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256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440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28篇
  3篇
中国医学   28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症状性与非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discoid lateral meniscus,DLM)在MRI冠状面上的形态学差异。[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32例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研究组)和27例非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对照组)被纳入研究。在MRI同一冠状面图像上测量两组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游离缘高度、体部高度、关节囊缘高度、体部宽度、股骨外侧髁宽度以及内侧半月板高度等形态学指标。计算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体部高度、关节囊缘高度与内侧半月板关节囊缘高度的比值,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宽度与股骨外侧髁宽度的比值以及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其体部高度、关节囊缘高度的比值等相对形态学指标,所得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冠状面体部宽度为30 mm,大于对照组的24 mm(P0.001);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冠状面游离缘高度为5 mm,大于对照组的3 mm(P0.001);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高度为2.5mm、关节囊缘高度为3 mm,分别小于对照组的4 mm和5 mm(P0.001)。而内侧半月板关节囊缘高度以及股骨外侧髁宽度等形态学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宽度与股骨外侧髁宽度比值(P0.001)、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内侧半月板高度的比值(P=0.001)以及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其自身体部高度比值(P0.001)增加,而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高度及关节囊缘高度与同层面内侧半月板高度的比值降低(P0.001)。[结论]外侧盘状半月板在MRI冠状面上的体部宽度、游离缘高度、体部高度以及关节囊缘高度等参数可以作为评价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与否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理疗治疗慢性盘腔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2 ~2014-06间就诊于我院的慢性盘腔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抗生素组(33例)和联合组(32例),分别给予抗生素和抗生素联合理疗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6.88%)高于抗生素组(75.76%)(P<0.05);两组于治疗前各项体征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积分优于抗生素组(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出现不良反应率(12.50%)低于抗生素组(27.27%)(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理疗治疗慢性盘腔炎,可显著提高总体疗效,减轻体征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3.
膝半月板损伤是常见膝关节运动损伤,在我国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常见,内侧罕见,笔者2012年3月收治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1例,经MRI确诊,关节镜检进一步明确诊断,镜下行内侧盘状半月板成形术,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总结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术后疼痛的改善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行关节镜下治疗的60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内36例不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中水平裂10例,纵裂9例,斜裂10例,放射状裂7例,行完全切除术17例,部分切除成形术19例;23例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中水平裂12例,纵裂5例,斜裂4例,放射状裂2例,行完全切除术12例,部分切除成形术11例;1例Wrisberg韧带型均为斜裂,行完全切除术。观察并评价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关节疼痛、关节弹响、屈伸受限、关节绞索、打软腿、McMurray征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及分级标准评定术后临床疗效,观察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有无疼痛分为术后疼痛组(9例)、术后无痛组(51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分析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中未见严重或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0~12 d拆线康复出院。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5)。术后优良率83.33%(50/60)。术后发生1例膝关节内明显血肿,临床行穿刺抽液处理后肿胀逐渐消退。术后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龄、术前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未冷敷、术后开始负重时间<7d在术后疼痛组与术后无痛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证实上述因素均是导致膝关节盘状月半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治疗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高龄、术前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未冷敷、术后开始负重时间<7d是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5.
20例腰椎间盘脱出的患者在行经皮腰椎间盘切割术(PLD)前进行了髓核造影。28个髓核造影有三种表现:蕈伞征占28.6%,团块征占39.3%,纤维环破裂征占32.1%。髓核造影能直接显示髓核的变化,椎间盘脱出的方向和程度,以及纤维环破裂的直接征象.因此我们认为当X线检查与临床体征部位不一致时,行PLD前作髓核造影可起到进一步确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陈雪松 《药物与人》2014,(6):161-162
目的: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141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中药,针刺、推拿等传统中医配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每做完1个疗程休息2~3天,治疗完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愈76例,占53.9%;好转52例,占36.9%;无效13例,占9.2%,总有效率90.8%。结论中药综合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内镜技术(microendoscopic disectomy,MED)结合类固醇激素神经根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10-02—2012-12收治的60例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MED组30例,行MED手术,MED神经根鞘内注射组治疗30例,行MED手术并在神经根鞘杰注入5 mg地塞米松。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及术后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减低,直腿抬高角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ED组比较,MED神经根鞘内注射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神经根鞘内注射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明显短于MED组患者(P0.05);MED神经根鞘内注射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6.7%,术中硬脊膜撕裂并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因侧隐窝减压不充分和瘢痕粘连再手术1例;MED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发生率为3.3%(P0.05)。结论后路脊柱显微内镜结合鞘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能显著改善术后疼痛、恢复肢体活动范围及更早的恢复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对分离自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瓦氏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watsoni)进行初步形态学观察.测定其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ITS)序列,并分析其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将从食蟹猴中分离的瓦氏瓦特松吸虫用盐酸卡红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学特征。PCR扩增吸虫的ITSl与ITS2序列并测序:运用在线序列比对工具Clustal W2.将测序结果与ITS2数据库上部分同盘类吸虫及人兽共患吸虫致病种的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应用MEGA4.0软件,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分析。结果盐酸卡红染色后显示,瓦氏瓦特松吸虫各形态特征符合经典的分类学描述。PCR测序后获得ITS1、ITS2序列,提交GenBank后获得登录号分别为KC763806、GU999987,其中ITS2长度为295bp,(G+C)含量为52.20%。基于ITS2建立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其与同归属于同盘总科腹盘科的野牛平腹盘吸虫(Homalogaster paloniae)、人拟腹盘吸虫(Gastrodiscoides hominis)构成自展值为95%的拓扑分支。结论测定了瓦氏瓦特松吸虫ITS序列.获得了基于ITS2的系统发生树。  相似文献   
70.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双节段ROI-C融合器,但不同手术节段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目的:研究单节段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脊髓型或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Mobi-C间盘组和ROI-C融合组。所有患者均完成半年以上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1±5.0)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行目测类比评分、颈椎JOA评分以及拍摄X射线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C2-7Cobb角、C0-2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颈椎斜率、T1倾斜角、C7倾斜角、胸廓入口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分析两组患者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颈椎JOA评分显著增高(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