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64篇
  免费   1761篇
  国内免费   1689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173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1363篇
口腔科学   327篇
临床医学   3663篇
内科学   2700篇
皮肤病学   338篇
神经病学   606篇
特种医学   7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068篇
综合类   10230篇
预防医学   2268篇
眼科学   218篇
药学   9310篇
  52篇
中国医学   3466篇
肿瘤学   640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687篇
  2022年   729篇
  2021年   888篇
  2020年   795篇
  2019年   892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945篇
  2016年   1042篇
  2015年   1199篇
  2014年   1961篇
  2013年   1907篇
  2012年   2509篇
  2011年   2633篇
  2010年   2232篇
  2009年   2059篇
  2008年   2189篇
  2007年   1847篇
  2006年   1774篇
  2005年   1790篇
  2004年   1306篇
  2003年   1252篇
  2002年   1048篇
  2001年   998篇
  2000年   764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337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中国药房》2015,(30):4213-4215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片100 mg,口服,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托吡酯片初始剂量25 mg,口服,1次/d,之后每周增加25 mg,最大剂量≤200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3个月后<1个月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较单用卡马西平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92.
马闻建  刘水平  毕齐 《中国药房》2015,(8):1112-1114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伴有房颤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伴有房颤的急性卒中患者104例,均具有明确抗凝治疗指征。根据患者对药品价格、药物耐受性、患者意愿、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使用达比加群酯,对照组(49例)使用华法林,维持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比较两组患者血栓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血栓事件发生。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1);连续INR离异度观察组患者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P<0.01)。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华法林比较,对伴有房颤的急性卒中患者行抗凝治疗应用达比加群酯具备同等疗效,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93.
叶静萍 《中国药房》2015,(6):740-742
目的:观察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体质量、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癫痫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A组服用托吡酯片,初始剂量为0.5~1 mg/(kg·d),逐渐加至最大剂量3 mg/(kg·d);研究B组服用丙戊酸钠糖浆,初始剂量为15 mg/(kg·d)丙戊酸钠糖浆,逐渐加至最大剂量30 mg/(kg·d)。两组患儿观察时段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和对照组健康儿童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和糖代谢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A组患儿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研究B组、对照组,而研究B组患儿体质量和BM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患儿脂联素显著高于研究B组、对照组,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抵抗(IR)指数显著低于研究B组、对照组;而研究B组患儿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瘦素、胰岛素、IR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后癫痫患儿体质量增长显著减缓,丙戊酸钠治疗后癫痫患儿体质量增长则显著加快,且两种药物均可使癫痫患儿的糖代谢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升高。故建议临床应当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确保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94.
《中国药房》2015,(23):3244-3246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中,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血清S100β蛋白对早期POCD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年龄>65岁、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下行LC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为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mg/kg(E组)或丙泊酚1.5mg/kg(P组),另加舒芬太尼0.4μg/kg、维库溴铵0.12mg/kg。麻醉维持为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min),持续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靶浓度1.0~1.5μg/ml)(E组)或丙泊酚(靶浓度3.0~4.0μg/ml)(P组),通过调整依托咪酯或丙泊酚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为40~50。于术前1 h(T0)、术后2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48 h(T3)分别抽取患者动脉血,检测S100β蛋白含量并记录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麻黄碱用量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100β蛋白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的S100β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均较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麻黄碱用量明显多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均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LC,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短暂POCD。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早期POCD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药房》2015,(21):2922-2924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限制活动量、限盐、限水,加用洋地黄类、硝酸盐类强心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4 mg,口服,每日1次+氢氯噻嗪片25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10 d停2 d;对照1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口服,每日1次+氢氯噻嗪;对照2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50 mg,口服,每日2次+氢氯噻嗪。各组患者均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NP、LVEDD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LVEF、SV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C-FUC)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探究其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情况;中性红法检测吞噬活性;Griess试剂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RT-PCR检测巨噬细胞下游细胞因子IL-6、IL-10、Toll样受体和相关信号分子My D88、TRIF、NF-κB的mRNA表达量。结果 SC-FUC对巨噬细胞增殖、吞噬能力和NO分泌均有促进作用,在作用前期(6h和12h)效果更为明显。SC-FUC能上调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mRNA表达量,上调TLR4、TLR5、TLR9的表达量,促进信号分子My D88、TRIF和NF-κB的mRNA表达量。结论 SC-FUC能够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分泌NO、IL-6、IL-10等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SC-FUC激活巨噬细胞的信号通路与细胞表面TLR4、TLR5、TLR9及NF-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97.
胆汁淤积的治疗药物匮乏,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被FDA通过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但其药效却限于疾病早期,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胆汁淤积治疗药物。核受体能调控胆汁酸稳态,它作为胆汁淤积治疗的靶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综述对目前报道最多的核受体进行总结,分析其作为胆汁淤积药物治疗靶标的利弊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建立一种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基因筛选方法并获得相应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方法 依据芳香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所用的Ⅱ型酮基合酶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约0.6kb目的基因片段,同时通过同源进化和抗菌活性分析对海洋放线菌是否产生芳香聚酮类化合物进行早期评估,并最终从阳性菌中分离得到相应结构类型的化合物.结果 利用建立的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基因筛选体系对100株海洋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了18株携带Ⅱ型酮基合酶基因的阳性菌株,通过同源进化和抗菌活性分析后从中筛选到1株与多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lysolipin和xantholipin的酮基合酶基因同源的野野村菌(Nonomuraea sp.)FIM02-765,并最终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多环氧杂葸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 α.结论 本研究通过聚酮合酶编码基因的同源进化分析以及建立起来的Ⅱ型酮基合酶基因与化合物之间的联系,验证了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基因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本文还首次从野野村菌(Nonomuraea sp.)中分离得到多环氧杂葸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 α,这些都为高效利用海洋放线菌资源和基因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托吡酯原药中的降解物氨基磺酸盐和硫酸盐。采用电导检测器和A Supp 7-250阴离子分析柱,以碳酸钠(5.0 mmol/L)-碳酸氢钠(3.0 mmol/L)溶液∶丙酮(95∶5)为淋洗液。氨基磺酸根和硫酸根在0.5~2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0.4%和101.5%,RSD均为0.7%。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肾移植术后腹泻的治疗,开展药学服务提供经验。方法临床药师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药学专业相关知识,在患者两次腹泻时提供的合理用药建议。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患者腹泻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药师参与肾移植术后腹泻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