰胺为底物的免疫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蛋白质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等氮等热量[104.5~125.4kJ/(kg·d)]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一般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组给予谷氨酰胺为底物的肠外免疫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营养支持7d后检测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以及IgG,IgA和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示,治疗组免疫营养支持7d后ALB, PAB和TRF均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ALB,PAB和TRF与支持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组PAB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和IgM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和CD4/CD8值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提示:以谷氨酰胺为底物的肠外免疫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8.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 (C组 )、静脉营养组 (PN组 )及肠道营养组 (EN组 ) ,EN组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动态观察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 结果 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伤前。两组相比EN组大鼠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PN组 ,而粘液中蛋白质含量两组相差不显著。 结论 严重烧伤后杯状细胞合成粘液的能力下降 ,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成分改变。与静脉营养相比 ,肠道营养可减轻伤后杯状细胞受损程度 ,促进肠粘液合成 ,维持肠粘液化学成分的稳定 ,保护肠粘液屏障  相似文献   
999.
1例易性癖男变女变性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后经鼻腔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需行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胃管,观察组用1%盐酸丁卡因滴鼻厦舌根部,麻醉生效5min后置胃管。结果 观察组置胃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对照组血压、心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表面麻醉置胃管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鱼油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被分为三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组,n=8)、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鱼油干预组(F组,n=8)和对照组(C组,n=8).观察5 d后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胃肠道食物残渣量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D乳酸浓度和淀粉酶浓度.结果 病理学检查提示A组和F组均表现为严重的胰腺坏死,但F组的炎细胞浸润程度显著低于A组(P<0.01).与C组比较,A组胃肠道食物残渣分布出现异常,其D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1);F组胃肠道食物残渣分布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1).A组GSH-Px、SOD显著低于C组(P<0.01);F组GSH-Px、SOD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ANP时除表现为胰腺局部严重的炎症外,同时还并发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及全身抗氧化防御系统损坏(GSH-Px、SOD是体内最重要抗氧化酶);应用鱼油干预可使ANP大鼠胰腺局部炎症减轻、ANP胃肠道功能障碍得以纠正,可能与其影响抗氧化酶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