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51篇
  免费   6125篇
  国内免费   6854篇
耳鼻咽喉   776篇
儿科学   1113篇
妇产科学   397篇
基础医学   5842篇
口腔科学   800篇
临床医学   29125篇
内科学   8558篇
皮肤病学   414篇
神经病学   5740篇
特种医学   88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3篇
外科学   22051篇
综合类   49726篇
预防医学   10521篇
眼科学   1825篇
药学   18321篇
  210篇
中国医学   11552篇
肿瘤学   1365篇
  2024年   860篇
  2023年   2992篇
  2022年   3001篇
  2021年   3314篇
  2020年   3122篇
  2019年   2998篇
  2018年   1489篇
  2017年   2690篇
  2016年   3115篇
  2015年   3823篇
  2014年   6381篇
  2013年   6787篇
  2012年   8962篇
  2011年   10269篇
  2010年   9998篇
  2009年   10334篇
  2008年   11662篇
  2007年   10213篇
  2006年   9850篇
  2005年   10668篇
  2004年   8671篇
  2003年   8013篇
  2002年   6463篇
  2001年   5826篇
  2000年   4580篇
  1999年   3908篇
  1998年   3486篇
  1997年   2868篇
  1996年   2405篇
  1995年   2159篇
  1994年   1630篇
  1993年   1227篇
  1992年   946篇
  1991年   757篇
  1990年   647篇
  1989年   604篇
  1988年   167篇
  1987年   158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游离背阔肌移植术被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后晚期屈肘屈指等功能重建 ,及全身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伤口覆盖。而术后并发供侧臂丛神经损伤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为 1例前臂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行游离背阔肌移植覆盖创面手术时 ,发生了供侧臂丛神经损伤 ,教训深刻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5岁 ,右利手。 1999年 7月 2 5日因车祸致左前臂掌侧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 8小时入院 ,检查 :神清 ,面色苍白 ,体温正常 ,脉搏 70次 /分 ,血压15 / 8k Pa,呼吸 2 1次 /分。左前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30 cm× 12 cm,创面污染严重 ,前臂屈肌群挫伤较严重 ,…  相似文献   
932.
我们采用大鼠肝脏非循环灌注模型。探讨应用抗癌药阿霉素预处理(DPc)是否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旨在减轻肝脏缺血一再灌注(I/R)损伤,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33.
目的 通过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及其保护方法。方法 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用小型猪16头,体重22~25kg。鼻咽温降至18℃时分别给予如下处理90min:DHCA(I组),顺行脑灌注(ACP,Ⅱ组),逆行脑灌注(RCP,Ⅲ组),RCP 尼莫地平(Ⅳ组)。复温120min至鼻咽温36℃。取左侧海马头部制备细胞悬液,AnnexinV—FITC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正常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Ⅱ组明显高于Ⅲ组,Ⅱ组、Ⅲ组与IV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Ⅱ组明显低于Ⅲ组,Ⅱ组、Ⅲ组与Ⅳ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坏死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死亡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显著性界值P=0.05)。结论 DHCA后神经元发生凋亡、坏死和死亡,是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ACP使细胞凋亡和死亡减少,神经元保护作用最佳;RCP亦能使细胞凋亡和死亡减少,但神经元保护作用次于ACP;尼莫地平部分抑制了Ca^2 内流,脑保护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934.
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7例,年龄22~51岁,时间最短7个月,最长2年5个月,有不洁性交史3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炎综合症状如尿急、尿频、尿不尽感、腰困、腿乏、下腹酸胀和会阴部痛胀感及尿道口黏性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肛门前列腺指诊:前列腺Ⅰ度肿大32例,Ⅱ度肿大5例,均有不同程度压痛。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5个/HP,伴卵磷脂小体不同程度减少。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占35.1%)、表皮葡萄球菌6例(占16.2%)、白色葡萄球菌3例(占8.1%)、大肠杆菌5例(占13.5%)、…  相似文献   
935.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 - 1β在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 - 1mRNA和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mRNA表达量。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不引起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 (P >0 .0 5 ) ,而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 (PMN)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缺血 30min后再灌注 2h ,IL - 1βmRNA的表达量为 (1.0 76± 0 .330 )V ,约为正常对照组的 2倍 (P <0 .0 1) ;再灌注 6h达到高峰 ,并持续至 12h。I CAM - 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 4h为 (0 .94± 0 .12 )V (P <0 .0 1) ;再灌注 12h ,其单位微血管面积内ICAM - 1蛋白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 3倍 (P <0 .0 0 1)。 结论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IL - 1β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6.
患者男,40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僵硬,行走费力,并有姿势改变,大小便正常。近半年症状明显加重,站立、行走不稳,排尿费力,双上肢麻木,左上肢肌肉萎缩明显。曾行扩血管、神经营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入院查体:扶入病室,痉挛步态。颈部僵硬,屈10°,伸15°,左上肢三角肌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左肘下周径较右侧短3cm,双下肢肌力4级弱,肌张力高。双上肢腱反射亢进,Hofffmann征阳性,Rossolimo征阳性。双下肢膝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病理反射阳性,腹壁、提睾、肛门反射均消失。X线片示颈椎前缘骨赘增生,颈部生理曲度变直。MRI示C3/…  相似文献   
937.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头部CT示左鞍旁椭圆形高密度占位影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圆圈状不规则形动脉瘤影像,急诊全麻下行左侧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局部棱形增粗,血管外膜下可见血液流动,用2枚动脉瘤夹(1枚直角夹,1枚直夹)封闭破裂处。结果用2枚动脉瘤夹能完全封闭动脉瘤破裂处而又保留载瘤动脉的1/2通畅,术后辅以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外伤性动脉瘤发现后应急诊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38.
前臂损伤往往同时伴有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骼以及软组织的损伤或缺损,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急诊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手功能障碍,并给二期修复和功能重建造成困难。1995年以来,我们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臂复杂性损伤34例,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39.
目的:观察天然细胞生长调控因子(NCGCF)对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取Wistar大鼠乳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作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皿编号后分别在奇数孔加入NCGCF,偶 孔加入对照剂,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神经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加入NCGCF的实验组的神经细胞其突起长度较对照组长,生存时间也较对照组延长,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NCGCF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并延长神经细胞生存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0.
目的:建立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方法:取S—D大鼠11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左颈外动脉远心端,夹闭左翼腭动脉和颈总动脉,经颈外动脉逆行插管并缓慢注入月桂酸钠至颈内动脉系统,造成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果:从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进行考察,10只大鼠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表现,造模成功率为90.9%。结论: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能在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产生恒定的梗死灶,适合进行脑缺血损伤的有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