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16篇
  免费   1943篇
  国内免费   2010篇
耳鼻咽喉   252篇
儿科学   327篇
妇产科学   589篇
基础医学   4882篇
口腔科学   301篇
临床医学   7169篇
内科学   5662篇
皮肤病学   724篇
神经病学   414篇
特种医学   13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2576篇
综合类   12450篇
预防医学   2832篇
眼科学   325篇
药学   3645篇
  51篇
中国医学   990篇
肿瘤学   3478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811篇
  2022年   765篇
  2021年   998篇
  2020年   810篇
  2019年   897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764篇
  2016年   837篇
  2015年   965篇
  2014年   1490篇
  2013年   1496篇
  2012年   2117篇
  2011年   2401篇
  2010年   2359篇
  2009年   2293篇
  2008年   2769篇
  2007年   2581篇
  2006年   2615篇
  2005年   2697篇
  2004年   2263篇
  2003年   2014篇
  2002年   1913篇
  2001年   1758篇
  2000年   1450篇
  1999年   1312篇
  1998年   1076篇
  1997年   1037篇
  1996年   954篇
  1995年   803篇
  1994年   707篇
  1993年   491篇
  1992年   440篇
  1991年   398篇
  1990年   412篇
  1989年   417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幕上星形细胞肿瘤Ki-67抗原表达及其预后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Ki-67抗原在幕上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作用。方法 使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原发性幕上星形细胞肿瘤标本中Ki-67抗原的表达。单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Ki-67 指数在组织学分级GradeⅡ、Ⅲ、Ⅳ中分别为2.86%±1.57%,6.72%±3.95%,8.16%±3.92%(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Ki-67指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在GradeⅡ中,Ki-67指数>2.5%与Grade Ⅲ中Ki-67指数≤2.5%的患者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GradeⅣ中,Ki-67指数≤2.5%与>2.5%的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Ki-67指数随着各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Ki-67指数>2.5%提示预后较差。在同一病理级别中,Ki-67指数不同,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而部分不同病理级别的患者,随着Ki-67指数的不同,其生存期却无显著差异。联合组织病理检查及Ki-67指数检测有助于更精确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已知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比普通抗原呈递细胞强10~100余倍,它能在机体内外捕获抗原后,将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近年来,国际上对DC的研究进展很快.现将对DC的生物学特性、获得DC的方法、DC负载肿瘤抗原的途径、DC在妇科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基底膜带自身抗体(BMZ—Ab)的靶抗原及其定位情况。方法 用免疫印迹(IB)、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IIF)、间接免疫电镜(IIEM)等方法检测6例EBA血清中。IgG型及IgA型BMZ—Ab识别的真表皮抗原以及抗原定位情况。结果 6例EBA血清中IgG型BMZ—Ab均结合真皮提取物中290ku蛋白,3例同时伴有结合290ku蛋白的IgA型BMZ—Ab。盐裂皮肤IIF显示BMZ真皮侧IgG线状沉积,IIEM示金颗粒沉积于BMZ致密下层,即真皮锚原纤维的Ⅶ型胶原处。结论 位于BMZ致密下层的Ⅶ型胶原是EBA中BMZ-Ab的特异性靶抗原,Ⅶ型胶原上的抗原表位可被EBA血清中IgG及IgA型BMZ—Ab识别。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术中放射性种子源胸内植入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对14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采用术中平面植入^125I放射性种子源进行组织间近距放射治疗并总结。结果 14例患者均采用^125I放射性种子源术中.平面植入。术后恢复良好,无术中死亡,随访13~25个月,13例未见局部复发,局部控制率93.0%。未见明显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放射性种子源胸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地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5.
检验人员在血液学检验中如何保证自身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灵敏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4):357-357,332
为了自己及患者的健康,减少医源性感染,"安全第一"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因为血液是包括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在内的很多病原体的传播载体,所以血液学检验中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居高不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也时有发现。因此,我们对血液学检验工作中危险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保护措施要进一步规范。1充分认识直接接触的危害性直接接触的传播途径大致有三种:1.1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  相似文献   
96.
PCR-RSSO基础上HLA-Ⅰ、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 124/3 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Ⅰ,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9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相似文献   
97.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8.
普外科恶性肿瘤范围较广,包括甲状腺癌、乳腺癌以及腹部恶性肿瘤,80%以上为腺癌,男性占43%,女性占57%,女性高于男性。普外科恶性肿瘤以外科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但对中晚期的恶性肿瘤切除后预防性植入、残余肿瘤不能切除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肿瘤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我院开展放射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普外科的恶性肿瘤共48例,其中甲状腺瘤6例,乳腺癌7例,腹壁种植癌2例,腹主动脉上癌2例,胃肠癌17例,胰腺癌6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血清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其比值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COUNTER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测定经临床确认的Pca、前列腺增生(BPH)、正常人血清中的fPSAt、PSA并计算其比值。结果Pca、BPH患者PSA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Pca患者PSA水平与BPH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PSA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PSA与tPSA联合检测并计算比值可提高Pc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0.
美国德普(DPC)公司开发成功的IMMULITE Ⅰ型酶放大化学发光自动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各项检测试剂盒是在IMMULITE系统条件下发展完善的.它以聚苯乙烯塑料珠为固相载体, 碱性磷酸酶(APase)标记抗体(或抗原),并作用于发光底物AMPPD[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基-1,2二氧乙烷].该仪器可完成单项、联合多项, 甚至十几项的常规项目物质浓度测定.每项检测原理及其反应模式不同.根据待测抗原的性质, 分子量大小, 各项试剂盒性能要求, 具体为每项检测内容设计了更为合理完美,结果准确的检测原理及其反应模式.信号数据处理也由自动化分析仪上电脑预先编制的软件完成, 备有多种标准曲线拟合方程, 以供不同免疫反应模式选择, 满足每项检测项目.本文在实践中了解和观察到32项常规项目的检测原理及相关内容, 用表格形式分析与初评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