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245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转录因子c-Myc广泛参与了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代谢等关键进程,在大多数肿瘤中,MYC原癌基因异常激活,过量表达的c-Myc蛋白可以直接调控关键代谢酶的表达,或通过抑制microRNA间接调控肿瘤相关的代谢通路,表现出营养吸收增加、糖酵解和谷氨酰胺代谢增强、脂肪酸和核苷酸合成增加等代谢失调特征.本文从c-Myc蛋白调...  相似文献   
642.
膀胱癌(BLCA)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肥胖相关蛋白(FTO)通过m^(6)A依赖性的去甲基化酶活性广泛参与脂肪形成和肿瘤的发生过程,影响了包括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YCR1)等多个mRNA的转录后修饰,进而导致BLCA的发生发展。本文对FTO调控PYCR1-RNA-m^(6)A促进BLCA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详细的总结综述,为后续深入阐明BLCA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43.
目的 对6-脱氧-α-D-艾杜庚糖吡喃基羧酸进行合成研究,以期解决6-脱氧-D-艾杜庚糖类化合物的来源问题。方法 通过2-萘甲基的选择性脱除、烯烃的氧化断裂及羟甲基氧化等关键反应操作,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结果 以简便易得的4,6-O-苄叉-α-D-吡喃葡萄糖烯丙基碳苷为原料,经9步反应,10.2%的总收率合成了6-脱氧-α-D-艾杜庚糖吡喃基羧酸,为6-脱氧-D-艾杜庚糖砌块的合成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644.
目的 观察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ase, P5CS)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人肝癌细胞系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1)HCC及癌旁组织P5CS检测:选择1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及癌旁组织P5CS蛋白;(2)P5CS对人肝癌细胞系Li-7、Huh-7铁死亡的调控作用观察:取对数生长期Li-7、Huh-7,用si ALDH18A1[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AL-DH18A1)可编码P5CS蛋白]转染细胞,采用q RT-PCR法检测转染前后Li-7及Huh-7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合成相关基因ACSL4、LPCAT3、LOX-15,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前后Li-7及Huh-7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取转染前后Li-7及Huh-7细胞各分为2组,分别加入5μmol/L的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同体积DMSO,采用C11-BODIPY荧...  相似文献   
645.
目的 研究脑神经炎症状态与运动疲劳之间的关联,并从脑能量代谢角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雄性C57BL/6J小鼠。(1)小鼠分为溶剂对照和脂多糖(LPS)组(每只小鼠2.5μg)、米诺环素组(每只小鼠12μg)、AZD3965组(每只小鼠50 nmol)或4-CIN组(每只小鼠40 nmol),每组12只,LPS侧脑室注射(icv)给药12 h,米诺环素、AZD3965和4-CIN组分别icv给药后30 min进行小鼠转棒实验,测定小鼠在棒时间。(2)小鼠分为溶剂对照和米诺环素3个剂量组(每只小鼠3,6和12μg),每组12只,米诺环素icv给药后30 min进行小鼠跑台实验,测定小鼠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距离;或分为溶剂对照和米诺环素组(每只小鼠12μg),每组12只,米诺环素icv给药后30 min进行小鼠负重游泳实验,测定小鼠游泳持续时间。(3)小鼠分为溶剂对照、LPS(每只小鼠2.5μg)和LPS+米诺环素组(每只小鼠2.5μg+12μg),每组12只,LPS组为LPS icv给药后12 h、LPS+米诺环素组为icv给予LPS后12 h再icv给予米诺环素后30 min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