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7篇
  免费   954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605篇
临床医学   1057篇
内科学   29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3562篇
预防医学   50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228篇
  32篇
中国医学   975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64篇
  2023年   882篇
  2022年   898篇
  2021年   950篇
  2020年   701篇
  2019年   712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551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528篇
  2014年   926篇
  2013年   741篇
  2012年   926篇
  2011年   888篇
  2010年   853篇
  2009年   719篇
  2008年   759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553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在临床上很常见,尤其是近中倾斜阻生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其位置不正,易引起第二磨牙龋坏或引起食物嵌塞,往往不得不拔除[1].作者在临床上针对不愿拔牙的患者,采取口内备洞和或结合牙本质固位钉,以银汞合金充填成正常牙冠外形,从而保留了该第三磨牙,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2.
成人下凳骨第三磨牙阻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成人下颌骨第三磨牙的阻生关系。方法 根据吴氏《人类骨骼测量方法》中规定的年龄估计及性别鉴定的标准,观测成人颌骨的形态结构。结果 302个下颌骨标本的观察结果为,男女混合阻生率为10.60%,女性阻生率高于男性,肉眼见无第三磨牙萌出者106例,经X线拍片验证,5例有埋没牙存在,故实际第三睡缺如率为33.44%。从测量数据可见阻生组(无第三磨牙组)的第二磨牙后间隙、下颌斜长、下颌体长及髁突间宽均较正常组小。结论 无第三磨牙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下颌骨与牙齿均衡退化的结果,而阻生是人类进化从有第三磨牙向第三磨牙演化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3.
目的:为寻求一种对治疗痛风病更为有效而且服用方便的方药。方法:门诊收治的43例患,根据临床表现,化验室检查和X线摄片而确诊。每日口服“竹黄通痹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43例患临床痊愈3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结论:竹黄通痹胶囊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复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 治疗困难, 国内常以传统中医药手段将其辨证分型, 遵循“同病异治”的原则对其进行治疗。中医药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历史悠久, 效果显著, 同时中药方剂多靶点、多成分的特点使其更有效的缓解各自适应证患者的炎症症状。近年来传统中医药与西医的关联日渐加深, 西医技术与手段在中药治疗 RA 上的广泛应用, 不仅使 RA 不同证型的差异更加清晰, 中医辨病更加准确, 更在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应证的中药方剂在临床、药效、生物学与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基于中医“同病异治” “辨证分型”的原则, 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代表方剂与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5.
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检出率逐步升高,CMD已成为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络病理论认为CMD病位在络,病机为心络瘀阻、心络郁滞/虚滞和心络绌急,通络成为其基本的治法治则。芳香类药物可直接入络搜邪,芳香通络疗法较单纯活血通络法疗效更佳。故而从络病理论、芳香通络疗法的立法依据等方面,对芳香通络疗法治疗CMD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基于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痹祺胶囊的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Ⅱ型胶原蛋白造模,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痹祺胶囊(0.05、0.10、0.20、0.40 g/kg)组及泼尼松(10 mg/kg)组和雷公藤总苷(10 mg/kg)组,连续给药15 d。持续监测大鼠体质量、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苏木素-伊红染色考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初步评价痹祺胶囊治疗效果。选择痹祺胶囊中39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和TCMSP、Uniprot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作用靶点,与通过OMIM、Dis Ge Net等数据库收集的RA相关靶点相互交互,将交互靶点借助Omicsbean、STRING等数据库平台对获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功效-疾病”网络,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7.
王丹  殷璀颖  蔡莉娟 《新中医》2023,55(8):193-19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中医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中医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呼吸道症状积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测试评分(CAT)。结果:治疗后,中医干预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2组咳嗽、咳痰和气促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干预组咳嗽、咳痰和气促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干预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干预组CAT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AECOPD痰浊阻肺证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8.
陈宝军  吴玮芳  杨笑颖 《新中医》2023,55(13):175-179
目的:观察肉桂穴位贴敷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肉桂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14 d。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及肿胀评分及血沉(ESR)、血尿酸(B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R、BUA、hs-CRP、IL-1β、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ESR、BUA、hs-CRP、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厚朴汤对气郁痰阻型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期且辨证为气郁痰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TSH、TGAb、TPOAb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19/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能降低TGAb、TPOAb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气郁痰阻型桥本甲状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0.
类风湿关节炎(RA)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病”范畴,是临床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呈年轻化趋势,迁延难愈。目前现代医学对RA的发病病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素问·痹论》提出风寒湿三邪致痹,还有学者提出痰瘀致痹、肝肾亏虚等观点。李彦民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RA的病机关键是络脉痹阻,其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虚型等五型。分别采用祛邪通络和补虚通络等不同治则,辨证施法。李老师善用川乌、鸡血藤以及乌梢蛇等药以通络止痛,并主张辨证用药,内外兼治,多取良效。临床采用经验方仙龙汤,配合外用舒筋活络洗剂,且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