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6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99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13篇
综合类   778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53篇
  13篇
中国医学   3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系统康复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6-12及PUBMED1996-01/2006-12有关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文献,对系统关节功能训练方法及其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效果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术前教育、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及行走步态训练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最重要的内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其术后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肢肌肉力量、行走时的步态及本体感觉等诸多方面均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对于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至关重要,是术后膝关节功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2.
2007年3月42007年5月在我院骨科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56~73岁,平均63.4岁;病程1d~7年;股骨颈骨折5例,骨关节炎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髋关节强直1例。16例患者术式相同,假体类型均为骨水泥,术中出血量300~500ml,平均385ml。术后14d开始患者均采用BIODEX多关节功能测试与训练系统进行等速肌力训练。患者取坐位,臀下垫枕,保持术侧髋关节屈曲80。,固定装置于髋、大腿和胸部阻止任何额外运动,运动时旋转轴与股骨外髁相并列,杠杆力臂软垫位于踝骨近端,选用60、90、120、90、605种运动速度,每种运动速度间相隔30°/s,每种运动时尽力做伸及屈膝10次,共50次为1个训练单元,根据肌肉功能适应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到2~3个训练单元,每日1次。  相似文献   
143.
陈香仙  綦湘  吕品 《中国临床康复》2012,(39):7405-7410
背景:近来的研究证明颈椎周围肌肉组织的病变,对颈椎病发病及进展的影响具有密切相关性。目的:观察Thera-Band抗阻力运动训练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3/2011-10安徽师范大学《生理生化检测与运动康复》实验室收治的椎管外以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颈椎病患者80例,男30例,女50例,年龄65-17岁,平均年龄35.4岁,病程1-17年。按照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将患者分为颈型28例、椎动脉型22例、神经根型18例、交感神经型12例。采用抗阻运动疗法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即弹力带在6个方向被动拉伸和主动抗阻力量训练颈部肌肉。结果与结论:各组患者颈椎功能、颈椎周围肌肉力量、颈椎活动度3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颈椎病症状得到缓解,各组之间的改善指数和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以针对颈肌为主的抗阻运动康复疗法对各类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疗效,Thera-Band弹力带安全性高,能满足多角度颈肌锻炼需要。  相似文献   
144.
背景:近期有文献报道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脑梗死模型及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应用的动物模型均非击打模型,与人体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一定差距。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Al en’s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使用改良Al en’s法制作T10节段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撞击模型,随机分为2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vehicle组注射等剂量PBS。于造模后第1,7,14,21,28,35天分别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和Rivlin斜板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造模后第7,14,21,28,35天使用网格步行实验评估大鼠四肢肌力。
  结果与结论:所有大鼠造模后均出现后肢瘫痪症状。造模后第7,14,21,28,3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BBB运动功能评分及Rivlin斜板实验评分高于vehicle组(P<0.05-0.01),造模后第14,21,28,3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网格行走实验错误数低于vehicle组(P<0.05-0.01),结果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大鼠运动功能及四肢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vehicle组。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疗法对脊髓损伤起到了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磁脉冲热疗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中老年KOA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磁脉冲热疗,治疗组则于磁脉冲热疗前辅以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患部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部疼痛评分 [(2.15±0.74)分]及对照组疼痛评分[(3.97±0.8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疼痛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治疗组优良率(61.54%)亦较对照组优良率(38.46%)明显提高(P<0.05)。 结论磁脉冲热疗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中老年KOA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并且该疗法还具有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6.
金凤羽 《中国临床康复》2013,(30):5531-5538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经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临床以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目前膝骨性关节炎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非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和基础治疗的方法。目的:总结各种膝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各种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方法:以“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治疗”为中文捡索词,以“osteoarthritis/knee osteoarthritis/pathogenesis,therap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和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有关膝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报道和综述。排除重复性研究和不典型报道。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可能与年龄、性激素、负荷传导紊乱、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选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治疗方法的临床适应征不完全相同,临床疗效也各有千秋。药物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最常用手段,其他如中药、针灸、按摩等也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而肌力训练与机械振动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虽然未广泛应用到临床,但疗效已渐渐得到了肯定,仍需大量的临床摸索和经验的积累。此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还显示采用口服药物的同时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或肌力训练等综合疗法,其临床疗效往往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47.
患儿男,21个月,因右下肢活动不灵1个月,加重7d,于2011年8月30日入院。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灵敏,粗测视力视野大致正常。左侧下肢体肌力Ⅲ级,右侧下肢体肌力Ⅴ级,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上肢肌张力减弱,左下肢肌张力增高,右下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活动度下降,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深浅感觉未见异常,伸舌居中,双侧巴氏征阴性,颈软,时有尿失禁,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8.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3岁。以"腰痛5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无力、疼痛3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呈持续性,伴双侧小腿疼痛不适。3个月前出现左下肢无力,表现为爬楼梯、蹲起费力,行走尚可。1个半月前出现左股后外侧疼痛,并伴有左下肢膝关节以上变细。20余天前左下肢无力加重,同时伴右股后外侧疼痛。口服"卡马西平"后疼痛有所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6.3℃,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3/87 mm Hg。神经系统查体:神情,语利,颅神经(-),左下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痛点封闭和肩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角度尺及Primus RS系统评定患者的VAS评分、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及峰力矩(PT)。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VAS评分、AROM及PT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VAS评分、AROM及PT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2.11±1.08)分]低于对照组[(2.56±1.15)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肩关节前屈[(131.28±25.60)°]、后伸[(37.83±11.24)°]、外展[(117.78±20.23)°]的AROM均大于对照组前屈[(111.11±20.80)°]、后伸[(25.56±8.36)°]、外展[(98.33±24.70)°]的AROM(P<0.05),在60°/s、120°/s及180°/s的角速度下,治疗组治疗后患侧肩关节在外展、前屈、后伸时的PT均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痛点封闭疗法和关节松动术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0.
目的:研究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磨砂板、滚筒、插孔等一般作业疗法;实验组在一般作业疗法基础上给予肩关节等速运动训练。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和Brunnstrom分级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可能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