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277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703篇
预防医学   305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14篇
  4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分析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基因A-444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分布频率,并比较其与不同种族支气管哮喘患儿间的分布差异,为制定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90例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的LTC4S A-444C基因多态性,并与国内外不同种族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该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190例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中,LTC4S A-444C三种基因型CC、AC和A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49.0%和44.2%;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8.7%、31.3%。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LTC4S A-444C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韩国、澳大利亚及中国东北地区汉族支气管哮喘患儿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LTC4S A-444C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国内外不同种族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较大差异性。通过此研究,可以指导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个体化用药,使哮喘临床用药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2.
温实 《兵团医学》2015,43(1):4-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新疆巴州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蒙古族(蒙族)、哈萨克族(哈族)和回族妇女散发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3例维族、汉族、蒙族、哈族和回族妇女乳腺浸润癌中VEGF的表达,分析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不同民族散发型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分别是,维族:72.73% (24/33);汉族76.92% (20/26);蒙族71.43% (15/21);哈族77.78%(7/9);回族71.43%(10/14),各民族间VEGF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维族、汉族、蒙族妇女散发型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在回族,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无关;哈族中,VEGF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均无关.结论 VEGF的表达与维族、汉族、蒙族、哈族和回族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VEGF表达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血管生成能力及预后.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我国维吾尔族成人代谢综合征(MS)诊断中腰围的适宜切点。方法以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2526例25-90岁维吾尔族成人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MS全球共识诊断标准为基础,分析维吾尔族男女不同腰围水平与MS其他组分聚集的关系,检出至少两个组分存在时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低的腰围界限,作为诊断维吾尔族成人MS腰围切点,并以此计算不同年龄组MS的检出率及成分组合特点。结果随腰围增大,MS组分聚集的OR值显著增高。在我们所划分的切点中,当男性腰围≥93cm、女性腰围≥89cm时,ROC曲线距离最短。以此腰围切点计算维吾尔族成人的MS检出率,男性为26.0%,女性为27.7%。结论建议维吾尔族以男性腰围≥93cm、女性腰围≥89cm为切点,结合IDF诊断标准中其他组分定义,作为维吾尔族成人MS的临床检出标准。以上结果有待在更大样本量的维吾尔族人群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可溶性载体2家族成员9基因(SLC2A9)rs938557 C/T多态性的差异及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汉族、维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尿酸正常者共3 6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1 278例,维族2 366例;检测研究对象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i MLDR)检测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UA、TC、HLD-C和LDL-C均高于维族(P均0.05),而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TG均低于维族(P均0.05)。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60.8%、CT=34.5%、TT=4.7%,汉族分别为CC=45.7%、CT=41.9%、TT=12.4%,维、汉族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37,P=0.000);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8%和22%,汉族分别为66.6%和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16,P=0.000)。汉族人群TT基因型频率(12.4%)及T等位基因频率(33.4%)均高于维族(4.7%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分组,各生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汉族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排除基因与BMI、性别、血压的交互作用后,未发现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P0.05)。结论 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但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 PA)的水平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的相关性及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及血压正常对照组50例,检测各组的血压、体质指数、血脂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Cy PA的浓度,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Cy PA的水平显著高于血压正常对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y PA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7,P<0.01;r=0.324,P<0.05)。结论 :血清Cy PA在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高,并与收缩压、舒张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50岁人群代谢综合征现况状况,比较两民族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04年7月到2007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方式、以现场问卷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8382人,其中汉族3603人(男性1590人,女性2013人)、维吾尔族4779人(男性2347人,女性2432人),进行身高、体重、腹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等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总的患病率为32.85%(男性为25.14%,女性为39.07%,P<0.05);汉族27.70%(男性为22.53%、女性为32.09%,P<0.05);维吾尔族为41.03%(男性为29.60%、女性为50.30%,P<0.05);维吾尔族高于汉族(P<0.05),女性高于男性,其中维吾尔族男性、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汉族男性、女性(P<0.05),两民族中维吾尔族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最高.50~59岁,维吾尔族代谢综合征为33.02%,汉族为23.59%;60~69岁,维吾尔族为36.50%,汉族为34.44%;70岁以上,维吾尔族为27.65%,汉族为28.30%.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存在民族间和性别间差异,维吾尔族高于汉族,女性高于男性,其中维吾尔族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最高.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60~ 69岁这个年龄段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HLA-A、HLA-B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BV感染结局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自限HBV感染者50例(RHBS组)、慢性HBV携带者80例(ASC组)、CHB患者100例(CHB组),采用PCR-SSP法检测HLA-A、HLA-B基因型,比较组间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HLA-A*33在CHB组分布频率(2.50%)显著低于ASC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55,P =0.007,OR =0.248,95%CI 0.085~0.722)。HLA-A*33在RHBS组分布频率(1.00%)低于ASC组(8.75%)(χ2=7.242,P =0.007,OR =0.96,95%CI 0.012~0.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LA-B*52在CHB组分布频率(7.50%)高于ASC组(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57,P =0.003,OR =5.634,95%CI 1.596~19.887)。HLA-B*52在RHBS组分布频率(11.00%)高于ASC组(1.88%)(χ2=10.665,P =0.001,OR =7.239,95%CI 1.908~27.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A、HLA-B基因多态性影响HBV感染临床结局,HLA-A*33基因与病毒携带状态有关。HLA-B*52基因具有较强的抗HBV感染能力,临床上易表现为HBV一过性感染或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7岁以下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并计算脂肪重聚发生年龄。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6月抽取乌鲁木齐市7个区、1个县7岁以下9682名维汉(维吾尔族)儿童(男童5139人,女童4543人,汉族6152人,维族3530人),测量其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比较维汉民族男女童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的差异,绘制维汉男女童WHZ曲线并通过双变量随机模型和自然增长模型推算维汉男女童脂肪重聚年龄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组的维汉男女童比较发现,低年龄组体格发育差异较为显著,并且在婴幼儿期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均高于高年龄组儿童;在维、汉男童WHZ比较中,0月~(t=4.277,P<0.001)、6月~(t=2.133,P=0.033)、5岁~(t=2.278,P=0.023)、6~7岁(t=2.503,P=0.013)及各段合计组(t=5.2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维、汉女童WHZ比较中,0月~(t=2.533,P=0.011)和1岁~组(t=-2.141,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岁以下维、汉男童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高于女童(超重率:维族男童7.97%,女童5.46%,汉族男童12.55%,女童5.90%;肥胖率:维族男童5.58%,女童3.48%,汉族男童7.73%,女童3.92%),而维族女童超重-肥胖比(OOR=1.57)高于男童(OOR=1.43),汉族女童超重-肥胖比(OOR=1.50)低于男童(OOR=1.62)。经数学模型计算汉族男童脂肪重聚发生最早[3.94(95%CI 3.54~4.33)岁],其次为维族男童[4.17(95%CI 2.70~5.72)岁]和汉族女童[4.56(95%CI 4.14~4.99)岁],维族女童脂肪重聚发生最迟[5.57(95%CI 4.00~7.13)岁]。结论 2015年乌鲁木齐市7岁以下汉族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高于维族儿童,且汉族儿童脂肪重聚年龄早于维吾尔族儿童。  相似文献   
60.
患者女,维吾尔族,16岁。颈部疼痛、活动受限4个月,加重1个月。患者于2007年2月发病,曾于阿克苏当地医院以"颈部软组织损伤"行针灸、按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