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263篇 |
免费 | 6090篇 |
国内免费 | 51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28篇 |
儿科学 | 989篇 |
妇产科学 | 737篇 |
基础医学 | 4441篇 |
口腔科学 | 848篇 |
临床医学 | 17935篇 |
内科学 | 11660篇 |
皮肤病学 | 337篇 |
神经病学 | 2328篇 |
特种医学 | 413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4篇 |
外科学 | 13410篇 |
综合类 | 39116篇 |
预防医学 | 6448篇 |
眼科学 | 1300篇 |
药学 | 13775篇 |
302篇 | |
中国医学 | 32138篇 |
肿瘤学 | 67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9篇 |
2023年 | 3188篇 |
2022年 | 3791篇 |
2021年 | 5144篇 |
2020年 | 3259篇 |
2019年 | 3160篇 |
2018年 | 1418篇 |
2017年 | 2576篇 |
2016年 | 2874篇 |
2015年 | 3449篇 |
2014年 | 6141篇 |
2013年 | 5826篇 |
2012年 | 7739篇 |
2011年 | 8188篇 |
2010年 | 7833篇 |
2009年 | 7456篇 |
2008年 | 8209篇 |
2007年 | 7562篇 |
2006年 | 7559篇 |
2005年 | 7349篇 |
2004年 | 6335篇 |
2003年 | 5832篇 |
2002年 | 5349篇 |
2001年 | 5038篇 |
2000年 | 4469篇 |
1999年 | 3773篇 |
1998年 | 3825篇 |
1997年 | 3631篇 |
1996年 | 3291篇 |
1995年 | 2895篇 |
1994年 | 2448篇 |
1993年 | 1861篇 |
1992年 | 1441篇 |
1991年 | 1156篇 |
1990年 | 918篇 |
1989年 | 832篇 |
1988年 | 246篇 |
1987年 | 161篇 |
1986年 | 156篇 |
1985年 | 89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2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995~2005年收治的19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X线、胃镜及内镜活检确诊率分别为6.3%、10.5%、21%。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9.5%。术后均辅以CHOP方案化疗。5年生存率为52%。ⅠE期、ⅡE期、ⅢE 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2.9%、2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为胃癌。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率和预后均优于胃癌,临床分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L-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0.4μmol/L的缬沙坦引起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变化。结果0.4μmol/L缬沙坦使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峰值明显降低(P<0.01),I-V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峰值电位和反转电位。不影响通道稳态激活曲线,使稳态失活曲线左移。结论0.4μmol/L缬沙坦可直接阻断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改变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鼻咽癌椎前肌及颅底枕骨侵犯对Ⅲ期和ⅣA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新发Ⅲ期和ⅣA期鼻咽癌患者141例,分为鼻咽癌椎前肌侵犯组89例,鼻咽癌不伴椎前肌侵犯组52例,鼻咽癌椎前肌侵犯但不伴颅底骨质侵犯组36例,鼻咽癌颅底枕骨侵犯组55例(53例合并椎前肌侵犯)。计算各组病例的1、3、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生存率。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椎前肌侵犯、V区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最大径是影响鼻咽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而各纳入因素均与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无关(P>0.05)。鼻咽癌不伴椎前肌侵犯组与鼻咽癌椎前肌侵犯组1、3、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98.0%、98.0%和98.0%、91.0%、86.0%(P=0.071); 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0%、98.0%、91.0%和91.0%、81.0%、77.0%(P=0.00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8.0%、98.0%和... 相似文献
995.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剧吐是指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发生率为0.35%~0.47%[1],多见于年轻初孕妇.本科采用自拟"抑肝和胃汤"与西医补液结合疗法治疗妊娠剧吐,效果显著,今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接受胃肠镜检查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2月于该院接受胃肠镜检查的98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49例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检查时间、检查时心率与收缩压水平、检查期间的并发症情况(低血压、呼吸抑制、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润肌丹油外用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清创换药,对照组同时予以PRP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以润肌丹油纱条外用结合PRP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28 d创面面积、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创面细菌阳性率,计算治疗28 d后创面缩小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抑菌率、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组创面面积均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均明显增加,且治疗组治疗14 d、28 d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创面缩小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治疗14 d、28 d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抑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临床...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和Ki-67在胃近端癌组织与远端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某院手术成功的连续的进展期胃癌病例,近端胃癌72例,远端胃癌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近端和远端胃癌组织中CEA和Ki-67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EA和Ki-67在近、远端胃癌的表达差异。结果:CEA在近端和远端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3%和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Ki-67在近端胃癌和远端胃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83.3%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EA在近端胃癌的阳性表达率及Ki-67在近端胃癌的高表达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病理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EA在远端胃癌的阳性表达率及Ki-67在远端胃癌的高表达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病理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和远端胃癌存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生理特点和预后,CEA和Ki-67在2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吁更多的研究从基... 相似文献
999.
背景:糖代谢异常是肿瘤的恶性特征之一,Lnc RNA在肿瘤有氧糖酵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Lnc RNA ME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糖酵解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q PCR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EG3 m RNA表达,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KM2、LDHA、m TOR、HIF-1α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MEG3与胃癌糖酵解水平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胃癌组织中MEG3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KM2、LDHA、m TOR、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 TNM分期等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MEG3与PKM2、LDHA、m TOR、HIF-1α表达均呈负相关(r=-0.346,r=-0.306,r=-0.389,r=-0.338;P<0.05)。HIF-1α+/m TOR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对使用反向Rigidfix横穿钉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四川省骨科医院使用反向Rigidfix横穿钉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38例,男91例,女47例;年龄14~56岁,平均(31.44±10.14)岁。通过术前及随访结束时Teger评分、Lysholm评分、KT-1000测值、轴移试验、恢复至伤前运动等级的概率进行比较,评价此技术的临床疗效,通过术后感染、横穿钉断钉或失效、神经血管损伤、膝关节功能障碍、横穿钉穿出的发生率以及横穿钉穿出引起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138例患者中125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4.54±2.10)个月。随访结束时Teger评分(6.33±0.97)分,Lysholm评分(94.89±4.91)分,KT-1000测量值(1.06±0.71)mm,轴移试验0级118例,Ⅰ级7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膝关节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112例(89.6%)恢复至伤前运动等级。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横穿钉断钉、横穿钉失效、神经血管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