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8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88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764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50篇
  10篇
中国医学   31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床上康复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床上康复操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卧床期间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120例符合条件的下肢骨折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康复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康复操组于骨折固定术后24h由责任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床上康复操;对照组术后常规在肢体疼痛消失后进行康复训练,主要训练受伤局部肌肉和关节。两组患者于手术当日、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测量下肢膝关节活动度、膝屈伸肌力、股四头肌周径,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术后下床时间。结果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康复操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屈伸肌力优于对照组(P〈0.01),未发生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下床时间提前。结论床上康复操能够促进下肢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2.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将要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肌力状况。方法正常人34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1例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肌力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下降(P<0.01)。患者健患侧肢体肌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一侧肢体患病引起活动受限,病程较长时,导致对侧肢体肌力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3.
应用Kin-Com等速装置,对60名正常青壮年髋关节各功能动作进行测定。在60°/s角速度下进行了髋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向心收缩、离心收缩交互的最大努力收缩,初步建立90%可信限下限的正常值。结果表明:峰值/均值在1.1~1.9之间,大小与相应肌群的活动水平,肌纤维类型、排列、走向、运动单位的募集有关。向心收缩的峰值/均值因收缩交互形式和收据前负荷而显著大于离心收缩的峰值/均值。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因收缩机制不同均<100%,肢体间及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其大小改变可能对评估关节稳定性、预测运动损伤有意义。拮抗肌比值因测试仪器、体位、固定状态、收缩交互形式等原因而偏高,其性别间的差异可能由运动水平、身体素质造成。拮抗肌比值失衡可预示弱侧损伤。男性屈曲的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及伸展的离心收缩、左右侧同名肌群力矩缺失百分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4.
对3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达到70。以上。康复训练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前臂旋前旋后运动的肌力变化以及肱骨应力、位移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根据Dicom数据在MIMICS中重建三维肱骨并在Hypermesh中划分网格和材料赋值。采用志愿者的身高、体重数据在AnyBody骨骼肌肉系统中建立个性化上肢的骨骼肌肉模型,模拟前臂旋前旋后运动,导出旋前旋后运动过程中的肌力等边界条件,将此数据作为肱骨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最后在Abauqus中行肱骨应力、位移大小的分析。 结果前臂0°~90°旋前运动时主要是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发挥作用,旋前圆肌约90°时肌肉力最大,旋前方肌约40°时肌肉力最大。当前臂0°~90°旋后运动时主要是旋后肌、肱二头肌发挥作用,二者肌肉力在旋后约90°时最大。旋前运动约90°时肱骨受到的应力、位移最大,而旋后运动约10°时肱骨受到的应力、位移最大。应力大致在肱骨中下1/3处集中,而位移集中在肱骨的中部及远端,且以肱骨远端最为明显。 结论利用AnyBody骨骼肌肉系统成功模拟了前臂旋前旋后运动并与有限元分析联动,在肌力加载下分析肱骨应力、位移。肱骨中下段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调查产后妇女发生漏尿症状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积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717例产后42~60 d复查的妇女的一般资料,测量产后盆底功能及评估产后漏尿情况。结果 717例产后妇女中,出现漏尿症状130例,发生率为18.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阴道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妊娠期漏尿、生殖裂孔长度、Ⅰ类肌力、Ⅱ类肌力以及POP-Q分期与妇女产后出现漏尿症状有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顺产、产钳助产、Ⅰ类肌力和妊娠期漏尿是产后妇女发生漏尿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产后42~60 d妇女的漏尿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增大、顺产及产钳助产、I类肌力减弱和妊娠期漏尿可增加产后出现漏尿症状的概率,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给予积极干预,以降低产后漏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7.
将91例脑血管病患者按自护能力强弱分成2组.并对预后和自护能力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自护能力强者其患肢运动功能和肌力恢复远远快于自护能力弱者.因此.在临床上应该有意识地去增强患者自护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8.
参附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参附注射液源于参附汤,有效成份是人参皂甙、乌头原碱等.近些年来人们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有心肌保护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动物实验证实:人参存在使附子类似受体兴奋剂的正性频率作用失去,保留正性肌力作用[1].有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还有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对肺缺血/再灌注保护、内毒素致肺损伤的保护、循环功能的稳定、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均有疗效.现就有关报道做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09.
等速测试在躯干肌功能评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腰背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仔质量和劳动能力,其发病原因有多种,其中躯干肌力学特,正的改变是诱发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肌力增强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勇厚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27-1327
目的 探讨肌力增强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TKR)术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方法。方法 采用肌肉功能再训练,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动。结果 术后2周肌力:3级8例,4级10例,5级2例。术后4-6周肌力:4级11例,5级9例。结论 TKR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最佳选挥,肌力增强是取得术后满意疗效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