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74篇
  免费   1599篇
  国内免费   1965篇
耳鼻咽喉   148篇
儿科学   635篇
妇产科学   237篇
基础医学   2915篇
口腔科学   995篇
临床医学   7872篇
内科学   2842篇
皮肤病学   161篇
神经病学   706篇
特种医学   13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2451篇
综合类   11948篇
预防医学   2789篇
眼科学   372篇
药学   4249篇
  37篇
中国医学   2784篇
肿瘤学   782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684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802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652篇
  2016年   812篇
  2015年   964篇
  2014年   1381篇
  2013年   1534篇
  2012年   2158篇
  2011年   2236篇
  2010年   2028篇
  2009年   1913篇
  2008年   2896篇
  2007年   2411篇
  2006年   2116篇
  2005年   2434篇
  2004年   1842篇
  2003年   1653篇
  2002年   1371篇
  2001年   1312篇
  2000年   1100篇
  1999年   1018篇
  1998年   1024篇
  1997年   972篇
  1996年   1076篇
  1995年   906篇
  1994年   755篇
  1993年   602篇
  1992年   540篇
  1991年   416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310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选择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两亲性聚合物主体,合成具有两亲性的活性单体二甲基十四烷基环氧丙烷氯化铵(M EQ),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增粘性能和表面活性的羟乙基纤维素(M EQHEC)。系统地对M EQHEC的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增粘性、盐敏性、温敏性、流变性、表面活性等,并采用荧光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对聚合物在溶液中超分子聚集形态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92.
李丽萍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608-1609
目的探讨铅中毒对红细胞膜的免疫黏附功能的改变及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1实验室检测,血铅的检测,采用末梢血纸片法。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测定红细胞受体花环率。2统计学方法,将21例铅中毒患儿与30例健康儿对照,分别测定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及微量元素,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分析实验数据。结果铅中毒组RBC-C_3b受体下降,与健康组有差异(P<0.05),血铁、钙、锌均较健康组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结论以上结果表明,铅中毒儿童红细胞膜功能下降,血液中钙与铁、锌、铜等微量元素水平减低,可能与患儿的微量元素吸收与利用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93.
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受体黏附法检测30例肺癌患者,28例乳腺癌患者,35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红细胞花环(ATE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并与体检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种肿瘤患者间的RBC—C3bR、RBC—ICR、ATER彼此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94.
中医,西医,都是以人体生理病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古代的科学,而西医是现代科学。从古代到今天,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中医、西医可谓是殊途同归,总有一天会走到一起——中西医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医学形态。去年出版的《当中医遇上西医》,有一些观点是值得注意的:“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常常被人从西医本位的观点简化,不少西医相信中医学最终只能汇归西方医学,从而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要完全交融,中医学首先必须自我解构。香港一位肾科专家陈文岩对此有言简意赅的论断。他慨然道:‘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中西?’进而断言:‘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更准确地说,应是指‘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种同时符合科学真理却又互相矛盾的医学。’人类的医疗文化尽管可以多元,科学真理却只能有一个。”“西医认为,所谓中西医学相通的问题,根本上只是‘中医科学化’的老问题。中医是否科学?如果不是,它能否科学化?如果它算是一种朴素的‘前科学’,它能否现代化?”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HCPT)对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形态、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方法首先进行RLECs体外培养,在第2、3代RLECs中加入HCPT,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然后,在第2、3代RLECs中加入不同浓度的HCPT,观察HCP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HCPT对RLECs的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透射电镜下主要表现为调亡细胞的形态改变。②HCPT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①HCPT通过凋亡机制引起体外培养RLECs的调亡。②HCPT能抑制体外培养RLECs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③HCPT可能成为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6.
临床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输入不配合的红细胞,这是检查可能损害输入的红细胞并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抗体的最有效的方法,主测交叉配血的作用是:(1)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证实献血者的红细胞与病人的ABO血型是配合的.(2)能检查出在受血者血清中针对献血者红细胞的大多数抗体;而次侧配血的作用是检测对受血者红细胞起反应的抗体,在给患者输红细胞悬液时,往往不做次侧配血,本文则介绍1例次侧配血不合的病例.  相似文献   
997.
马庆海  杨文东 《四川医学》2006,27(2):200-201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患儿红细胞膜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的表达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慢性胃炎患儿确诊后按统一治疗方案给药,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免疫酶联(ELISA)法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儿存在红细胞CR1分子活性降低,继发RCIA功能下降。慢性胃炎患儿一旦确诊,应及时正规治疗,以免患儿长期缺乏必需的营养素而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在检测O型孕妇红细胞血型IgG抗A(B)效价差异及方法的灵敏度。方法微柱凝胶法与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检测102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经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微柱凝胶法与其他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微柱凝胶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检测102例O型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均值分别是85.7、37.6、43.4,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2.28和1.97倍;检出IgG抗A(B)阳性百分率分别为76.5%、37.2%、44.6%,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两者,分别经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但微柱凝胶法与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检测结果有相关性(r分别为0.9035和0.8901,P均<0.001)。另外,以经典抗球蛋白法IgG抗A(B)效价64为临床意义决定值,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理论上微柱凝胶法临床意义决定值的效价为138。结论微柱凝胶法比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实验操作简便、快速,更适合于实验室内的广泛应用;但因灵敏度过高,需对其决定值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畲族、汉族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苗族548人(男290人,女258人),畲族332人(男173人,女159人),汉族528人(男290人,女238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和比较。结果:三个民族的头面部形态特征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畲族、汉族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贵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田红  宫晔  Barbara Felt 《上海医学》2006,29(9):663-664
本研究旨在判断贫血过程中,中等程度发展的缺铁性贫血(IDA)对婴儿活动性和海马形态的影响,以及对早期恢复过程中空间学习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设计:30只雌性SD怀孕大鼠随机分为铁正常(IS)组和铁缺乏(ID)组,每组15只。IS组大鼠在怀孕期和子鼠出生后摄入铁充足饮食(40~50mg铁/kg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