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61.
曹立虎 《河南中医》2020,40(2):196-198
糖尿病患者饥饿感病机有胃火炽盛、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瘀热消谷、痰热消谷等。糖尿病初期,痰热、火热之证常见,患者出现多食易饥表现,应考虑痰热消谷、火热消谷,选用白虎汤、玉女煎、消渴方等加减治疗;病程日久,火热伤阴,壮火食气,出现气阴两虚等表现,此时出现多食易饥症状,则需考虑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等病机,采用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治疗;瘀血贯穿糖尿病始终,故在使用以上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消谷易饥效果欠佳时,可考虑瘀热消谷的因素,采用桃核承气汤、白虎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糖尿病与痰湿关系密切,针对该病机引起的饥饿感,在清热的同时,还应化痰除湿。糖尿病病程日久患者,饥饿感病机复杂,宜"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62.
牙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疼痛症状,多系胃火素盛,外犯风热邪毒,入侵肌腠,胃经受邪而使胃火炽盛,虚火上炎,终致齿部红肿热痛。在临床中,笔者以"标本同治"法为则,采用针刺"牙灵"穴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胃火牙痛,获效显著,为临床更好地治疗胃火牙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3.
李晓红 《护理学杂志》2007,22(19):12-13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疾病证型进行辨证施护.采用2型糖尿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疾病、心理功能、满意程度3个维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辨证施护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舒适.  相似文献   
64.
解毒除湿汤适用于湿热蕴结而引发的多种皮肤疾病,以清热解毒除湿为治疗大法,方中以白鲜皮、公英、连翘、黄芩、苍术、泽泻、生白术、车前草、生地、地肤子、丹皮为基本方,临床中遇有热毒炽盛者,加生石膏、龙胆草、紫花地丁、大青叶、穿心莲;湿重者,加革薜、猪苓、薏米、滑石;瘙痒甚者,加白蒺藜、防风;疼痛重者,加元胡、川楝子、全蝎;便溏者,加炒薏米、焦自术;便秘者,加大黄、元明粉。以解毒除湿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食用人参与"上火"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等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收集有价值文献228篇,初步确定食用人参可能出现上火的临床症状,继而采用随机、分层、服用样品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960例青年、中年、老年3组不同年龄组人群进行有关服用人参后的症状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不同年龄组虽有不同程度的"上火"表现,但发生率超过1%的临床症状仅有口干口渴及便秘,在全身症状、心火、肝火、胃火、肺火发生率比较,青年、中年、老年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每日3 g量口服人参,连续观察12周,偶有口干口渴,便秘等上火症状发生,3组"上火"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6.
蒙医学认为胃病是由消化是三能(胃火)之功能衰减而引起的以俭突部疼痛及消化不良为特征的病症。胃为消化系统的重要腑器,它具于希拉之位,可它却是病变巴达干窜行之道。临床上由于巴达干性寒症导致胃火衰败而为病者多见。应用达哈布-满那格-十五味散治疗寒性胃病收效显著,现将本人多年临床应用该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7.
"芪蕊摄血散"为主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1998年1月~1999年6月期间,以导师刘国普教授自拟的芪蕊摄血散加减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OUGH)患者37例,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8.
西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免疫、肠道菌群、遗传、感染、环境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精神心理因素与感染参与其中,启动了难以停止的、发作与缓解交替的肠道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反应,导致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增加肠道的通透性,与此同时,肠腔内的促炎症物质如抗原、内毒素等进入肠黏膜固有层,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脾胃虚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其病因病机是素体脾胃虚弱,加之外感和内伤,导致湿热壅滞肠道,气机阻滞,损伤肠络。临床上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热毒炽盛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石辛牙痛片治疗胃火牙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急胃火牙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牛黄解毒片治疗,观察组使用石辛牙痛片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用药后的起效时间以及药效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效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药效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石辛牙痛片治疗胃火引起的牙痛,效果显著,药物起效时间短,且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减治疗儿童急性牙髓炎(AP)胃火炽盛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术后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1),顿服,连续使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服清胃散加减治疗,1剂/d,连续观察7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评价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PS-R);治疗后评价疼痛程度分级情况;记录疼痛减轻时间和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成功或失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5,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7 d的FPS-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7 d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疼痛减轻时间和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血清CRP,TNF-α,IL-1β,IL-6,CGRP和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经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成功率为81. 48%,对照组为78. 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P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患儿采用清胃散加减内服治疗,近期能抑制炎症因子和疼痛递质的表达,可显著改善疼痛等症状,缩短病程,有着较好的近期疗效,随访成功率较好,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