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180篇
  免费   9660篇
  国内免费   8435篇
耳鼻咽喉   922篇
儿科学   1924篇
妇产科学   1414篇
基础医学   12348篇
口腔科学   2498篇
临床医学   24870篇
内科学   19558篇
皮肤病学   1695篇
神经病学   3737篇
特种医学   66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9篇
外科学   10812篇
综合类   58437篇
预防医学   20176篇
眼科学   1796篇
药学   31747篇
  237篇
中国医学   19296篇
肿瘤学   5984篇
  2024年   1190篇
  2023年   3921篇
  2022年   3930篇
  2021年   4403篇
  2020年   3970篇
  2019年   4049篇
  2018年   2236篇
  2017年   3536篇
  2016年   4023篇
  2015年   5033篇
  2014年   7874篇
  2013年   7421篇
  2012年   9962篇
  2011年   10767篇
  2010年   9656篇
  2009年   9091篇
  2008年   10441篇
  2007年   8835篇
  2006年   8762篇
  2005年   8551篇
  2004年   6385篇
  2003年   12091篇
  2002年   15618篇
  2001年   13932篇
  2000年   10301篇
  1999年   7159篇
  1998年   5893篇
  1997年   5078篇
  1996年   5410篇
  1995年   4287篇
  1994年   3327篇
  1993年   1341篇
  1992年   1333篇
  1991年   1427篇
  1990年   1306篇
  1989年   1083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36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为其他身体器官提供氧气,从而引发呼吸短促、疲劳和水肿等症状。目前其治疗包括病因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当前新研发出的一类抗心衰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其代表药物,具有阻断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及抑制脑啡肽酶(NEP)的双重作用,新的欧美指南均推荐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治疗。本文现就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理、临床试验、药物安全性作一综述,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血管升压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3例原发性遗尿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各81例,A组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B组给予推拿治疗,C组同时给予醋酸加压素和推拿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唤醒阈、膀胱容量、膀胱容量指数、遗尿频率、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统计2组治疗效果及1年复发率。结果 3组治疗后唤醒阈、膀胱容量指数、遗尿频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指数均显著升高(P均0.0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ADH均显著升高(P均0.0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和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原发性遗尿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价值,分析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所受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全部患者接受肝素雾化吸入治疗,A组氧流量为5 L/min,B组为7 L/min,C组为9 L/min,在肝素雾化吸入7 d后评价其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3 d时、治疗7 d时,检测并对比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痰液黏稠度、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等变化情况,同时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时、治疗7 d时,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均较治疗前1 d呈下降趋势,肉眼观察痰液黏稠度呈下降趋势,B组下降速度快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1 d,三组呼吸力学指标均有变化,B组较其他两组气道峰值(Ppeak)、平台压(Pplat)、呼吸阻力(Raw)呈下降趋势,Cd呈上升趋势,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3 d时、治疗7 d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均较治疗前1 d呈上升趋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呈下降趋势,B组上升或下降速度高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等情况,C组2例出现轻度血小板减少,在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采用7 L/min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优于5 L/min与9 L/min的氧流量,利于降低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降低其痰液黏稠度,改善呼吸力学参数,增加胸肺动态顺应性,获得最佳雾化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辽宁地区汉族献血人群Diego血型基因频率调查,建立辽宁地区稀有血型资料库。方法根据Diego血型的基因序列结构设计引物,优化PCR-SSP基因分型的实验方法,对1 298例辽宁地区汉族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并对其中55例标本进行血清学方法检测加以验证。结果应用已优化的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对1 298例辽宁地区汉族献血人群进行Diego血型的基因分型,其中Di~aDi~a检出1例,占0.08%,Di~aDi~b检出67例,占5.16%,Di~bDi~b检出1 230例,占94.76%。经计算,Di~a基因频率0.026 6,Di~b基因频率0.973 4,χ~2=0.009 8,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55例标本经血清学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由此建立了辽宁地区Diego稀有血型资料库。结论应用PCR-SSP基因分型方法,调查了辽宁地区汉族献血人群Diego血型基因频率,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的分布特点。建立了辽宁地区Diego稀有血型资料库,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6.
87.
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以Buswell提出的垃圾好氧降解反应方程式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量的化学计量模型;以达西定律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压力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封场垃圾填埋场原位好氧治理工程的计算,验证了2个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可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好氧生物反应器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理论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系统评价有关癌症患者心理韧性发展的真实体验,为更好地制定心理韧性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CINAHL、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Psyc INFO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6月相关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42个明确的结果,形成8个类别,汇总成3个整合结果。①心理韧性发展是动态循环的过程:危机负性期,调节成长期,积极转化期,循环强化期;②心理韧性的阻碍因素:个体(消极应对,错误认知,症状和体象困扰),环境(传统社会文化,医疗环境,家庭负担);③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个体(积极心理与应对方式,复原经历,宗教信仰,自我表露,利他主义与行为),环境(家庭因素,医疗照护,人际支持)。结论 心理韧性的发展是动态循环过程,受个体和环境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心理韧性的形成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对大鼠股骨骨折早期局部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Fc融合蛋白(OPG-Fc),研究调节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变化对骨折早期的影响,探讨其表达调节方式及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于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4个时间节段分批处死模型,标本切片后通过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破骨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HE染色示单纯骨折组呈典型骨折愈合过程,而骨折局部注射OPG组骨痂形成及改造提前,骨折愈合加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各个时间节段单纯骨折组破骨细胞计数值均高于骨折应用O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早期调节RANKL表达,当RANKL/OPG比值减小时,骨折局部破骨细胞减少,骨痂形成增多,骨折愈合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