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74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3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41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88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594篇 |
内科学 | 926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51篇 |
特种医学 | 2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291篇 |
综合类 | 1952篇 |
预防医学 | 287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517篇 |
中国医学 | 691篇 |
肿瘤学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302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367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342篇 |
2002年 | 353篇 |
2001年 | 382篇 |
2000年 | 426篇 |
1999年 | 313篇 |
1998年 | 353篇 |
1997年 | 327篇 |
1996年 | 245篇 |
1995年 | 202篇 |
1994年 | 202篇 |
1993年 | 151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942.
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共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经急诊内镜检查均有食道静脉曲张,同时发现胃粘膜病变49例。现将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门脉高压并急性胃粘膜病变病人中... 相似文献
94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的DNA片段,并与组织学、涂片法、尿素酶法同步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HP的PCR扩增产物经琼脂凝胶电泳,均为468bp的单一区带,与原设计一致;与组织学、涂片法和尿素酶法的同步检测,发现PCR法的敏感性为94.4%,明显高于组织学60.9%、涂片法77.8%和尿素酶法86.6%.提示PCR法能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临床标本中的HP,对探讨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导抗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4.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应用微量~(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272例胃病患者,结果发现消化性溃疡UBT计数(933±152tpm)显著高于慢性胃炎(552±41dpm),轻、中、重度活动性慢性胃炎UBT计数分别为211±13、547±57、784±96dpm.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轻、中、重度胃粘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UBT计数分别为261±54、513±101、807±201dpm及412±67、817±185、1203±367dpm,大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示Hp感染与胃粘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945.
946.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症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专方治疗四个方面综述了中药治疗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临床进展概况,从病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将临床有效方药进行的实验研究,亦作了概述,最后对该病中医药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门脉高压性胃病(pon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lly,PHG)系由门脉高压引起胃粘膜的非炎症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及胃粘膜保护因素削弱有关。本研究对PHG与胃泌素、血气和肾功能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 相似文献
950.
川芎嗪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2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用川芎嗪加雷尼替丁治疗32例,单用雷尼替丁治疗30例。结果表明:溃疡的2周治愈率,川芎嗪加雷尼替丁组显著高于单用雷尼替丁组(P〈0.01)。提示川芎嗪具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认为川芎嗪通过改善胃粘膜的血流量,从而加快溃疡的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