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29篇
  免费   4301篇
  国内免费   3005篇
耳鼻咽喉   1801篇
儿科学   385篇
妇产科学   293篇
基础医学   2628篇
口腔科学   1492篇
临床医学   17267篇
内科学   8571篇
皮肤病学   1417篇
神经病学   895篇
特种医学   59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14603篇
综合类   29479篇
预防医学   4643篇
眼科学   5667篇
药学   11399篇
  304篇
中国医学   5313篇
肿瘤学   1038篇
  2024年   760篇
  2023年   3038篇
  2022年   2601篇
  2021年   3319篇
  2020年   3449篇
  2019年   3447篇
  2018年   1604篇
  2017年   2873篇
  2016年   3091篇
  2015年   3294篇
  2014年   5734篇
  2013年   5521篇
  2012年   7075篇
  2011年   7312篇
  2010年   6833篇
  2009年   6466篇
  2008年   6290篇
  2007年   5584篇
  2006年   4921篇
  2005年   4435篇
  2004年   3942篇
  2003年   3640篇
  2002年   3149篇
  2001年   2645篇
  2000年   2043篇
  1999年   1725篇
  1998年   1462篇
  1997年   1330篇
  1996年   1259篇
  1995年   1124篇
  1994年   840篇
  1993年   651篇
  1992年   493篇
  1991年   473篇
  1990年   306篇
  1989年   309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36-184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范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参照术后X线片或CT重建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骨水泥没有弥散于骨折线区域;B组:骨水泥仅弥散于骨折线区域;C组:骨水泥弥散于整个椎体。记录术前、术后第3 d、术后3、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及个人生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为3.5~6.0 ml,平均(4.7±0.8)ml。3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第3 d,第3、6个月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及ODI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患者术后第3 d VAS评分及OD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即时疗效较A组明显,随访3个月后3组患者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在疼痛及生活质量上均有明显改善,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弥散于骨折线区域可能是影响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时的临床护理模式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ASO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围术期优质护理模式)与B组(42例,一般护理模式)。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患侧缺血情况、恢复速度、并发症。结果:护理前两组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升高,A组远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远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出现率远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O行SIA治疗时应用围术期优质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患侧缺血情况的改善,加快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观察作业治疗结合健侧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截肢患者幻肢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大腿截肢后伴幻肢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常规训练组、患侧TENS组、健侧TENS组)。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传统作业治疗;患侧TENS组患者在传统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患侧TENS治疗;健侧TENS组患者在传统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TENS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和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定指数(PR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PRI总分较治疗前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TENS组患者治疗后PRI总分明显低于常规训练组、患侧TE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SD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SDS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TENS组患者治疗后SDS总分明显低于常规训练组、患侧TE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治疗结合健侧TENS治疗能有效地缓解大腿截肢患者的幻肢痛,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PTNB,其中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接受常规护理的69例患者纳入常规组,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强化护理的69例患者为强化组。采用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QLQ-CCC评分高于干预前,强化组患者QLQ-CCC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强化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49%、4.35%。强化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强化护理应用于接受CT引导下PTNB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护理中,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AMI)的治疗价值。方法STAMI46例,在发病12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直接冠脉支架置入术(DS)或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PS),观察术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后TIMI分级、心电图,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结果DS组与PS组各项指标无差异,44例达TIMI3级,成功率达95.7%,ST段回落率67.4%,平均LVEF(49.4±9.46)%,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1.7%,无MACE发生。结论对于发病12h的STAMI患者,行急诊PCI,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RA),改善心肌再灌注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7.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能替代内膜剥脱术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动脉分叉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决定了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造成管径的狭窄而导致脑组织远端血流动力学性梗死。另外,沿颈动脉球内侧壁的血流保持层流,有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强的剪切力,而其外侧壁处血流的分离、停滞、湍流和复杂震荡的剪切力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脱落。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对其治疗是多年来受全球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8.
1.318 μm近红外激光视网膜损伤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1·318μm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用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固定照射时间0·2s,以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散瞳后的家兔(25只)和大鼠(28只)眼睛,照射光斑直径分别为5mm和2mm,于照后1h和24h观察视网膜损伤发生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并于照后24h对损伤视网膜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318μm激光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的阈值角膜剂量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阈值角膜能量分别为2·69J和0·33J。受损视网膜可见清晰的白色凝固斑,损伤重者累及视网膜全层。结论1·318μm激光可导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损伤阈值ED50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  相似文献   
9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卧床体位和时间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香  张颖  郜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149-150,152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动脉的一种冠心病血管重建技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人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持管径以保持其管腔内血流畅通。  相似文献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欧美已经成为深受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案,但在我国经皮椎体成形术此项治疗开展还不普及。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1%,已达到9000万,骨质疏松症正是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估计将近24%的老年人特别是女性老年人将会在其一生中经历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不及时治疗的椎体骨折可以导致持续数月的功能障碍性疼痛、丧失劳动力和运动能力、甚至引起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致命的并发症。然而,对于骨质和身体状况糟糕的老年患者而言,传统的外固定手术常常“望而却步”,药物治疗又常常毫无疗效,顽固的疼痛性椎体病变常常就意味着他们独立生活的结束。为此,在北京卫生局与北京市科委的资助下,北京天坛医院和世界一流神经外科中心美国JohnsHopkins医院的Murphy教授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此项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