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245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MCT1、CD147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和CD147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CT1和CD147在28例低级别胶质瘤和32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建立前瞻性队列随访观察上述胶质瘤患者术后情况,使用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MCT1和CD147在人脑胶质瘤中均有高表达;在高级别胶质瘤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93.8%、90.6%)和强阳性表达率(73.3%、72.4%)显著高于低级别组(两者的阳性表达率为46.4%、50%,强阳性表达率为30.8%、35.7%,P0.01,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5);MCT1和CD147表达相关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1),COX分析CD147高表达对胶质瘤患者的术后生存预后具有明显影响(P=0.017)。结论MCT1和CD147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两者的表达,尤其是CD147可作为胶质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2.
2-甲基-2-羟基丙腈(2)经三甲基硅基(TMS)保护后,经Blaise反应并脱三甲基硅烷基保护,在亚硝酸钠和乙酸作用下肟化和Pd/C催化还原得到2-氨基-4-羟基-4-甲基-3-氧代戊酸乙酯三氟乙酸盐,再与丁酰亚氨酸甲酯盐酸盐环合得到奥美沙坦酯关键中间体4-(1-羟基-1-甲基乙基)-2-丙基-1H-咪唑-5-羧酸乙酯,总收率约40%。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3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试验片或对照片15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羧酸代谢产物浓度。用DAS软件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0.98±0.34)、(0.86±0.36)h;Cmax分别为(8 994.7±3 515.6)、(9 677.0±3 838.1)ng·mL-1;t1/2分别为(7.0±2.4)、(7.0±1.8)h;AUC0→24分别为(31 670.1±13 545.7)、(32 887.4±14 907.5)ng.h.mL-1;AUC0→∞分别为(34 096.8±14 482.3)、(35 550.4±16 455.5)n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7±16.6)%。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4.
王晓澍  唐文渊  游潮 《重庆医学》2012,41(10):937-939,93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U251细胞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被CD147/HAb18G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改变表达位置后其乳酸外流障碍对细胞能量合成、细胞内pH值(pHi)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低、高剂量的CD147/HAb18G单抗封闭体外培养U251细胞表面CD147分子,并设立对照组。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膜上MCT1表达分布改变,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细胞内乳酸含量,生物发光法检测细胞内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连续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2′,7′-二(羧乙基)-5(6)-羧基荧光黄(BCECF-AM)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pHi,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CD147/HAb18G单抗作用下,MCT1表达位置由胞膜有效表达转为胞质无效表达且细胞内乳酸浓度增高;细胞内ATP含量下降[对照组(0.831±0.036)×10-8 mmol/L,低剂量组(0.592±0.047)×10-8 mmol/L,高剂量组(0.332±0.042)×10-8 mmol/L,P<0.01];细胞PFK活性下降[对照组(0.855±0.076)mmol.min-1.L-1,低剂量组(0.602±0.057)mmol.min-1.L-1,高剂量组(0.382±0.049)mmol.min-1.L-1,P<0.01];pHi下降(对照组7.27±0.03,低剂量组6.77±0.04,高剂量组6.31±0.02,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对照组(8.45±1.26)%,低剂量组(16.87±3.26)%,高剂量组(28.92±3.01)%,P<0.01]。结论通过改变MCT1的表达位置,可有效抑制细胞糖酵解乳酸清除、降低糖酵解能量合成,酸化细胞内环境,促进肿瘤凋亡。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并初步考察小肠上皮细胞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杏香兔耳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主要成分考察总酚酸在不同肠段(空肠、回肠)中的膜通透性,同时通过吸收抑制(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试验,考察了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吸收的影响。