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35篇
  免费   2774篇
  国内免费   20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0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596篇
内科学   423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8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6篇
外科学   3319篇
综合类   13489篇
预防医学   24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66篇
  124篇
中国医学   2839篇
肿瘤学   6878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234篇
  2022年   1107篇
  2021年   1512篇
  2020年   1280篇
  2019年   1467篇
  2018年   756篇
  2017年   1354篇
  2016年   1370篇
  2015年   1459篇
  2014年   2323篇
  2013年   2160篇
  2012年   2605篇
  2011年   2727篇
  2010年   2420篇
  2009年   2179篇
  2008年   2183篇
  2007年   1979篇
  2006年   1752篇
  2005年   1776篇
  2004年   1623篇
  2003年   1765篇
  2002年   1469篇
  2001年   1419篇
  2000年   1008篇
  1999年   776篇
  1998年   582篇
  1997年   450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287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对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12月收治的449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其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1%和14.96%(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占3.34%(15/449);影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肿瘤分期、术前合并症(P〈0.05)。结论胃癌晚期的老年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胃癌TNMⅣ期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进行广泛性淋巴结清扫或扩大的姑息性切除甚至联合脏器切除术。  相似文献   
82.
FOLFOX4与替加氟替代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FOLFOX4方案与替加氟替代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75例,按收治的时间顺序交叉分入FOLFOX4组(A组)或替加氟替代组(B组),两方案均至少连用3周期评价疗效.A组:OXA 85mg/m2,静滴2h,第1天;LV 200mg/m2,静滴2h,第1、2天;5-FU 400mg/m2,静推,然后600mg/m2,22h静脉维持,第1、2天;2周重复,14天为1个周期.B组:OXA 130mg/m2,静滴2h,第1天;LV 200mg/m2,静滴2h,第1-5天;FT-207 800mg/m2,静滴3h,第1-5天;3周重复,21天为1个周期.结果:研究对象共75例.A组39例,总有效率(CR + PR)41.0%,其中初治患者总有效率55.6%;复治患者的总有效率28.6%.B组36例, 总有效率38.9%,其中初治患者总有效率 50.0%;复治患者的总有效率3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神经感觉毒性等,A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两组均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FOLFOX4方案与替加氟替代方案均为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的方案,FOLFOX4方案总有效率稍高,不良反应较替加氟替代方案重,但可耐受.建议晚期胃癌初治可选用FOLFOX4方案,而其中年龄偏大,体质欠佳的患者宜选替加氟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83.
刘海英 《中外医疗》2009,28(32):153-153
胃癌手术后会导致营养性并发症,所以饮食营养护理是康复的关键。通过饮食营养护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在促使患者康复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探讨多巴胶羟酶(DDC)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并为胃癌腹膜转移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RNA提取和RT-PCR方法检测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同时做腹腔冲洗细胞学(PLC)检查;10例良性疾病的腹腔冲洗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有57例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62.0%),其表达阳性率与胃癌腹膜转移的PS因素密切相关(P〈0.05);且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水平还与胃癌浸润深度、浆膜类型、PLC检查结果以及是否存在肉眼腹膜转移有关,浸润深度深、浆膜受侵程度重、PLC检查结果阳性及存在肉眼腹膜转移病灶者的DDCmRNA表达相对值明显升高(P〈0.05);而10例良性疾病腹腔冲洗液均未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结论:胃癌腹腔液中DDCmRNA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通过RT—PCR来检测DDCmRNA适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  相似文献   
85.
前哨淋巴结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是目前惟一有可能治愈胃癌的方法,即使肿瘤很小,胃癌根治术仍然是标准术式。然而淋巴结的清扫范围还存在争议。有报道称,当癌肿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T_2)时,淋巴结转移的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抗原CA19-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胃癌、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和30例胃溃疡组织中的CA19-9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30例胃癌CA19-9阳性表达23例(76.7%,23/30)。其中胞浆和胞膜均阳性的16例(69.6%,16/23),而仅胞膜阳性5例(21.7%,5/23)。30例癌旁组织CA19-9阳性表达1例(3.3%,1/30)且为胞膜阳性。正常胃粘膜和胃溃疡组织中CA19-9表达均为阴性。在10例高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4例,17例低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16例,3例粘液癌全为阳性。结论 胃组织中CA19-9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适合。  相似文献   
87.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附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学者认为 :残胃癌是指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或胃空肠吻合术等手术 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1] 。对于发生于胃癌术后的是否属于残胃癌 ,其时间间隔应为多少 ,仍有很大争议。我院自 1980年至 2 0 0 0年间共收残胃癌 2 6例 (同期收住的 11例胃癌术后出现的残胃癌未包括其内 ) ,现将 2 6例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残胃癌 2 6例 ,男 2 4例 ,女2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年龄 5 9.3岁 ,男女比例为 12∶1,确诊前症状持续平均时间为 6 .8个月 ,5 0岁以上占 84 .6 % (2 2 / 2 4 )。吞咽不畅 8例(3…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晚期胃癌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华蟾素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单纯中医辨证治疗组(对照组)21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疗程结束后Karnofsky评分提高率55.3%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率19.05%(P<0.05),治疗组CD 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CD 4/CD 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6个月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6.6%和9.5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42.9%和6.9个月(P<0.05).结论: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相似文献   
90.
公志敏 《中外医疗》2009,28(5):143-14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方法应用螺旋CT检查,采用水充盈胃腔、低张、增强,分三期扫描方法及采用TNM分期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47例进展期胃癌螺旋CT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侵润深度的准确率为87.2%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70%TNM分期的准确率78.6%。结论进展期胃癌通过螺旋CT分期诊断可以较准确地反应胃癌侵润程度,转移的病理学特征,从而为临床手术、化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