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0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00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42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937篇
内科学   75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4篇
特种医学   4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3814篇
综合类   3415篇
预防医学   47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505篇
  9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898篇
  2007年   892篇
  2006年   883篇
  2005年   853篇
  2004年   799篇
  2003年   758篇
  2002年   637篇
  2001年   534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方法:15例患者中,手术探查12例(9例保留移植肾,用明胶海绵填压或医用粘合胶粘贴联合减压,引流处理,3例切除移植肾),3例保守治疗。结果:移植肾切除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维持,手术保留移植肾9例和3例保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其中2例手术保留移植肾患者分别于出院98d和6个月因肺部感染,心衰死亡,其他病例随访3-31个月,平均19个月,肾功能均良好,结论:移植肾自发性破裂发生的确切原因尚未清楚,结合临床症状行B超检查对确诊此症价值较高,及时发现,尽早行内,外科联合处理对于移植肾破裂的治疗是重要的,明胶海绵或医用粘合胶粘贴联合减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预防也是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2.
大鼠肾移植模型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方法使用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采用原位低温灌洗,肾动脉带一小段主动脉,肾静脉带一小段下腔静脉、输尿管末端带一直径约为0.5cm的膀胱瓣的供者手术方式;受者主动脉与供者主动脉、受者下腔静脉与供者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在受者膀胱上剪去一膀胱瓣与供者相同大小的圆瓣,然后进行一层膀胱吻合。结果 第一阶段为实验探索阶段,经过半年近150次的实验摸索,克服了移植物灌洗、血管吻合、膀胱吻合等技术难关,终于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第二阶段为模型成熟阶段,冷热缺血时间、血管吻合的速度以及手术时间都比第一阶段有所缩短。手术成功率为85%左右,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管吻合口出血、灌洗不良、休克、血栓形成以及膀胱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等。结论 此模型容易掌握,可以在条件比较简单的实验室开展,除常规显微外科器械外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设备。  相似文献   
43.
本文报道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院采用美国Focus Surgery公司SonaBlate 500 System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5例肾移植术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2例出现短暂性尿潴留;1例出现血尿和血精,3周后好转。5例术前与术后3、6个月比较:IPSS评分明显降低(24.2±5.0)分vs(8.0±2.2)分、(6.6±1.8)分(q=10.909,P〈0.05;q=11.852,P〈0.05);QOL评分明显降低(5.0±0.7)分vs(2.0±0.7)分、(2.0±0.7)分(q=9.583,P〈0.05;q=9.583,P〈0.05);Qmax明显增加(9.3±1.7)ml/s vs(12.4±1.9)ml/s、(13.5±2.1)ml/s(q=3.635,P〈0.05;q=4.925,P〈0.05);RU明显减少(149.0±73.5)ml vs(40.0±17.7)ml、(39.0±21.6)ml(q=5.369,P〈0.05;q=5.418,P〈0.05);PV明显缩小(38.0±8.3)ml vs(26.1±3.8)ml、(23.7±3.9)ml(q=4.643,P〈0.05;q=5.579,P〈0.05)。5例随访8-14个月,平均12个月,排尿症状明显改善,无尿道狭窄、尿失禁、尿潴留等。我们认为HIFU治疗肾移植术后BPH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4.
免疫吸附治疗在肾移植致敏受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immunoads Orption,IA)治疗对清除肾移植致敏受者体内特异性抗HLA抗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肾移植致敏(PRA〉50%)受者用彤新蛋白A免疫吸附柱行IA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免疫球蛋白及PRA水平。结果:10例患者IA治疗次数为4~15次(中位数9)。所有患者IA治疗后血清总IgG水平都明显下降(P〈0.001),IgA和IgM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RA8例转阴,1例〈30%,1例仍为100%。结论:对于肾移植致敏受者,IA是一种特异性高、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5.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后最主要的感染并发症,亦是造成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和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于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共行肾移植术236例,其中27例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1.4%,24例救治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效性因子,对多种器官的不同类型细胞均有生物学作用。本文对其近年来在肾移植中的广泛应用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Arthur  J.  Matas  David  E.  R.  Sutherland  李涛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5):313-314
在美国,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有两种选择,即透析或者肾移植。而选择行肾移植的患者又有两种供体可供选择,即活体供肾或者尸体供肾。  相似文献   
48.
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友  于立新 《广东医学》2004,25(5):604-605
随着临床肾移植的不断发展,有关排斥反应机制、监测、预防和治疗等日益受到重视。大鼠肾脏移植模型历史悠久,但由于它是研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故近年来重新受到重视。本文对大鼠肾移植模型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9.
肾移植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15S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肾移植前后不同情况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对各组间的异同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2 1例。男 96例 ,女 2 5例。年龄 19~ 70岁 ,平均 32 .8岁。分为 6组。 5组随机选自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及肾移植术后 2个月内的患者。尿毒症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阴性组 (B组 ) 11例 ,PRA <10 %。PRA阳性组 (C组 ) 10例 ,PRA 10 %~ 70 %。术后稳定组 (D组 ) 4 8例 ,为肾移植后尿量正常 ,血清肌酐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1周以上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组 (E组 ) 30例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0.
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UNOS)的统计,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按程度排序依次为:PRA、HLA-B及DR的错配、移植次数、移植前输血、供者年龄和种族差异。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肾移植的组织配型的方法,可指导供体的选择、预测预后和指导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对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和存活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与关注。我中心自2003年开始采用PRA方法为肾移植患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尿毒症患者血清标本112例,其中男76例,女36例,年龄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