结果在空肠和回肠中,绿原酸比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小肠渗透率都要高。三种抑制剂(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可使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回肠的渗透率降低;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空肠的渗透率影响较小。结论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小肠的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但是同时还存在以一元羧酸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氯沙坦钾胶囊及其片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两种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50 mg,清洗期1周,LC-MS/MS法测定血浆氯沙坦和代谢物氯沙坦羧酸(E-3174)浓度.药代参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使用DAS2.0软件.结果: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受试者的氯沙坦和E-3174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氯沙坦Cmax分别为(183.83±91.30),(176.45±93.97) μg·L-1;AUC0-t分别为(333.18±105.00),( 323.75±101.92) μg·h·L1;AUC0-∞分别为(344.88±104.15),(341.32±106.13) μg·h·-1;t1/2分别为(1.84±0.52),(1.99±0.60)h;tmax分别为(0.70±0.22),(0.98±0.62)h.E-3174 Cmax分别为(344.85±114.33),(329.95±106.42) μg·L-1;AUC0-t分别为(2 445.09±608.97),(2 332.54±564.72) μg·h·L-1;AUC0-∞分别为(2 503.45±612.62),(2 390.92±567.03) μg·h·L-1;t1/2分别为(4.17±0.49),(4.13±0.66)h;tmax分别为(3.14±0.72),(3.39±0.96)h.试验制剂氯沙坦钾胶囊中氯沙坦和E-3174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104.9±20.7)%和(105.2±12.1)%.结论:本试验采用的氯沙坦钾胶囊和氯沙坦钾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用胶原材料去除水体中的苯甲酸(BA)和邻苯二甲酸(o-PA).方法 制备胶原纤维固载Zr(Ⅳ)材料(ZLCF),研究溶液的pH值和氯化钠离子强度以及ZLCF中Zr(Ⅳ)固裁量对其去除BA和o-PA的影响.结果 在较宽的pH范围内,ZLCF对水体中的BA和o-PA有明显的去除作用,且最大去除量(>0.3mmol/g)出现在pH 3~5的范围.氯化钠离子强度对去除作用有一定影响,但在100 mmol/L的氯化钠浓度下,ZLCF对BA和o-PA仍有相当大的去除量(>0.25 mmol/g).对BA和o-PA的去除作用与胶原纤维上的固裁Zr(Ⅳ)以及其固载量密切相关.结论 ZLCF对BA和o-PA 的有效去除表明成本低廉的胶原材料在有机废水处理方面可能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3-羧酸碳青霉烯和硫霉素均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讨论3-羧酸碳青霉烯和硫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新化合物,旨在为改进该类抗生素的发酵条件及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创制新药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MTDX)及其组成物之一VitB6对原代培养睾丸支持细胞分泌乳酸和体外对睾丸合成睾酮的影响,探讨MTDX可能生殖毒性作用机制。方法胰蛋白酶和Ⅳ胶原酶两步分离法分离雄性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TDX(0.17 g/L,1.7 g/L,17.0 g/L和34.0 g/L)、不同浓度VitB6(0.1 g/L,1.0 g/L,10.0 g/L和20.0 g/L),24 h后收集培养液测定乳酸含量。利用离体组织培养和放射免疫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MTDX是否对大鼠睾丸睾酮的分泌有直接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DX 17.0 g/L和34.0 g/L剂量组乳酸含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VitB610.0 g/L和20.0 g/L剂量组乳酸含量减少。MTDX各剂量组和VitB6各剂量组睾丸培养液中睾酮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DX可能通过减少了睾丸支持细胞乳酸的分泌而影响生殖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正常生殖;MTDX对睾丸分泌睾酮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可能对睾丸间质细胞正常功能没有影响;MTDX的生殖损害可能由其聚合物(组成物)之一VitB引起。  相似文献   
70.
7-ACA经水解、氨基保护得到的7β-叔丁氧羰基氨基-3-羟甲基-3-头孢烯-4-羧酸,与二苯基重氮甲烷反应保护羧基得7β-叔丁氧羰基氨基-3-羟甲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酯,最后经氯代制得硫酸头孢噻利等的中间体7β-叔丁氧羰基氨基-3-氯甲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酯,总收率约29%(以7-ACA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